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集这个地方10万亩荒地变翠林!瓜果飘香、绿意盎然~

肇庆怀集县蓝钟镇古城

水果种植长廊坐落在广东

怀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山脚下。

进入11月,这里处处挂果飘香,丰收在望。

▲10公里长的水果种植长廊坐落在岳山脚下 罗建和 供图

“这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在古城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刘艮兴看来,正是当地优越的生态环境才培养出这些高品质的果子,能在市场卖出好价钱。按照估算,今年水果种植长廊就能实现年产值超6千万元。

万人5年造林大会战 种下10万亩绿林

每天来果场查看的刘艮兴总会忍不住仰望葱翠的三岳,对他来说,三岳就像是古城村的守护神,延绵10万亩的林地体现了蓝钟人对绿色的追求。

三岳本非绿色。上世纪70年代前,如今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还是一片荒山。

“你身后这片森林,就是图片中的荒山。”岳山自然保护区副场长石家煌对记者说。作为一名守林人,从1976年参与林场大会战开始,到2000年正式调入岳山林场,他在这里一干就是43年。

▲岳山造林 方权裕 摄

1974年11月,怀集县以青年民兵为骨干,从各公社发动万余名社员,集中到岳山林场参加造林大会战。

石家煌介绍:

当时,各社青年民兵分片安营扎寨,各个山头都是人山人海,大家垦地造林比进度、比质量。

当年太阳照射下连影子都清晰可见的光秃秃的山头,如今尽是森林,遮天蔽日;杂草与人齐高,难以通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怀集人以功不必在当代的精神在岳山植树造林,如今蓝钟当地人可以尽情享受这份绿色馈赠——保护区现已发现的动物799种,珍稀濒危动物有47种,陆栖脊椎动物有300多种;植物有100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种。

取缔污染产业 守住生态底线

如今,远眺三岳,给人带来的更多是信心和激励。蓝钟人,决定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蓝钟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蓝钟有名山岳山、名水蓝钟温泉、名树红锥树,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该镇围绕创建省森林小镇工作目标,构建城乡一体、科学合理的森林生态体系,打造森林康养、温泉度假、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湿地观光的形象名片,提升城镇品位。

在蓝钟镇古城根竹塘自然村,新建好的红锥古树公园内有25株上百年历史的红锥树,最老一株已有1300多年树龄,是名副其实的广东省红锥树王。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根竹塘自然村红锥树丰富的特点,该镇在这里建成广东省古树公园

为保护蓝钟的绿水青山,近年来,蓝钟镇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取缔违规土纸生产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猪舍,并淘汰落后温泉点,大力推进退桉工作。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蓝钟始终将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守住生态这条底线。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蓝钟新增造林绿化面积近600公顷,占镇域总面积的3.01%;生态公益林比例达50.23%;镇区绿化覆盖率达30.2%,建成休闲游憩绿地2个、乡村绿化示范点4个;水岸林木绿化率达到89.73%。如今,蓝钟镇已成为怀集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全镇有林地面积16700多公顷,镇域森林覆盖率达84.48%。

借助生态优势 发展绿色经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镇有关负责人说:

淘汰污染产业并没有损害蓝钟经济,相反,它让我们的发展更加绿色健康。

3年前,借助当地优越的生态优势,蓝钟镇在古城村打造了一条10公里长、面积达4800亩的水果种植长廊,种植砂糖桔、百香果蜜柚、皇帝柑等特色水果。预计明年,水果长廊年产值将达到1亿元。

刘艮兴成为古城村砂糖桔种植第一人。2017年,他联合5名党员,先后成立了水果长廊党支部和水果长廊种植专业合作社,并任支部书记、合作社长,吸引了117名村民入社。

借力合作社,贫困户禤志通20多亩砂糖桔今年实现年产1万多公斤,每公斤收购价按5至7元计算,今年他就可以偿还合作社所有债务,并能有一笔存款,实现脱贫。贫困户林石平今年新增种植牛大力南药类50多亩,现在长势良好,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近年来,蓝钟镇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初步形成绿色农业发展格局。

在蓝钟镇下竹村,黄庆笋种植基地达到3000多亩;在双兴村,客家蜂蜜养殖场有4000多箱蜂箱,年产蜂蜜3000多公斤;在太平村,1600多亩的油茶果种植基地全面建成,已实现挂果,年产值240多万元……当地群众纷纷在绿色发展中实现脱贫致富。

▍来源:怀集发布、南方+

Hash:0f17545d79ffd67305a91a0a0d198d01d885ec7c

声明:此文由 怀集吃喝玩乐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