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师德匠心 厚植育人情怀——2021年烟台市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种子教师集中研修纪实

一粒种子,

一棵大树

一片森林

教书育人德为本,

传道授业身先修。

一张蓝图绘到底,

圣贤大道传天下。

2019年,烟台市教育局正式启动中华文化涵养师德工程,并选派300名种子教师至北京师范大学参加集中培训。此项工程,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探寻,又是对加强新时代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问根寻源。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为持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区域师德涵养工程全员培训,2021年5月16日至22日,烟台市教育局再次组织100名种子教师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开展第二批种子教师集中培训。一周的时间,五篇经典篇章的诵读,三位老师的经验汇报,八场精彩的专题讲座,为教师们深刻阐释了何为“人师”、何为“师道”。种子教师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见贤思齐,真正把中华文化的精神“学出来,悟出来”,并立志“做出来,传下去”,通过孜孜以求的“学思践悟”不断朝向新时代的“大先生”迈进。

让我们跟随这百名种子教师,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倾听专家们的讲授,诵读经典之章,探寻师德之根——

课程回顾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郭齐家

郭齐家教授分别从孔子的教师观、《学记》的教师观、孟子和荀子等教育家对教师的论述、“致良知”与当代师德建设、近代教育家的启示等五方面,对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深刻具体的阐述。

中国传统师德包括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包括关爱学生、无私无隐,包括师严道尊、教学相长,包括致良知和唤醒内心的自觉,包括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时,处理各种关系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让传统从当下出发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 杜霞

杜霞副教授直面当下的文化现象,提出传统应当属于当下,只有让传统依存于现在,以当下的眼光去评判并创新,传统才能永葆新生。中华传统文化,存在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等主体形式之中,经过数千年的演绎与扬弃,已深深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因此,进行国学经典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不二法门。国学经典教育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学做人,蒙以养正是中华传统教育的共识,可依托绘本阅读开掘传统文化资源,重视与借鉴传统蒙学教育。

对于传统如何从当下出发,杜霞副教授提出了要把握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精神,做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与践行者,增强文化启蒙的意识与素养,知行合一,孕化生命,立足传统,守正出新。

儒家修身为本的教育理念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方麟

方麟教授从“好学、学道、圣人可学、成人之道、为己之学”五个方面谈修身之学。方教授从大家熟知的《咏雪》故事开始,向学员们介绍传统家庭对孩子的熏陶教育。以《道德经》“行不言之教”的思想为例,阐述注重身教而不言教的道理,点明言教、身教和德教之间的递进关系和重要程度,阐述了家庭教育中“德”的重要性。用谢安教育子侄恰到好处的艺术点拨方式、孔子激发学生人生志向、和谐快乐的氛围中畅所欲言等教育故事告诫我们,引导学生走向好学,当从尊重生命,激发乐学开始。这种教育理念对在场教师触动极深。好学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价值体现,也是一种德性,好学体现于人的一生的无休止的过程,体现了孔子关于终身学习的理想。

《礼记•学记》与古代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李凯

李凯副教授以《礼记•学记》全文为纲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引经据典、层层剖析,将一些蕴含着丰富思想的事物用平常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在座教师获益匪浅。李教授以“尽心知性”为纲,从“知天”“良知”“英才”“上智”“下愚”等方面展开系统的讲解。先说明教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用重大;然后介绍教育制度、教育管理、学制、考查方式以及每年不同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最后介绍古代教育中预防在先、启发诱导、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等原则方法。古今对照,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有极大指导意义。正如李教授所说:“《礼记•学记》是儒者丰富的教学经验的结晶,是对教育规律和学习方法进行的系统总结。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

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关切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 郭文斌

郭文斌现任宁夏回族自治区作协主席,宁夏大学客座教授。他以《让教育回归生命的关切》为题,做“让文学、让教育回归心灵的安详”为主旨的报告。他通过生动的事例,阐释了“生命为本”的教育情怀。他倡导“育在家庭,教在学校”,创办了公益学堂——“小课堂,大作为”,帮许多抑郁症患者康复,获得重生。他说:世界上最好的职业是教师,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事情是为师。

