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财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明墓发掘简报

西安财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明墓发掘简报

《文博》 2002年06期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

1997年2月18日至5月18日,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为配合西安财政管理干部培训中心的基本建设,在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瓦胡同村东清理古墓56座。其中,明代墓葬7座,分别为M2、M3、M21、M 25、M28、M29、M49。除M2,M3之外,其余均为秦藩郃阳王家族成员墓葬,它们座北朝南,东西向排列。现将这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M2

(一) 形制与结构

M2是一座三人合葬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构成。方向180。。已被盗扰(图一)。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偏东处,平面呈梯形,竖井式,自上而下有收分。底部为斜坡状,东侧有一生土二层台。距墓门0.74米处,二层台西侧竖立一方青石墓志。开口长3、宽1.8-2.2,深3.7-4米。坡长2.96,底部平面长2.92、宽0.96-1.25米。二层台长2.92、宽0.76-0.8、高0.44-0.74米。

墓门位于墓室南端中部二层台西侧,顶部塌陷,宽1.25米。原以土坯封门,已被扰乱。

墓室平面略呈长方形,进深2.2、宽2.8-3米。券顶,已塌陷,现高1.35米。室顶东北部有一椭圆形盗洞,长径0.56、短径0.36米。

(二) 葬具与葬式

M2三具尸骨东西并列,葬具均为木棺,已朽。从朽痕看,均为檸卯结构,均长2、南端宽0.6、残留漆皮高0.75米,其余部分略有差异。中棺北端宽0.7、东西棺北端均宽0.75米;东西棺棺板厚0.08、中棺棺板厚0.1米。

三具尸骨保存完好,头向均朝北,仰身直肢。经初步鉴定,中棺所葬为男性,即墓志盖上所记的“柳庄孟先生”。其余均女性,其中至少有一位即墓志盖上所记的“杨氏”。

(三)随葬品

M2由于被盗扰,出土随葬品较少,主要有钱币、戒指、墓志。分述如下:

钱币4枚。有“开元通宝”、“熙宁重宝”、“弘治通宝”。

开元通宝:2枚。皆光背,元字首划较短,次划左挑。钱文清晰,制作精美。标本M2:1,径2.3,郭宽0.15,穿径0.8厘米(图二:1)。

熙宁重宝:1枚。标本M2:2,光背,钱文楷体,旋读。径3.1,郭宽0.4,穿径0.85厘米(图二:2)。

弘治通宝:1枚。标本M2:3,光背,钱文楷体,对读。径2.5,郭宽0.3,穿径0.7厘米(图二:3)。

戒指2件。其中1件残。皆银质,形制大小相同。指环为不规则圆形,上端有一圆形凹槽,内嵌半球形绿色玉石。标本M2:4,长2.55,宽2厘米(图三:5)。

墓志1方。青石质。正面光滑无纹饰,四侧有斜向凿纹。正面篆书“有明柳庄孟先生杨氏合葬墓”3行12字。长64,宽60,厚10厘米。

M3

(一)形制与结构

M3是一座二人合葬土洞墓,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方向195。。已被盗扰(图四)。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竖井式,北、东、西三壁竖直而下,南壁上部竖直、下部略向外凸,形成一深0.2、高0.92、宽1.2米的壁龛。南东、西三壁各开挖半圆形脚窝6个,均深0.1、高0.15、宽0.2米。东、西二壁脚窝互相对称,距南壁0.4米。南壁脚窝位于正中,且与东西二壁脚窝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墓道平面呈梯形,底部为斜坡状,近墓门处呈水平状,长约0.4米。开口长3.2、宽1.2-1.85、深4-4.8,坡长2.96米。在墓道西北角有一圆形盗洞,直径0.6米。

墓门为券顶,已塌陷,现高2.1、宽1.84米。土坯封门,现存三层,每层10块,高1.48、宽1.84米。在墓门中部,有两个间距0.44米的凹槽,其内原各嵌一直径0.08米的木棍,现已朽。东侧长1.2,西侧长1.4米,初步推测其用途是为了滑行棺具。

墓室平面呈梯形,券顶,进深2.8、宽2.4-3.05、高2.1米。中部有一南北向隔墙,将墓室分为东、西二室。隔墙以二层土坯平砌而成,宽0.28、高0.24、长2.8米。东室宽0.96-1.16、西室宽1.16-1.61米。墓室北壁有一方形小龛,宽0.36、高0.48、深0.12米,距墓底0.76、东壁1米。龛内嵌买地券砖一方。

