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最新进展!安徽一项重要成果在京发布

11月25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安徽禹会村遗址、河南时庄遗址、余庄遗址、黄山遗址等5项重要考古发现,这些发现将有力推动夏文化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

禹会村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涂山南麓,因“禹会诸侯于涂山”的历史记载而得名。考古发现双墩文化、龙山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文化遗址规模达到200万平方米。

↑禹会村龙山文化北城垣内壕沟

“202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的城垣进行了解剖发掘,揭示了北、东城垣的堆筑过程,以及城垣内、外壕沟的结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张东介绍,城垣内外壕沟出土的陶器标本均属于龙山文化早中期, 测年范围为距今4400年-4100年之间。

北城墙现存长度约300米,东城墙现存长度约600米,西、南城墙已被淮河冲毁,以往发现的“祭祀台基”应是东城墙的一部分。 根据已发现的城垣走向,复原城址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局部堆筑剖面图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内分布有密集的人类生活遗存,外围还发现有大量龙山文化遗迹。城垣及内外壕沟环绕的城址结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外壕浅而平缓,内壕深而狭窄,推测不仅与堆筑城墙的取土行为有关,还应该是城垣特殊的防水、排水功能的体现。

《左传·哀公七年》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夏本纪》记录了 大禹的自述“予辛壬娶涂山,癸甲生启,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经历史地理学家考证涂山地望即在此处。

“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是迄今考古发现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是江淮地区文明化进程的重要实物资料,也为古史传说的研究提供重要线索。”专家认为。

来源:国家文物局

编辑:姚凯

转载、勘误、福利、合作…加微信:envy0921

Hash:739b4a8751bf3a56f7a742e11607f036f6fdda3d

声明:此文由 新安晚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