中西融通,重建文明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张曙光

张曙光教授围绕文化与文明,西方文化简介,中国文学简介,相遇、互鉴与融通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帮我们厘清了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正确看待文化的差异和统一性,并引向文明的未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重点阐述了中西文化的相遇、互鉴融通,提出了一体多元的观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通过比较东西方文化和文明,引导我们尊重不同文化,坚持传统文化“中庸”思想的“和而不同”。读史明理,读史崇德,应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用各种学习形式,增强文化自信。避免用狭隘的民族主义代替合理把握中西方文明的理性,应该寻根问底,发掘自身文明基因,学会融会贯通,重建文明。

通州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经验分享

北京教育学院通州分院副院长 教授 苏金良

苏金良教授从文字起源探寻文字本身所含有的意蕴,使我们认识到什么是“立德树人”;然后把四书五经、阴阳五行、从一到十贯穿于他的课程研发中,贯穿在学校校园文化中,乃至游学实践中,完美展现了传统文化如何在学校中践行。苏教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当前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什么,什么是以文化人双翼齐飞,以及三步六正教学模式 、四维课程育人体系 、五育并举研学实践等。同时,他用《易·贲卦·象传》中的“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我们讲述了“文化”一词的由来,进而说明了未来课堂的教学发展趋势。为了让教师们更加真切的理解古代的诵读,他还为我们即兴吟诵了《诗经·小雅·天宝》和《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的片段,现场掌声迭起。

通向明师的师德涵养

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台北艺术大学教授 辛意云

辛意云教授引领我们向内觉察自我生命,向外开放自我生命,在自我生命的不断完善中走向师德涵养之路。辛教授指出,“成长是一个学习、自我疗愈的过程”,教师是教育、启发我们,使我们对生命有所觉察、觉醒的人。人唯有对生命有所觉察、觉醒,才能将每一个人自身的才能展现出来,走上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之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在于“自我辨识”,教师是让人从“动物性”生命提升到属于“人”的生命之关键。教师要在通往成为明师的路上不断努力提升、不断创新发展,承担起教育人以守秩序、熏陶人以讲礼仪的社会责任。

学员分享

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 初常红

在“中华文化涵养师德”提升工程这片充满生命温度的场域里,在专家引领下问道于《论语》等千年典籍之中,修身正己,开启了我们全新的人生旅程。于国而言,“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当有理想信念,全力培养国家栋梁之才;于业而言,“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读书做圣人耳。”当有道德情操,不断追随先贤的脚步,学为君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当有扎实学识,将学习作为人生之中最大乐事,“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其心三月不违仁”,当怀抱仁爱之心,不因外物累及对学生的情绪……优秀经典,为我们的教学生涯打开了一扇门,这扇门连通着你我,连通着师生,连通着万千家庭,是通向人格自由和幸福人生的一条必由之路。

烟台市蓬莱区第二实验小学 陈晓妍

烟台市“中华文化涵养师德”工程,以中华文化为基,以修身立德、修己达人为径,让我们每位教师能静下来心读原典、悟原理、向内看、向前走,在心上用功,通过自身的学思践悟,努力成长为有着生命觉醒的新时代大先生。两期的种子培训工程,种下的是一粒粒文化的种子,绘出的是种大树成森林的蓝图。以点带面,由线上推动线下,最大发挥种子教师的张力,张扬其生命的力量,全维度多视角将中华文化推广出去,且知且行,知行合一,立己达人,去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种大树成森林的宏伟蓝图中。愿烟台市的教师们在中华文化的诵读中,心沐儒风,涵养师德,唤醒生命的成长,在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探索前行,做有根有魂的教育!

烟台市教育局开发区分局 吴晓楠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我与传统文化的交往经历了“温故而不得”、“温故而有感”、“温故而践行”、“温故而知新”四个阶段,从若即若离到水乳交融,从毫无敬畏之心的门外汉到激发生命觉醒的受益者再到满怀崇敬热忱的传播者,我真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塑造人的力量。从彷徨焦虑的妈妈到从容有爱的妈妈,从孝敬父母之身的女儿到孝敬父母之心之志的女儿,从工作中的“小懒惰”到开了挂的“大勤快”,各种转变无不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在生命中的浸润无声。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让我们一同到经史子集中去,到儒释道墨中去,潜心问道,寻求生命的原点,让我们一同到肩负教育使命的老师中去,到承载民族希望的学生中去,传承文化薪火,立德树人,铸造师魂。

点个“赞”分享给更多人

Hash:4a1eb6e983a72559d238355dee0044c7e6745736

声明:此文由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