(二) 葬具与葬式

M3二具尸骨所用葬具均为木棺,已朽,残存生锈的铁馆饰。从木棺朽痕看,东室棺长2.25、宽0.65-0.8,西室棺长2.2、宽0.9-1.3米,棺内均铺草木灰。

尸骨保存较差,但仍可看出为仰身直肢。

(三) 随葬品

M3虽经盗扰,仍出土一些随葬品,主要有钱币,瓷罐、金币、买地券砖等。现将其分述如下:

钱币46枚。有“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太平通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圣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嘉祐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元符通宝”、“圣宋元宝”、“政和通宝”、“洪武通宝”。

开元通宝:6枚。皆光背,元字首划较短,次划左挑。钱文清晰,制作精美。标本M3:l,径2.4,郭宽0.1,穿径0.8厘米(图二:4)

乾元重宝:1枚。背有一月纹。钱文楷体,元字首划较长,次划左挑,对读。标本网3:2,径2.5,郭宽0.12,穿径0.9厘米(图二:5)。

太平通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对读。标本M3:3,径2.5,郭宽0.3,穿径0.65厘米(图二:6)。

咸平元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3:4,径2.5,郭宽0.3,穿径0.7厘米(图二:7)。

景德元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3:5,径2.4,郭宽0.2,穿径0.64厘米(图二⑻。

祥符元宝:3枚。皆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3:6,径2.55,郭宽0.32,穿径0.7厘米。

天圣元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3:7,径2.4,郭宽0.2,穿径0.8厘米(图二:9)。

景祐元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3:8,径2.5,郭宽0.21,穿径0.65厘米(图二:10)。

皇宋通宝:1枚。光背,菱花形穿。钱文篆体,对读。标本M3:9,径2.4,郭宽0.2,穿径0.8厘米(图二:11)。

嘉祐元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3:10,径2.4,郭宽0.2,穿径0.75厘米。

嘉祐通宝:2枚。光背,钱文篆体,对读。标本M3:ll,径2.5,郭宽0.3,穿径0.8厘米(图二:12)。

治平元宝:2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3:12,径2.3,郭宽0.15,穿径0.8厘米。

熙宁元宝:5枚。皆光背,钱文楷、篆两体,旋读。穿有方、圆之分。标本M3:13,径2.3,郭宽02,穿径0.75厘米(图二:13)。标本M3:14,径2.4,郭宽0.3,穿径0.8厘米。

元丰通宝:11枚。皆光背,钱文行、篆两体,旋读。标本M3:16,径2.4,郭宽0.2,穿径0.7厘米。标本M3:17,径2.3郭宽0.25,穿径0.7厘米(图二:14)。

元祐通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3:18,径2.4,郭宽0.2,穿径0.8厘米(图二:⑸。

绍圣元宝:3枚。皆光背,钱文行、篆两体,旋读。标本M3:19,径2.3,郭宽0.2,穿径0.7厘米。标本並:20,径2.4,郭宽0.3,穿径0.7厘米(图二:16)。

元符通宝:2枚。皆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3:21,径2.3,郭宽0.3,穿径0.7厘米。

圣宋元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3:22,径2.4,郭宽0.3,穿径0.75厘米(图二:17)。

政和通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对读。标本M3:23,径2.4,郭宽0.1,穿径0.7厘米(图二:⑻。

洪武通宝:1枚。背“三钱”,钱文楷体,对读。标本M3:24,径3.3,郭宽0.21,穿径1.1厘米(图二:19)。

瓷罐1件。直口,圆唇,矮颈,鼓腹,圈足。肩部附花瓣形双耳。通体施青黑色釉。标本M3:25,口径12.8,通高14.2厘米。

金币1枚。圆形方孔,质地较薄,无钱文。出土于死者口中,当为含。标本M3:26,径2.1,厚0.06厘米(图三:4)。

买地券砖1方。原为墨书,已漫海不清,且大部分脱落。标本M3:27,长48,宽36,厚10厘米。

M21

(一)形制与结构

M21是明秦藩郃阳安僖王与妃刘氏的合葬墓,为长斜坡墓道双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组成。方向180。。已被盗扰(图五)。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长斜坡状,距甬道2米始为水平状。平面为长方形,东、西两壁竖直而下。开口长13.5、宽1.9、深7.5,坡长12.56米。

