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听鸿夜话2”第七讲:探秘西樵山古代水下采石场——石燕岩

“听鸿夜话”第二季第七讲开课啦!

就在本周五(3月5日)!!!

中国首批水下考古队员崔勇

带你探秘西樵山古代水下采石场

精彩预告

“听鸿夜话”第二季第七期

凿穴劈山逾千载,水下寻踪谱新篇

——石燕岩水下考古纪略

主讲人:广东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崔勇

地点: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

时间:2021-03-05 20:00

主讲人:崔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从事田野考古和水下考古工作30多年,参加和主持了多项大型遗址、墓葬、窑址、沉船和水下遗址的调查和发掘。参与了“南海1号”宋元沉船的调查和试掘,并全程参与了“南海1号”整体打捞方案的制定、细化和论证及整体打捞工作。

指导单位:佛山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

西樵山不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岭南地区古文明重要发源地,早在新石器时代,西樵山就成为岭南地区重要石器采石场和加工场;宋明以后,特别是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西樵山大规模开采石料用以建筑及用具,极大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建设,西樵山石燕岩逐步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矿石材料的原料开采和加工中心,采石规模远超意大利加城水下采石场。

2015—2018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单位先后多次对石燕岩进行了水下考古调查和测量。2019年,石燕岩采石场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期讲座将邀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崔勇副所长带你探秘西樵山古采石场水下考古调查现场,了解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如何追寻广东水下文化遗产,探究西樵山古采石场水下考古调查与测绘如何为今后水下考古工作积累丰富经验与完善学科建设。

视频源于网络

上期回顾

2月19日晚,“听鸿夜话”第二季第六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活动邀请了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箔锻造技艺)市级传承人吴炜全作了题为《金箔锻造——吴氏三代薪火传承的故事》的讲座,为我们开启金箔锻造技艺历史的大门,讲述父辈联和金箔厂艰辛发展故事,分享创新理念、品牌化发展的探索和思考。

佛山金箔锻造技艺最早是由宋元时期中原移民传入的传统手工技艺,在岭南发展已有近千年历史。近现代以来,传统手艺随时代变迁逐渐走出历史舞台,金箔锻造技艺亦不例外。直到2012年,该技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金箔生产工艺独特,技术要求高,一共有10道工序:分别是黄金配比、熔铸、淋帖、拉金条、打帖、沾铠、打铠、装匮、打箔、切箔和包装,每一道工序都费时费力,有些工序甚至充满危险,至少历时7天,才能从1克黄金打造成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金箔。

吴氏家族以联和金箔厂为基础,代代相传,仍在坚守传承这门手艺。吴炜全老师在学习金箔锻造技艺的同时,开始尝试做一些创新的探索。“唯有以创新理念打造品牌,金箔锻造技艺才能继续生存并发展下去。金箔锻造不仅仅是一个技艺,更是一种文化,需要我们传承,更需要我们创新。”

·关注头条号“大观之声”,看讲座现场视频



参加指南

观众名额:45个现场观众(免费)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

公交:临近站点-灯湖西路南

自驾:停车建议前往南海区国家税务局停车场、千灯湖停车场或致越优城停车场

为做好疫情防控,请各位听众佩戴好口罩,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出示健康码、登记、测温等,不佩戴口罩者禁止入内。

Hash:35fa7b80692495f8a69502474825e8c8a7135d1e

声明:此文由 广东大观博物馆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