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丨湖南省境内的古桥梁——63座古石拱桥(二),有你家乡吗~

交通遗产是文明的活化石。《湖南交通文化遗产》一书,概述了湖南交通历史发展进程,系统介绍了湖南境内的交通文化遗产。昨天,给大家介绍了湖南境内的63座古石拱桥(一),大家看完后除了感慨历史资料珍贵,更敬佩古人的聪明才智~

网友@大眼睛:古人聪明才智的结晶!敬佩

网友@桃子:应该对这些古桥作重点保护。消失一座桥就消失了一段历史记忆。

网友@启辰艺术:能把这些收集起来也挺不容易的

2010年的青草桥(任平/摄)

青草桥,位于衡阳石鼓区石鼓书院旁,湖广古驿道上,跨湘江支流蒸水。原为青草渡,相传唐代韩愈过此而始建,故又称韩桥。宋景 二年(1035年)建石鼓书院后,青草桥已为衬景。《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载:“(衡阳)北城外,则青草桥跨蒸水上,此桥又谓之韩桥,谓昌黎公过而始建者。”

青草桥原系石墩木桥梁,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桥遭火毁,逾年改建成石拱桥,更名永济桥。“夹道为厘,列四十余间”,两侧悬建吊楼,风格别致。桥头有草前街,草后街、多酒店,一时成为繁华之地。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洪水冲毁北头两拱,翌年重修,四十六年(1618年)告成。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大水又倾北头两拱,后增设两渡,继又编木为桥。僧圆本遵僧海岸遗嘱募修,于六十年(1721年)三月告竣,并“修桥亭置铺地六间”。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被洪水冲毁5个桥墩,栏杆,桥面石板也多处被破坏。知府饶佺、衡阳县知县陶易、清泉县知县江恂号召殷实富商、开明士绅周敬奄、熊明俊等募捐修葺,花费千余金仍称青草桥。

1933年,洪水冲毁南北两孔,1935年修复;1944年被日军炸毁,1956年修复为8孔石拱桥。全长166.35米,宽10米,单孔跨径15米。

“青草渔灯”为衡州八景之一,素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称。清人朱佩连《清泉杂咏》诗赞:“潇湘八景画难描,雅爱衡阳青草桥。雨后凭栏新月上,渔歌矣乃橹声摇。”

1945年11月10日,国民革命军第26军在青草桥举行抗日阵亡将士追悼大会。

清江桥(衡阳市交通局/供图)

三拱桥(凤凰县交通局/供图)

三拱桥,位于湖南省凤凰县三拱桥乡三拱桥村,凤凰至乾州(今吉首)的古驿道上,跨万溶江。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修建。

此桥为3孔石拱桥,桃形拱,全长31米,宽6.7米,高12米,单孔跨径8米。墩台、拱圈用粗料石砌筑,石灰拌桐油作浆。驼峰式桥背,两端各设24级踏步,桥面设廊房式凉亭、店铺及灵宫殿,桥两头建有客栈

1955年,修建吉首至凤凰公路时,该桥改造为公路桥。1972年,吉凤公路改道,在泡水河出口处新建一桥,三拱桥保存至今。

1933年时的三拱桥(石启贵/摄)

三眼桥(湖南省文物局/供图)

三元桥原貌(邵阳市交通局/供图)

佘市桥(万军/摄)

佘市桥,原名道源桥,位于临澧佘市桥镇,湘粤古驿道上,跨澧水支流道水。宋宝庆元年,(1225年)始建石墩木梁桥,宋咸淳四年(1268年)建成石墩石梁桥。元至顺二年(1331年)改建为石拱桥,到元至元二年(1336年)建成,元太史揭曼硕作《道源桥记》记其事。2000年公布为常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佘市桥为9孔连拱石拱桥,长83.3米,宽9米,高8.6米,是国内现存最早的连拱石桥。原桥上有屋,计26楹,中建四阁,左右为轩,南北为门。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洪水冲毁4墩,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桥体按原制补修。

1930年11月23日,贺龙率红二军团在佘市桥头击溃敌人,曾占领临澧县城。

里桥(杨雄心/摄)

十里桥,位于道县寿雁镇阳家铺村,湘桂古道上,跨中坪河。因桥在道州古城西10里,故名。始建于明洪武间(1368——1398年),光绪《道州志》载:“在州西十里,入广西灌阳路,明洪武间僧居敬募建。”

十里桥为5孔石拱桥,长37米,宽3.4米,高3.5米。桥两端台阶已被垫平,供小型农用车通行。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时经过该桥,又称“红军桥”。