甬道为土洞,券顶。顶长1.8、底长2.1、宽1.7、高2.84,起券处高2米。在甬道填土距底部2.4、距前室墓门0.3米处竖立二合圹志。

墓室以砖砌筑于土圹之中。土圹平面呈长方形,四壁竖直而下,长7.28、宽4.6、深4. 8米。墓室顶部为纵向券顶,三层,为一丁一顺一侧砖,砖缝勾白灰。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2.1、宽3.32、高2.9,起券处高1.2米。顺砖错缝铺地,已遭破坏,仅西北角残存。前室基门券顶,六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顺一丁,进深0.48、宽1.48、高1.62,起券处高1米。门槛土质,长1.48、宽0.32、高0.1米。封门两重,第一重为木板,残存三块,上端已部分腐朽,镶嵌于深0.12、宽0.32米的基槽中。东侧宽0.4,中、西侧宽0.5,均厚0.1米。第二重为石条,保存完好,自上而下横置,共四块。石条均厚0.1米,上端一块长1.5、宽0.4米,下端三块长1.7、宽0.4米。

后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3.84、宽3.32、高 2.9,起券处高1.2米。顺砖错缝铺地,已遭破坏,仅西南角残存。东、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龛,构筑方法相同,均砖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顺一丁,两壁及龛口底部为顺砖错缝砌筑,底与后壁为生土。北龛距后室南壁1.6、距墓底0.69米,进深0.8、宽0.96、高0.9米;东、西两龛大小相同,且呈对称状,均距后室北壁 0.32、距墓底 0.26米,进深0. 46、宽0.64、高0.58米。后室墓门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为一顺一丁,进深0.16、宽2.2、高1.76,起券处高1.22米。(二)葬具与葬式

M21后室东北部以砖砌筑一长方形棺床,东、北两侧均靠墓壁。棺床五层,上下四层均顺砌,中间一层侧立。长2.53、宽1.79、高0.43米。上置一椁一棺,椁已遭破坏,残存二块,均宽0.23、厚0.2米。棺保存较好,榫卯结构,两侧稍弧,盖似覆瓦,长2、口宽0. 48-0.68、底宽0.6-0.8、高0.56-0.74米。

棺外糅朱漆,描金图案,前挡、西壁饰龙纹,后挡饰一束折枝花,东壁漆皮已脱落,纹饰不清。骨架无存,葬式不明。从棺椁与“大明郃阳安僖王圹志”相对来看,初步断定该棺椁的主人是明郃阳安僖王朱秉檄。

砖棺床酉侧置一木质棺床,平面呈长方形,断面为梯形,长2.56、上宽1.02、下宽1.14、高0.2米。棺床二层,下层已朽,残留厚0.1米;上层由10块木板并成,上宽1.02、下宽1.06、厚0.1米。其上置一椁一棺,棺已遭破坏,形制不明。椁残存底部与东、西两壁,樺卯结构,长2.5米。椁底由10块木板构成,断面为梯形,上宽1.08、下宽1.12、厚0.1米。东壁残存4块木板,已倾斜;西壁残存1块木板;厚均0.16米。骨架无存,葬式不明。初步断定该棺椁的主人为明郃阳安僖王之妃刘氏。

(三)随葬品

M21由于被盗扰,随葬品出土不多,计有瓷紅、瓷碗、棺椁饰件、圹志等。分述如下:

瓷缸1件。出土于前室。侈口,圆唇,束颈,腹稍鼓,下部内收并饰凹弦纹,平底。通体施黑釉。标本口径46、底径24、高69.5厘米(图三:1)。

瓷碗1件。已残。出土于后室。侈口,圆唇,弧腹,喇叭口形圈足。白釉,外壁施半釉。标本M21:2,口径15,通高6.5厘米(图三:6)。

铜桃形饰1件。出土于棺内,标本M21:3,^5.8,宽5厘米。

铜长方形饰1件。出土于棺内。标本网21:4,长6.4,宽2.8厘米。

铁箍2件。束于圹志上。形制、大小相同,呈长方形。标本M21:5,长66、宽30、体宽2厘米。

圹志2合。出土于甬道填土中,青石质,志石与盖相合。郃阳安僖王圹志外用二道铁箍紧束,志石、盖均长0.62、宽0.56、厚0.15米。志盖阴刻篆书“大明郃阳安僖王歹志”3行9字。志石、盖正面四边雕刻纹饰,内容、雕刻技法均相同。四边内外侧阴刻单线方框,其间每边阴刻一行龙,龙身衬以云纹,四角以变形莲花纹、云纹等填白。志石、盖四侧粗糙,有斜向的凿纹。志石阴刻楷书志文19行,满行20字,共242字,(附录一)。据圹志记载,郃阳安僖王名秉檄,生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德三年(1508年)十二月十八日准袭郃阳王,之后8天死去,未能接受正受册封,王位系追封。正德五年(1510年)葬于咸宁县韦曲里洪固原祖莹之傍(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道办事处瓦胡同村东台地),享年25岁。

