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复建雪湖文峰塔要呈现其明代的历史风貌

潜山雪湖文峰塔在七十年代倒塌了,现在要把这塔恢复起来,那首先就要弄清楚雪湖文峰塔的一些历史情况和它的历史风貌。

雪湖文峰塔塔基位于南湖的坝垣上,GPS坐标30°37′37″,116°34′39″,海拨22米。 雪湖由南湖、学湖、雪湖三部分组成。

雪湖文峰塔倒掉之后,塔基被农民辟为菜地,塔基的具体位置很难确定。只有对雪湖文峰塔塔基进行清理发掘,才能弄清楚塔的基础情况。通过开挖宽0.4×深0.8米的探沟,划定长9.8×宽7.4米的试掘区域,选择在试掘区域的西北角布探方,其探方规格为长4.3米、宽3米、深1.55米。被清理出的塔基为毛石结构,呈圆形,其圆周长约为22.62米。但塔基被扰乱的情况严重。

在塔基正中被清理出一个0.35×0.35米×深0.22米规格的“石洞”,“石洞”底层垫石上刻铭文“天”字,“石洞”边侧石上刻“乙”字,另一处石头表面刻“工”字。这些铭文有哪些含义有待考证。

清理发现填土堆积可分为三层:第一层耕作层(熟土层),质地松软;第二层填土层,质地较硬,出土宋代瓷碗(残片)、明代黑釉罐(残片)、唐代“开元通宝”铜钱1枚等器物;第三层为生土层,质地坚硬。

雪湖文峰塔因人为因素于七十年代倒毁。当地民众挖走塔体上规整的方砖、拖走平铺在塔基上的石条等材料用来砌田坝、筑水井、修道路、建猪圈,严重地破坏了塔基的组织结构,最终导致塔毁于一旦。

当地原居民在炎夏经常去塔内纳凉,对塔的形状记忆犹存。在采访刘周生老人(现年78岁,原来他家距文峰塔大约250米,现搬居南门外环)的调查中得知,文峰塔为八方七级,通高约23米左右。第一层于南面开券门,塔内可转折上登。塔内四壁均辟有半圆拱券顶小龛及门窗。龛内无佛像。塔檐叠涩短挑出。塔顶形制似毛笔状。塔的每层八角上系有风铃。

民国九年编篡的《潜山县志》载:“明万历三十年,知县于廷采倡建文峰塔,象征儒学文笔”。这段记载清楚的说明了建塔的时间,并且形象化的描述了塔的形状。

出土遗物中的最迟年代为明代的黑釉陶罐残片,最早年代为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这足以证明雪湖文峰塔建于明代,佐证了史料的记载。

塔是中国古建筑中造型最为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之一,常常作为中国古代城市、村镇或寺庙的标志性建筑出现。而以“文峰”冠名的塔则是古代人们为使当地文风、文脉顺达,多出人才,根据风水理论而建造的,具有观赏性和标志性双重意义。

依外观造型,中国古代的塔可大致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覆钵式塔(即喇嘛塔)、金刚宝座塔、楼阁与覆钵混合式塔等6大类。明清时期,随着风水理论的兴起,中国大部分地区开始兴建风水塔(文峰塔)。明代文峰塔建造则以密檐楼阁式的六边、八边形的塔为主,而且在选址上也有一定的讲究:一是塔建在巽方则文运胜,“巽为风,位东南,主吉。”所以文峰塔多建于城市的东南方,以祈求风水文运大昌。二是塔多建于山明水秀或湖光潋滟之处,与山形水势浑然相融,展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哲学观。雪湖文峰塔的形制及地理位置情况恰好如此。

有人想把雪湖文峰塔设计四方形的,在这里有必要简单地说说四方形塔的历史。河南洛阳白马寺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己巳年(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该塔为四方形密檐式砖塔。有人以此为依据,说这齐云塔塔是中国最早的方形塔。后来,却因河北南宫市普彤塔的出现,推翻了”齐云塔是中国最早的方形塔“的说法。

那是在一次修缮普彤塔的过程中,发现壁龛里一尊观音菩萨像的背部刻有铭文,曰:“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日摩腾建竺法兰大耳三藏公至太和四年正月初五日海和尚重修至嘉靖十五年七月十五日重建……”。这铭文说明河北的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永平十五年正月十五落成,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比河南洛阳白马寺塔还早建二年。普彤塔为八角形楼阁式塔 。可见,我国最早出现的是多边形的塔,并非方形塔。

四方形塔,只是在北魏到宋代这段时期与多边形的塔同处于一个繁荣期,但到了宋代以后四方形的塔开始出现了衰退现象,明清两代基本都以六边、八形边形的塔为主流(从力学角度来说多边形的塔更加稳固)。

所以说,把雪湖文峰塔复建为四方形的是叫人难以接受的,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发现,因为这样做严重地违背了历史事实。文峰塔是一方文运大昌的象征,它的几千年的人文积沉以及它保存下来的形貌特征,逐渐演绎成了一种历史文化符号,深深地根植于华夏炎黄子孙的心目中。只有在继承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与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好科学创新与发展。

Hash:4de22c5c340879695229f4165fe2abd571b317b6

声明:此文由 汪中焰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