大名有个西土山

文/马如明

座落在河北大名县城西北隅25公里处的沙圪塔乡儒家寨村南部,有一座古处——儒家寨泰山行宫遗址(又名青云寺),当地居民俗称“西土山”(相对于县境内东部的沙麓山而言的),是大名县人民政府1992 年12月确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邯郸市民宗局批准的大名县佛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的唯一场所,并在省政府有关部门备案。属佛、道合一的。

据《大名县志》载,“该寺原址在大名县沙圪塔乡西司庄村(即寺庄)西南,距现址约2公里。相传,因水毁于唐代太宗年间(约公元643年),搬迁到此地,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当年青云寺所在地的居民、四方居士与信徒们,经过十余年的辛勤劳作,筑起了一座十余米高的土台(土山由此得名),台顶面积约8000多平方米,工匠们付出无偿劳动,在上面建起了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一片宏伟建筑群,这就是“青云寺”。该寺的建筑呈中轴对称的传统布局风格,大殿红墙金顶、飞檐突兽、柱粗合抱。院中古树参天、碑石林立,颇为壮观与肃穆。该寺在晋、冀、鲁、豫周边地区影响极大,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佛门弟子都闻名而至,汇聚这里诵经、做佛事、朝拜、祈祷,各自期盼着心中的降福与向往,常年香火旺盛。

相传,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 始皇帝嬴政东巡,赴山东泰山封禅路经此地,故名曰“泰山行宫”。明代发展鼎盛,有“月寨(即儒家寨)能赛燕京”之说,可谓名气之大,当地人引为自豪。据老人们说,该寺在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曾赐一御匾,红底金字,上书“山青水秀、日月光明”,挂在山门前。然而经过历代战火摧残,该寺仅保存了部分柱基、石阶、石造像、石狮及其它建筑物件。其建筑基地——庞大的土山,直到“文革”时期,被“破四旧”之风夷为平地。虽说该寺已不存在,但当地人们及百里之外的善男信女们都世代把青云寺这片佛门圣地传为美谈,如“奶奶庙的传说”,据说是由穆桂英抗辽时留下的。

近十几年来,“西土山”又逐渐恢复建设了两座殿堂,香客不断。特别是一年两度(农历二月十五日、农历十月初一日)的寺庙祭祀大会,会期持续半月之久,尤以二月十五日为最盛,据说是老子生日。现在又多添了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如扭秧歌、打扇鼓、抬花轿、踏高跷、拉旱船、玩杂技等,多种民俗文化表现形式都展现在这里,形成了多种民俗文化的活动汇集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这里竟达上百万人次,如此庞大的聚会盛况,充分体现了这片备受世代人们敬仰的古老文化圣地,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深远的影响力。现已成为当地的集贸交流和文化传播中心。

该项内容形式已被县文化局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醒大家注意!汽车限号明天起调整啦!

编辑:罗楠、王晓东

审核:冯军兵

Hash:47acf1c5c2ae83ca424f9d35e88d239ac120ad57

声明:此文由 融媒大名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