郃阳安僖王妃刘氏圹志志石、盖均长0.75、宽0.75、厚0.2米。志盖阴刻篆书“大明秦藩郃阳安僖王妃刘氏合葬圹志”4行16字。志石、盖正面四边雕刻纹饰,内容、雕刻技法相同。四边外侧阴刻双线方框,内侧阴刻单线方框,其间每边用剔地平面阳刻技法雕刻呈飞翔状的对凤,凤身以云纹衬托,细部阴线刻。凤尾一为舒展的羽毛,一为花形,拓片效果宛如剪影。上端对凤嘴衔一莲花座长形牌饰,其上阴刻楷书“钦赐”二字。四角以变形莲花纹、云纹等填白。志石、盖四侧平滑,线刻纹饰,盖四侧纹饰漫濾,志石四侧各饰折枝花二束,其中前、左侧于折枝花间各饰一兽纹。志石阴刻楷书志文17行,满行20字,共211字,(附录二)。据圹志记载,刘氏生于弘治戊申(1488年),正德甲戌(1514年)册封为郃阳王妃,卒于嘉靖己亥(1539年),享年52岁。嘉靖癸卯(1543年)埋葬。

M25

M25是座墓主人不明的郃阳王家族某成员墓,早年被盗,后作为村里的贮藏室,平整土地时又被垫平,使其遭到极大破坏。现仅就残余部分简述如下:

M25为长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方向180度。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长斜坡状,开口平面呈长方形,两壁竖直而下。残长11、宽2、最深7.2米。

甬道砖筑,券顶,生土地面。平面呈长方形,进深1.8、宽2、高1.8米。甬道前端以石条封门,仅剩一块,长1.8、宽0.6、厚0.16米。

整个墓室以砖砌筑于土圹之中。土圹开口平面呈长方形,东、西、南三壁竖直而下,北壁下部有一长12.2、宽0.8、髙3米的生土二层台。长12.2、宽6.6、深4.2-7.2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券顶,进深11.2、宽4.14、高3.08米。据村民讲,墓室分为前、后室,后室东、西、北三壁各筑壁龛,大小、形制不明。墓门砖筑券顶,安装石门二扇,门扇均高1.8、宽1、厚0.08米。门扇之间有0.4米的距离。据墓葬形制推测,M25为某代郃阳王或妃子的墓葬。

M28

(一)形制与结构

M28是明秦藩郃阳惠恭王夫人雍氏之墓,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构成。方向183。。己被盗扰(图六)。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长斜坡状,平面呈梯形,东、西、北三壁竖直而下。开口长20.12、宽1.32-1.8、最深7.9,坡长21.04米。距墓道北壁0.72、深2.68米的墓道填土中竖立圹志一合。在墓道西北部有一直径0.73米的圆形盗洞,打破墓道西壁。

甬道为土洞,券顶。平面呈梯形,进深1.14、宽1.36-1.48、高2.2米。

墓室以砖砌筑于土圹之中。土妨开口平面呈梯形,四壁竖直而下,长5.6、宽3.2-3.38、深6.3米。墓室平面呈长方形,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丁一侧砖,成纵向券洞。进深3.76、宽2.1-2.18、高2.14,起券处高0.92米。墓室前部以顺砖错缝铺地。墓门砖筑、券顶,四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顺一丁。进深0.3、宽1.16、高1.66,起券处高1.2米。封门一重,为三块竖立的石板,高均1.67米,厚均0.1米,两侧宽0.38米,中间宽0.4米。

墓室东、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龛,构筑方法相同,均砖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顺一丁。三壁均及龛口底部为顺砖错缝砌筑,底部为生土。东、西壁龛相互对称,大小、形制相同,均距墓室南壁0.64、距墓底0.12米,进深0.44、宽0.62、高0.68米。北壁龛与墓室东、西壁等距,均0.68米,距墓底0.4米,进深0.84、宽0.82、高0.88米。在北壁龛顶部有一直径约0.72米的圆形盗洞。

