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老屋曾是罗定某所幼儿园的创办地,当年学费仅需5元一期

清末民初,在罗定较大的村子都会开设私塾,而小村子则会由数村合办一所,多数利用祠堂、庙宇、大宅院等作为课堂。如曾为黎少中学的梁家庄,还有罗定最早的私立中学(泷水中学)的前身就是泷水书院。

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地方,它曾经也是一所幼儿园的创办地。虽然幼儿园存活的时间不过二三年,但是也不影响人们把它保存到自己儿时的记忆里。

它就是位于罗城镇南永平村的 南永平大夫第。 它建于清乾隆期间,当年,这条村的黄氏是由南海迁来的富户——四世黄錂(1749~1820),字正民,号玉友,诰封奉直大夫,后来在南永平村羊禄塘边买地建了大夫第。

建筑为五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三面是池塘,面积438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硬山顶,风火式山墙,穿斗式梁架结构。两侧厢房均有天井、通巷。现大夫第左侧已拆去近半,剩余五进主屋和大书馆保存尚好。各进客厅,高大宽敞,虽无当日朱门大府的繁华景象,但仍觉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气象。

据网友报料称,在20世纪八十年代时,这里曾开办过几年幼儿园,那时入读的学费只需要5元一学期,物价上涨后升到10元一学期。

农村人在当时的年代很难入读公办幼儿园,所以在开班后,每期都会有二十多人就读,学生大多来自大夫第周边居住的小朋友。听闻幼儿园的教师也是住在大夫第对面,仅一池塘之隔。

再后来,南区小学开设了学前班,公办的一幼和二幼入读条件也没那么苛刻了,慢慢就很少人选择入读大夫第的幼儿园,最后也因此被迫关闭了。虽然幼儿园只存活了几年,但是小编向周边村民提起的时候,大家依然记忆犹新。

采编时,在门口遇上了一位从小在大夫第长大的老奶奶,年近九旬的她依然能侃侃而谈地和我聊起当年的往事。

“您从小是在这里长大的吗?”在奶奶打开话闸子后,我问道。

“是呀,小时候在里面住的人很多的,很热闹。早几年还有人在这里住,现在没有啦~大家都搬出去自己盖房子了,像我的几个儿子,就在周边一人盖了一栋楼。”奶奶一边说还一边带着骄傲的神色指画出是哪几栋楼房。

如今,在南永平大夫第的门前已经建起了篮球场、乒乓球桌等便民健身器材。在周边居民闲暇时得到放松之余,也成为了大夫第门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庭院深深、窗明几净的大夫第,如今已变得破落不堪,它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蜷缩在被世人遗忘的角落里,安静地看着喧闹的人群。

不管我们留恋也好,惋惜也罢,南永平大夫第终究在岁月中慢慢地老去了。

爱在旧城窄巷

部分资料来源:《罗定县志》、罗定E天空论坛网友

图文 | 小鱼

罗定E天空-小鱼

微信号 : LD0766X

一起交个朋友吧~

发现“在看”和“赞”了吗,戳我试试吧

Hash:3400038bd4cd04292c7363aa7f39a87e2c7f2708

声明:此文由 罗定E天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