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岭村有一座距今近180年历史的“贞寿之门”牌坊

了解花都从这里开始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据《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康熙四十二年覆准老民年登百岁者照例给与建坊银并给升平人瑞匾额老妇寿至百岁建坊悬额与命妇同……耆寿至百岁,由督抚题请旌表者,寿民给与‘升平人瑞’,寿妇给与‘贞寿之门’。兄弟同臻百岁者,给与‘熙朝双瑞”’,夫妇同登百岁者,给与‘期颐偕老’诸字样。”

也就是说,在清朝,能活到一百岁的老人,将会得到朝廷用立牌坊或挂匾额的方式表扬。在炭步镇华岭村华岭山下的水塘边,就有一座为旌表骆郑氏而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秋“贞寿之门”牌坊

牌坊坐东朝西,为三间四柱冲天式。花岗岩结构。宽6.4米。四柱均为方身圆角,边长35厘米,柱顶坐石狮。明间柱高7.3米,正间宽3米。石额正面刻“贞寿之门”,背面刻“百岁流芳”,上置“圣旨”牌,背面刻“恩荣”两字,周围配有龙纹石刻图案。两次间各宽1.7米,柱高7米,上均有石额。石额正面刻着广东巡抚怡良为骆郑氏建立“贞寿之门”牌坊的批文,与为骆郑氏建坊子孙的名衔。背面左右分别镌刻“桂馥”、“兰馨”。四柱脚均有抱鼓,中间两抱鼓高1.6米,两侧抱鼓高1.4米,均刻有凸花图案。

牌坊铭文为: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怡良,案验道光十九年六月二十一日准礼部咨,题覆广东花县寿妇骆郑氏现年一百一岁,请旌一疏,于道光十九年三月初八题,初九日奉旨:“郑氏著加恩赏给上用缎一匹,银十两,余依议。钦此。”钦遵。抄出到部。相应抄录原题行文该抚遵照办理。等因。到本部院。准此,合就檄行备案,仰司扎府,即便转饬花县,遵照例支坊价银两,给寿妇骆郑氏本家祗领,自行建坊,并给与钦定“贞寿之门”旌表字录可也。

寿母骆郑氏乃敕赠儒林郎伟彰公之继配也。

敕封儒林郎候选藩经厅布政使司理问长男宗扬、例封登仕佐郎次男辉扬、例封登仕佐郎四男声扬、五男进扬、六男浩扬、候选县分司七男廷扬;孙:例授儒林郎候选布政使司经厅光榕、职员光润、职员光洪、光炳、光杰、增生光霖、光仪、职员光裕、光绶、光祐、光纯;曾孙:维彬、维标、维根、维梁、维桢、维枢、维树、维榛、维樵、维桐。敬谨仝建。

“贞寿之门”牌坊铭文中的寿母骆郑氏,据民国《花县志.卷九》载,她是骆有显的继室,骆维彬曾祖母,华岭人,高寿103岁。她曾孙子骆维彬,同治六年署湖北东湖知县。

从铭文得知,牌坊建造为朝廷拨款自行建造,“贞寿之门”为皇帝赐的字录,当时101岁的骆郑氏还得到皇帝的奖赏的一匹上等绸缎,银十两。而且,骆郑氏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健在的子孙曾孙有27人之多。另,据骆氏族谱记载,她的曾孙骆维桢他为人好善,捐资供养村中节孝妇女11名,两次考取佾生,以经古进第一名痒生,以廪生捐贡生,选用训导(未仕)。

一个人能活到一百岁,在疾疗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实属不易,还获得朝廷的表扬,世间少之又少,确是一件十分荣耀的大事。据民国《花县志.卷十二》记载,花县共有四座百岁牌坊。一在华岭村骆有显之妻郑骆氏建;一在上古岭村光绪五年候耀光之妻梁氏建;一在田心庄光绪二十九年欧阳善聪之妻刘氏建;一在茶塘村光绪三十二年汤铭振建。

由此可见,这座距今将近180年历史的“贞寿之门”牌坊,不仅是华岭村的一道独特风景,也是骆氏子孙的殊荣,更是华岭人尊老敬老的历史见证。

免责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

首届“华狄杯”征文大赛正在火热投稿中,中小学生加油哟!详情请点击:

【征文】小伙伴们,首届“华狄杯”征文大赛开锣啦 ,奖金+奖杯+证书

编辑:小狼

或长按指纹加关注

Hash:f23f387dfd2002f009de1dd290e112b8430cc49c

声明:此文由 花都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