(二)葬具与葬式

M28墓室后部署一棺床,须弥座式,距墓室南壁1.42米,与墓室东、西壁等距。北端紧靠墓室北壁,上面及东、西、南三侧为砖筑,中心以土填实。平面呈梯形,长 2.34、宽1. 46-1.52、高0.4米。其上置一椁一棺,均被盗墓者揭开,经复原后基本完好,均榔卯结构。梓平面呈梯形,长2.28、宽0.88-1.04、高0.82-0.9米。棺盖似覆瓦,两侧弧形,长2.08、宽0.56-0.76、高0.56-0.72米。骨架已散乱,置于棺外,葬式不明。

(三)随葬品

M28由于被盗扰,随葬品较少,主要有瓷缸、钱币、圹志等。分述如下;

瓷缸 1件。出土于墓室前端。标本M28∶1,侈口,圆唇,束颈,腹稍鼓,下部内收并饰凹弦纹,平底,通体施黑釉。口径 46、底径20.5、高68厘米。

铁箍 2件。束于圹志上。形制、大小相同,呈长方形。标本 M28∶2,长 59、宽24、体宽2厘米。

钱币 7枚。出土于墓室近墓门处。计有"太平通宝"、"至道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

太平通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对读。标本M28;3,径2.3,郭宽0.2,穿径0.7厘米(图七∶1)

至道元宝∶1枚。光背,钱文草体,旋读。标本M28∶4.径2.4.郭宽0.3.穿径0.7厘米(图七∶2)。

景德元宝∶1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28∶5,径2.3,郭宽0.2,穿径0.65厘米(图七∶3)。

祥符元宝∶2枚。皆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28∶6,径2.3,郭宽0.2,穿径0.7 厘米(图七∶4)。

元丰通宝∶1枚。光背,钱文行书,旋读。标本M28∶7,径2.5,郭宽0.3,穿径0.8厘米(图七∶5)。

元祐通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28:8,径2.3,郭宽0.2,穿径0.75厘米(图七:6)。

圹志1合。出土于墓道填土中。青石质,志石与盖相合,以二道铁箍紧束。志石、盖均方形,边长0.53、厚0.12米。志盖阴刻篆书,'大明郃阳惠恭王夫人雍氏志”4行12字。志石、盖正面四边雕刻纹饰,内容、雕刻技法相同。四边内外侧阴刻单线方框,其间每边线雕飞凤一只,凤身以云纹衬托。凤尾二为花形,二为舒展的羽毛。四角以变形莲花纹、云纹等填白。四侧有斜直的凿纹。志石阴刻楷书志文17行,满行20字,共253字(见附录三)。据圹志记载,雍氏生于宣德壬子(1432年),景泰二年(1451年)选配郃阳惠恭王,卒于正德四年(1509年),享年78岁。正德五年(1510年)葬于咸宁县洪固原。

M29

(一)形制与结构

M29是明秦藩郃阳惠恭王妃钱氏之墓,为长斜坡墓道砖室墓。由墓道、前庭、前室、甬道、后室构成。方向175。。已被盗扰(图八)。

墓道位于前庭南端,长斜坡状,未完全清理。开口平面呈长方形,残长2.2、宽2.6、最深6.5米。

前庭以二道院墙为象征,进深0.96、宽2 米。地面以顺砖错缝铺砌。院墙东西相对,形制、高宽相同,均须弥座墙裙,单面坡屋顶。脊部铺一层顺砖,下侧覆盖二层小筒瓦,坡顶施六道板瓦,前端带滴水。板瓦下部以顺砖砌二层垫檐。墙体外侧包砖,正面中部为生土,其上以白灰粉刷。墙通高 2.04、宽1.88、厚0.16米。

墓室以砖砌筑于土圹之中。土圹平面呈长方形,四壁竖直而下,长10.28、宽5.6、深6.48米。整个墓室砖筑券顶,三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丁一顺一侧砖。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2.48、宽2.72、高2.8,起券处高1.4米。顺砖错缝铺地。第一道墓门砖筑,券顶,十层,自上而下第一至第八层依次为一顺一丁,第九至第十层依次为一顺一侧砖。门洞进深0.48、宽1.6、高1. 68米。山墙砖筑,以一顺一侧砖为脊,脊下二层小筒瓦,筒瓦下施板瓦。山墙及门券西部有一盗洞。封门以五块石板自上而下横立,两端镶嵌于凹槽之内。石板中部均已断裂,大小相同,长2.2、宽0.4、厚0.12米。在封门石板的上部平置一块长 2.6、宽0.4、厚0.12米的石板,其上竖立圹志一合。

