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带你看看 隐秘在翔顺金水台4.8公里外超过650年的古村落

在距离翔顺金水温泉小镇4.8公里外

有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村庄

它的名字叫做

棠下村

今天

就带大家去看一下

龙门龙泉 踏魁星

略闻棠下

新兴县水台镇的中部

双甲山下

隐藏着一个超过 650年历史的古村落

明洪武二年,

邓氏先祖路过此地,

但见此地 有山,有塘,有清泉,

便在山下泉旁择地而居。

时值漫山海棠花竞相绽放,分外迷人,

便将此地取名为 棠下村。

从此 邓氏子孙便在此地繁衍生息。

忠孝传承严于律己谦礼善,

和美共享法治为民颂昇平。

此乃棠下村的 祖训。

熏陶和激励着一代代棠下人。

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

改革开放后,

城市化的脚步踏遍了大江南北。

村民纷纷洗脚上田,

奔向充满活力的城市。

留下的是失修的祖屋和脏乱的环境。

棠下村也不例外。

近年来,

乡村振兴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个角落。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

修缮一新的棠下村 焕发了青春!

下面带大家领略一下

十珠连还 古韵棠下

过龙门,饮龙泉,踏魁星

从公路转入棠下村,

顿时开启了阔景模式,

左边农耕区,右边是池塘和民居,

中间这是一条崭新的柏油路— 还珠大道。

全长800米,宽4.5米,

连接了棠下新村和旧村。

是本轮改造的重点工程之一。

农耕区还有远处的树林,是一种特别的存在。

土地是中国社会的根本。

这片田和树林是古韵棠下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珠连还 古韵棠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红色标语醒目地立在稻田旁,树林边

在初夏,走在还珠大道上,

满眼的绿色,和着稻穗的独特清香,

浓烈的 家乡气息油然而生,

这想必是每个生长于农村的游子最熟悉味道,

乡愁,怎能忘怀!

稻田伴着夕阳,

那一片耀眼的金黄,

在微风下泛起微微的波浪,

你会发现美好的事物不一定很复杂。

美,就在身边!

还珠大道的另一边就是棠下人视为 “珍珠”的池塘和民居。

从高空望下,阡陌分隔的稻田就像一块 调色板。

一村十塘,十珠连还,绝无仅有,构建了秀丽的宜居环境。

我们可以数一数是不是有十方池塘。

沿着还珠大道往里走,

不远处就会遇到一个岔路,

转右,便真正打开古韵棠下的 “大门”。

遇到的第一座建筑便是 兰室别墅

兰室别墅已愈百年,为棠下村商人回乡所建,

当时是十里八乡商人共商议事的聚集地,

解放后,商人后代无偿把该处捐给村集体用作棠下村大队部,

而现在,兰室别墅则成为村史博物馆

夕阳下的兰室别墅显得 格外柔美

将来,兰室别墅会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为每个棠下人 记住乡愁,

为每个游客展示棠下的历史。

我们移步换景,展现在眼前的是 世兴家塾,

邓氏子民建有“四大书房”,

世兴家塾、余香书房、树德书房、律茂书室,

现仅存世兴家塾,以及门前 律茂书室的牌匾。

世兴家塾是棠下村以往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

棠下村的很多名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后,在世兴家塾里设置了孔子学堂。

识字习字、学诗作对,重读经典名著等活动,

使学生们感受棠下诗书传家的历史底蕴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学堂内,

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刻印有古训的木板,

既古朴又实用。

踏魁星

从世兴家塾出来便是双星湖,

过往臭气熏天,垃圾满堆的双星湖

已经蜕变成为满塘花草、清香扑鼻的优雅之地。

横跨湖面的就是 “魁星桥”。

踏魁星就是“过龙门,饮龙泉,踏魁星”的三大传统活动之一。

踏过魁星桥,是连接新村和旧村的一大片休闲区,

这里有 魁星像,凉亭,一大片草坪和用碎石铺成的小道,

是大人小孩休闲活动的好地方。

听着鸟儿在歌唱,

闻着池塘荷花的清香,

显得格外宜人,

乡村振兴对村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在这里得到了 淋漓尽致的体现。

过龙门

跟着羊肠小道往回走,

便是“古韵棠下”的集中体现了。

在村道的左边,

“棠下”二字显得非常的醒目,

这就是著名的 石龙门。

在这里我们要体验“过龙门,饮龙泉,踏魁星”中的过龙门。

石龙门是从古到今村内婚庆嫁娶等重要活动的仪式出入口,

小小一道石龙门,见证了棠下村所有的风风雨雨,

一直守候着棠下村们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各位,您怎能不来亲自过一次龙门?

龙门其实是一个过道,

它天然而成为了一个画框,

画框里面有绿色的小草,

斑驳的红色、青色的砖墙,

蓝色的天空,俨然是一幅恬静的油画。

石龙门一带显然是棠下村改造时重点打造的核心区,

改造时花了很多心事,努力重构以往过龙门的场景。

改造时并没有过多的新建

而是着重显露原有建筑的 肌理,

通过花草植物等对环境进行了布置和清理,

整个核心区显得非常自然和讨喜。

三清三拆行动过后,

村内一些地方空置了出来,

改造过程中或种了花草或种了菜,

腾出了空间,丰富了层次,

美丽乡村应有的模样。

经过了从石龙门出来继续往前走,

看到一个高台,拾级而上,

原来这里是棠下村的议事坪。

“忠孝传承严于律己谦礼善,和美共享法治为民颂昇平”是棠下村的祖训。

从祖训中提炼出棠下的十种品德,即 “忠、孝、律、善、礼、和、美、共、法、治”。

而这十种品德就用石碑刻在了议事坪上。

试想想,村民议事前,先重温一下这十个品德,自然事情都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饮龙泉

从议事坪下来,就要是古老的 “龙泉”。

“过龙门,饮龙泉,踏魁星”,

龙泉古井是邓氏先祖开凿而成,

可谓 先有清龙泉井,再有棠下村。

龙泉古井至今已有 650年历史。

古井清澈见底

井底有鱼,用于检测水质

甘香可口的龙泉,

如今,仍然润育着棠下村民。

龙泉除了养人,还洗涤了棠下人的心灵。

还在回味甘香可口的龙泉水

猛一抬头,只见 龙船、镬耳横亘在天空。

顷刻间,仿佛穿越回了明清时期,

一座座极具岭南特色的青砖镬耳屋宣示着地位的 显赫。

一座座老房子诉说着棠下村的 沧桑变化。

这些老房子最有力量、魅力的就是他们的屋顶。

有人会说,下面的这张图片,如果没有了后面的现代房子,那该是多好啊。我却不是这样认为。一个有生命力的村落,必然是不断 迭代,生生不息的,旧的建筑不能用了,建了新的建筑,正是其生命力的表现。

对于一个岭南古村落少不了的自然是 祠堂

祠堂是宗族的象征与荣耀,

博施邓公祠建于清朝,距今300余年,

双坡硬山屋顶,灰塑浮雕博古脊,侧面镬耳山墙,二进式祠堂。

博施邓公祠门前有围墙围合,这在宗祠建筑中较为少见。

祠前为一方池塘,为古代祠堂惯用布局。

从对岸远远望去,博施邓公祠显得庄严肃穆,

彰显其超然地位。

至此,我们棠下村探秘已经完成了。

如果你对喧嚣的城市生活感到疲倦

请到广东云浮新兴

水台镇•棠下村

走走

( 文章转载至公众号@特别嘉斌 侵权删 )

Hash:57775ddb9db72d20fefa134c8340966701baaf05

声明:此文由 金水台旅游度假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