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霞客行 千年中山寺,槐柏共苏白

中山因居泰山与浮来山之中(距泰山100公里,距浮来山100公里)而得名,中山晚照为古沂州八景之一。中山寺建于隋朝,为千年古刹。余与外子入中山寺时,恰是午后,苍木掩古庙,夕照映楸林,汉晋钟鼓立,苏白诗篇吟,意境清幽而不冷寂,绚烂而不浮华。

庙门前,一树斑斓,似青黄蝴蝶驻足枝头,好俊俏!不知何树,近观树牌,曰朴树,朴树乃南方树种,在北方竟也生长得如此潇洒。

庙墙附近,唐槐三株,皆1200岁矣。其一老干枯朽,无枝,惟余两片树皮支棱向空,几根细小的枝条从旁斜出,昭示其生机尚存。其一虽枝干并全,却亦老气横秋,用几根钢管扶持之。其一枝繁干壮,耸然参天,蔚为壮观。同龄之树,相貌迥异,令人唏嘘。

庙内汉柏数棵,龙干虬须,苍苍两千岁矣!一柏根部一侧外凸,如将军之肚。一柏根部均匀外凸,如巨型蒜瓣。一柏笔直向天,叶甚繁茂,丝毫不见老态,其下两碑并立,刻有白居易苏东坡游中山寺小住时的题诗。白诗曰:闲泊池舟静掩扉,老身慵出客来稀;愁因暮雨留教主,春被残莺唤遗归;揭瓮始尝新熟酒,开箱试着旧生衣;冬裘夏葛相催促,垂老光阴速似飞。苏诗曰:风流王谢古仙真,暂住空山五百春;金马玉堂余汉事,落花流水失太人;困眠一塌春盈帐,梦绕千岩冷逼身;夜半老僧呼客起,支峰缺处涌冰轮。中山寺因两位大诗人的题诗而愈加佛光生辉,而两位诗人也都佛缘甚深,白居易与鸟巢禅师的禅机发人深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机辩也脍炙人口。

银杏树被称为中国菩提树,在北方,千年寺庙几乎都有千年银杏树相掩映。中山寺内有古银杏树数棵,金黄的银杏叶和红黄的银杏果静静地铺了一地,每一片落叶和每一个落果上都有禅意啊。

中山寺北有江北最大的楸树林,或笔直成行,或参差错落,树干笔直,树枝层叠如鹿茸珊瑚,没有绿叶遮蔽的干枝也别有一番飒爽干练之风姿。

山林场除了令人震撼的金楸林,还有漫山遍野郁郁青青的柏树林。外子说,这些看似不粗的柏树,树龄也有七八十岁了,其种植者为国民党时期的伪县长郑小隐,其人大德虽有亏,留下偌大的一片林场,也算小德有补。

外子喜欢漫步林荫下的幽静与出尘,我则惊喜于搜寻一块奇石,数片红叶,或一株叫不上名字的奇树。

阳西下,辉煌的余晖斜射进树林,树林之外,仿佛一片温柔燃烧的火海,每一株柏树都变身为清瘦的黑色剪影,在这个秋末冬初的下午,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山晚照。

Hash:15bfb196d6ae706445eb4d7eb781544faa7356cb

声明:此文由 沂蒙霞客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