雨道砖筑,券顶,平面呈长方形,进深1.12、宽1.92、高2.8米。顺砖错缝铺地。

后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4.96、宽2.72、高2.8,起券处高1.4米。南部以顺砖错缝铺地,北部棺床两侧为生土地面。东、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龛,均砖券顶。三壁及龛口底部为砖筑,底部为生土。东、西壁龛相互对称,大小、形制相同,均距后室南壁1.64、距墓底.0.08米,进深0.66、宽0.65、高0.68米。北壁龛距后室东壁0.72、距墓底0.24米,进深0.97、宽0.98、高1米。第二道墓门砖筑,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顺一侧砖。门洞进深0.28、宽1.6、高1.8米。

(二)葬具与葬式

M29后室北部置一棺床,须弥座式,距后室北壁0.46、距东壁0.64米。棺床四侧砖砌,上铺石板,中心填土。平面呈长方形,长2.92、宽1.4、高0.4米。其上置一椁一棺,椁已被破坏,棺保存较好。椁经过复原,知其平面呈梯形,长2.62、宽1.16-1.28、高0.8-0.88米。棺盖似覆瓦,两侧弧形,外蝶朱漆。长2.4、宽0.52-0.68、高0.64-0.68米。棺椁均为榫卯结构。由于骨架已被扰乱,使葬式不明。

(三)随葬品

M29的随葬品虽经盗扰,仍出土有瓷缸、木俑、泥俑、铜匙、铜饰、钱币、圹志等。

瓷缸 1件。出土于后室。标本 M29∶1,侈口,圆唇,斜弧腹,平底。缸内施黑釉,外壁上部饰白地黑花,下部饰凹弦纹。口径34,底径 16,通高62厘米(图三∶2)。

木俑 2件。出土于前室。上半身已朽。标本 M29∶6,残高11.4厘米。

泥俑 4件。出土于棺内。面部为哭丧状。标本M29∶7,通高11.6厘米(图三∶3)。

铜匙 1件。出土于后室龛内。标本M29∶4.匙部扁平,柄部前窄后宽扁平状,柄端带一圆环。通长16厘米(图三∶7)。

铜饰 1件。出土于后室龛内。标本M29:3,通长5厘米。

钱币12枚。出土于棺内。

太平通宝:2枚。光背,钱文草体,对读。标本M29:8,径2.3,郭宽0.2,穿径0.7厘米。

祥符元宝:3枚。光背,钱文楷体,旋读。标本M29:10,径2.3,郭宽0.2,穿径0.7厘米。

元丰通宝:4枚。光背,钱文行书,旋读。标本M29:13,径2.5,郭宽0.3,穿径0.8厘米。

元祐通宝:1枚。光背,钱文篆体,旋读。标本M29:17,径2.3,郭宽0.2,穿径0.7厘米。

洪武通宝:2枚。背月纹,钱文楷书,对读。标本M29:18,径2.4,郭宽0.2,穿径0.6厘米。

圹志1合。出土于封门石上部。青石质,志石与盖相合,以二道铁箍紧束。志石、盖均方形,边长0.54、厚0.12米。志盖阴刻楷书”大明宗室郃阳惠恭王夫人圹志”4行17字。志石、盖正面四边雕刻纹饰,内容、雕刻技法相同。四边外侧阴刻单线方框,内侧阴刻双线方框。其间每边线雕飞凤一对,凤身以云纹衬托,凤尾一为花形,一为舒展的羽毛。四角以变形莲花纹、云纹等填白。四侧有斜向的凿纹。志石阴刻楷书志文21行,满行22字,共316字(附录四,据圹志记载,钱氏名洲慧,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诰封为郃阳惠恭王大人,卒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享年55岁。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祈葬于郃阳惠恭王之圹。

M49

M49是明秦藩郃阳惠恭王朱公镇之墓,早年被盗,后又因当地百姓取土,使其暴露于断崖上,随葬品一无所存。现仅将墓葬形制简介如下:

墓道已遭破坏,形制不明。所存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均以砖砌筑于土圹之中。方向180°(图九)。

土圹平面呈长方形,残存的三壁竖直而下,残长16.8、宽6.4、深6.52-7.2米。整个墓室砖筑券顶,六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丁一顺。室内墙壁以砖砌筑,其上以白灰粉刷,生土地面。

甬道券顶,已塌陷,进深0.8、宽2、残高1.7米。外侧原以石条封砌,为第一道墓门,已遭破坏。

前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 3.04、宽3.8、高4米。券顶中部有一椭圆形盗洞。