石灵桥(罗建宇/摄)

石羊桥(邵阳市交通局/供图)

耍溪桥(杨良家/摄)

耍溪桥,位于湖南省沅陵县盘古乡跳岩村,湘黔古驿道上,横跨沅江支流耍溪溪口,西靠沅陵至盘古公路大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修缮。

耍溪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0米,宽6.7米,高11米,跨径10米。桥东侧中央刻有“耍溪桥”、“明万历四年”等字样,桥孔内侧正上方雕刻太极图案,该桥采用红砂岩块垒砌,自然清缝,构造严谨。

四拱桥(韩建明/摄)

四拱桥,原名天寿桥,位于汝城县成西边,汝城郴州的古道上,跨浙水河。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明嘉靖八年(1529年)将原来的石墩石梁桥改建成4孔石拱桥。乾隆十四年(1749年)修复。1958年,该桥改造为公路桥。

四拱桥全长63米,宽5.6米,高7.4米,每孔跨径均为10.5米。1949年6月25日,新中国成立前夕,汝城四拱桥发生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汝城县志》记载:“湘南支队与保安十一团的战斗。”

松竹桥远景(曹毅/摄)

台源桥(衡阳市交通局/供图)

同仁桥(湘西交通局/供图)

长田桥(杨雄心/摄)

长田桥,位于道县寿雁镇长田村,湘桂古道上,跨洑水河。始建于明正统年间(1435年—1449年),光绪《道州志》载:长田桥在州西北三十里进贤乡。明正统间坊民何宗源,国朝康熙坊民黄云伋等先后重修。

此桥为5孔石拱桥,长59米,宽5.5米,高7.1米。现桥两端台阶已被垫平,供小型农用车通行。

桐梁桥(王军杰/摄)

桐梁桥,位于嘉禾行廊镇沙坪村,跨芹溪河。修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该桥为3孔石拱桥,拱跨8米,长35.2米,宽5.4米,高6米。清康熙年间知县蒋起蛟题”桐梁替渡”,其后历代知县为桥题词作诗,镌刻于亭。清咸丰八年(1858年)桥侧亭斜,乡贤李舜仁等重修,并建茶屋、桥亭,塑观音像一龛。

桐梁桥地处郴州、桂阳至嘉禾、宁远的古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崇祯八年(1859年),矿工刘新宇率饥民起义,曾与衡阳府官军在此激战,留战死于桥上。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名将石达开在桥头击败清军后攻占桂阳。1934年11月16日,红三、红八军团在此桥与国民党27军李云杰部激战,将敌军击溃,通过了桐梁桥。

万福桥

万年桥(陈安平/摄)

乌巢河古桥(湘西交通局/供图)

西门江桥(湘西交通局/供图)

西门江桥,位于湖南凤凰县境古驿道北路(凤凰至乾州)得胜营(今吉信镇),跨万溶江。修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为得胜营地方官募捐建成。

此桥为单孔石拱桥,全长33米,宽8.7米,高16米,净跨17米。拱圈为鹅蛋形,紧贴两岸石壁砌筑。料石用糯米粥拌石灰浆砌,灰缝细小。桥面原为驼峰式,两端各设36级踏步登上桥顶。1955年修建吉首至凤凰公路时,改建为公路桥。

西门江桥建造过程中采用了悬空搭架技术,拱圈上尚存搭架开凿的方形石孔,显示了当年建桥工匠的高超技艺。传说该桥竣工时,有一神仙赶着由3座小山峰变成的3只鸭子来踩桥,问工匠师傅说:新桥能踩吗?师傅见其皓发银须,绝非凡人,便答道:可以踩桥。当老者赶着3只鸭子走上桥中,桥拱咔咔作响,师傅忙施法力,用一把岩工铁尺将拱圈撑起,铁尺被撑弯,桥则安然无恙。现在拱桥迎水面有一凸出部位,传说是神仙踩桥形成的。此后,工匠将压弯的长铁尺改成直角岩工尺,至沿用今。

兴隆桥(汝城县交通局/供图)

杏仁桥(杨雄心/摄)

沿溪桥 (肖珑/摄)

油溪石拱桥(娄底市交通局/供图)

遇仙桥(邵阳市交通局/供图)

曾家滩桥(马仁仕/摄)

斩龙桥(永州市交通局/供图)

来源:《湖南交通文化遗产》,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蒋响元编著

Hash:cada8c4a111a360c999f5a2abdcec1356d9d3413

声明:此文由 湖南公路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