中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2.36、宽3.8、高4米。第二道墓门位于前、中室之间,门洞砖筑券顶,二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一丁一顺,进深0.32、宽2、高2.32米。门洞之后为石构门,门额、门框、门扇均石材。门扇形制、大小相同,长2.3、宽1.1、厚0.16米。门轴上端长0.36、下端长0.16、直径均0.16米。后室平面呈长方形,进深5.54、宽3.8、高4米。东、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龛。东、西壁龛形制、大小及筑法相同,均距墓底0.4、距北壁1.64米。除壁龛后壁下部为生土外,其余部分均砖筑,券顶,进深1、宽0.9、高0. 85米。北壁龛距墓底0.48、距东壁1.08 米。除壁龛后壁为石构外,其余部分均砖筑,券顶,进深1.28、宽1.52、高1.05米。壁龛上部中央有一直径0.08米的圆洞。第三道墓门位于中、后室之间,门洞、石门形制、大小及构筑方法相同,仅多一长2、宽0.2、高0.34米的石门槛。

后室北部中央置一棺床,距北壁0.8、距东壁06米。棺床呈长方形,四侧包石条,中间以砖砌筑,长2.64、宽2、高0.4米。

据村民白文利讲,他曾目击过此墓出土的圹志,并将其抄录。志盖阴刻篆书"大明宗室部阳惠恭王圹志铭"4行12字。志文阴刻楷书,共424字(见附录五)。现将其附录于后,仅供参考。

结语

这次发掘的7座明代墓葬,有5座是明秦藩郃阳王家族成员墓,4座的墓主人身份清楚,包括二位郃阳王和他们的妃或夫人,为研究明代郡王及王妃的墓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主要收获简述如下:

1.据《明史•诸王世系表》记载,郃阳惠恭王是第一代郃阳王,为秦康王庶四子。而圹志上记载为第二子,和史书所记不符,二者可以互为补证,弥补不足。《诸王世系表》对于郃阳王家庭成员的记载非常简约,这次发掘出土的4合圹志和抄录的志文则涉及多名成员,且关系清楚,对于复原明秦藩郃阳王家族的世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明代的郡王墓葬以弘治为界,分为前后两期①。前期以晋郡王朱济頰墓为代表②,为两门两室。同属前期的郃阳惠恭王墓,则为三门三室,为前期郡王墓葬补充了新的形制。后期郡王墓葬资料较少,形制不明,此次发掘的郃阳安僖王墓,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3.明代郡王妃或夫人的墓葬见诸报道的较少,这次发掘的郃阳惠恭王夫人钱氏、雍氏的墓葬,形制不同,且恰好以弘治为界分属成化和正德时期。说明郡王妃或夫人的墓葬形制似乎也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分界线在弘治年间。当然,这还需进一步的考古发掘结果来证明,也得排除墓主人生前地位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差异这一可能性。

4.据《大明一统志》记载,郃阳惠恭王墓位于咸宁县韦曲里鸿(洪)固乡,此次发掘证实了这一点。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明秦王家族成员墓地的分布情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圹志志文的内容对研究明代的丧葬习俗、地名的变迁、乡里制度诸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此次在西安财政干部管理培训中心发掘的明代墓葬,规模较大,墓主人身份基本清楚,对明代考古与历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发掘、资料整理及执笔: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张全民、孙武、杨军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冉万里

摄影:王磊

附录一

大明郃阳安僖王圹志文

王讳秉檄,郃阳悼安王之嫡长子也。母,妃冯氏。成化二十年八月二十三日生,弘治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授封辅国将军。正德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准袭郃阳王,夫人刘氏进封为妃。方将遣使勅节授册,以疾薨于正德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二十有五。上闻讣,朝追谥。册印,封为郃阳王。遣陕西承宣布政使司参政倪谕祭祀

钦赐铭旌,谥曰安僖,特为命有司致葬如制。太皇太后、太后及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以正德五年七月十九日葬于咸宁县韦曲里洪固乡祖莹之傍。王嫡生二女,奏请,尚幼,未授封。呜呼!王以宗室之亲,享有荣贵,夫何一疾,遂至不起,岂非命耶?爰述其栗,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

附录二

大明秦藩郃阳安僖王妃刘氏圹志

妃刘氏,咸宁东城兵马副指挥瓒之女,生弘治戊申三月十三日,正德甲戍(戌)七月十五日册封郃阳王妃。王早薨。嘉靖己亥九月初七日,妃薨,得寿五十有二。卜吉,癸卯十二月二十七日奉祀惟熠启王圹,与妃合垂(葬)焉。皇上赐祭,命有司营塑(葬)如制。中宫、东宫皆致祭焉。妃生一女,封霑益县主,选配仪宾辛大宾。惟燿取(娶)赵氏,封淑人,早逝,生一子曰怀境。继仲氏,封内助,生子一女二,俱幼。呜呼!妃以名家淑懿柔婉,上配亲藩,早膺封命,正宜荣享,胡遽沦亡。爰受宠恩,永昭韦曲,夫何憾焉!用述其柴,纳之幽瞑(冥),垂不朽云。

附录三

大明郃阳惠恭(恭)王夫人雍氏圹志

夫人,西安府咸宁县钮家镰之长女,生宣德壬子七月十九日,有淑德。景泰二年惠恭(恭)王以礼选配,生子二,长曰诚汾,次曰诚陰,俱封镇国将军。长娶夫人曾氏,嫡生长孙女,封商河郡君,配仪宾高廷弼,卒。嫡生孙男秉橘,钦命承奉宗祀,娶夫人王氏,生曾男一,幼未封。次诚洽,册封悼安王,妃冯氏。嫡生孙男秉檄,封辅国将军,卒,上命追封安僖王。妃刘氏,嫡生孙女二,尚幼。夫人正德四年十月初一日卒于正寝,享年七十八岁。卜今年七月十九日柑奎(葬)咸宁县洪固惠泰(恭)之原。呜呼!

夫人生以贤淑,蚤(早)待亲藩。夫尊子贵,茂膺祖聘,宜享贵荣,而不克遐寿,岂非命耶?爱述其栗,纳诸幽圹云。

正德五年七月吉(吉)日孝孙秉橘上石

附录四

大明宗室郃阳惠恭王夫人钱氏圹志

夫人钱氏,讳洲慧,世为咸宁著姓。曾祖宗隆,祖允恭,父广,俱有隐德。母刘氏。夫人生而聪敏夙成,自幼知孝敬。姆教《女试》诸书,即悉其意,于女红尤极精巧,父母最钟爱焉。及笄,秦康王闻其贤,请于朝,选为郃阳惠恭王媵夫人,既入宫闱,翼翼惟谨,得上下權(欢)心。闺仪整肃,妇德用光。生子一,钦承上命,册封为郃阳王。成化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诰封为郃阳惠恭王夫人。方期享有寿兮,内理家邦,夫何于成化二十年正月戍(戌)时,以疾终于正寝。讣闻,皇上辍朝素服,命翰林院撰文,遣秦府承奉正侯价赐祭。所司督工开圹及丧仪、铭旌、冥(冥)器,营塑(葬)如制。夫人生于宣德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申时,享年五十有五。

以终之明年八月十二日附(柑座(葬)于勅修惠恭王之圹。呜呼!夫人久事宫闱,驾生王嗣,光被恩封,生荣死哀,夫何憾!爰述其栗,用志不朽云。

大明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志

附录五

大明秦府郃阳惠恭王圹志铭

王讳公镇,太祖高皇帝之玄孙,秦愍王之曾孙,隐王之孙,康王之子,行二。嫡母,妇陈氏。母,夫人潘氏。王生于宣德七年八月十五曰,既长,上命平江伯陈豫、给事中王弼持节册封为郃阳王,适正统七年九月十三日也。王天性明睿,淳厚谦冲,乐善亲贤,恪遵祖训,事君上维忠,事王孝母妃、母夫人,维考处昆弟极友爱,课诸子以诗书,虽盛暑祁寒也。不少替王口口群下,恩威并著,内外肃然,时古之东平河间方士也。正宜享有寿考,藩屏国家,□□竟成化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以疾薨于正寝,享年四十。

阴阳人李聪择期安葬,于陕西布政司成造冥(冥)器如制。妃刘氏,南城兵马副指挥英之女,先四年薨。继宋氏,咸宁处士纶之女。子七人,俱封为镇国将军,长曰诚泓,夫人钱氏出也;次曰诚汾、诚浚,夫人雍氏出也。曰诚激、诚漪、诚濠、诚深,夫人许氏出也。兹以王长口之明年七月二日合葬于咸宁县韦曲里洪固乡之原,坐子向午。

勅修先妃之圹,遵定制也。呜呼!王生长宗室,为国藩屏,茂膺封爵,贵富无隆,生顺死安,夫复何憾!于是述其梗菜,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铭曰猗贤王派行:

天潢锡封,郃阳德音,孔彰洪固之乡。以永其藏,勒兹铭章,垂燿无缰。

成化八年七月初二日。

Hash:8c0faf8ef53aeb641455b141c4e01cbbd4c5b6ae

声明:此文由 考古快递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