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一开播就在坐冷板凳的年代剧,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难看。

今年的国剧一直憋着,到下半年才来了一次集中爆发。

从8月份惊艳亮相的《最美的青春》到前不久乘胜追击的《正阳门下小女人》到最近成为爆款的年末大戏《大江大河》等等。

群众的眼睛一直是雪亮的。

这些制作精良走心走肾的年代剧,根本不需要过多宣传,早已被各类玛丽苏辣伤了眼睛的观众们就已经自发老带中、中带小的掀起了一轮追剧热潮。

《大江大河》好看得根本停不下来,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但今天要讲的,是另一部和《大江大河》同时开播的老上海弄堂剧。

外滩钟声》

这部剧的导演是管虎(还记得那部令人热血沸腾的《老炮儿》吗?没错,就那个导演管虎)。

编剧是擅长描写寻常百姓家长里短、并且凭借《儿女情长》声名鹊起的李云良。

至于演员,有久未露面群众基础扎实的俞灏明、新晋小花吴谨如、百花映后陈瑾以及一帮上海本土老演员牛犇、郑毓芝、张芝华、马睿等等。

虽然算不上星光熠熠,但有这帮老演员垫底,这剧也是够看的了。

同为献礼片,《外滩钟声》在制作上没有《大江大河》那般汹涌澎湃大起大落。而是着重把笔墨落在了改革开放前后,上海一条名叫梧桐里的弄堂内,通过几户普通老百姓错综复杂的邻里关系,细腻的诠释了梧桐里几十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PS:(这一重点的“跑偏”,成为这部剧目前的槽点之一)。

作为一个两部剧同时在追的年代剧迷妹,今天来唠唠这部自开播以来就一直在坐冷板凳的弄堂剧。

1966年的上海梧桐里,以郭阿盛为首的一伙红卫小兵成天追着邻居姑娘俞佩佩,要没收她那把资产阶级大提琴。

和佩佩两情相悦的杜家老大杜心生(俞灏明),危难关头三番两次挺身而出为佩佩解围。

几次有惊无险的风波过后,在父亲的帮助下,杜心生帮忙把佩佩的大提琴藏在了父亲工作的海关钟楼上。

没过多久,因为弟弟心根的无心失言,得知消息的郭阿盛带人强行闯进海关钟楼准备搜缴大提琴。

试图阻止的杜爸爸在混乱中,被郭阿盛失手推下楼梯不幸身亡。

目睹父亲惨死的杜心根在惊慌失措准备下楼喊人的过程中,又被飞驰而过的汽车撞倒。

一死一伤,一个温暖和美的幸福家庭瞬间支离破碎。

按照一般肥皂剧套路,受到重创的杜心根肯定需要一段长时间的痛苦修复期才能一波三折的指认出害死父亲的凶手(以便穿插其他剧情),然而在这部剧中却并没有---

父亲去世不久,心根就回忆起了父亲被害的场景,指出郭阿盛就是把父亲推下楼梯的凶手。

认错也好,忏悔也罢。杀人偿命是自古以来天经地义的事,无可抵赖的郭阿盛在崩溃的母亲面前,亲自被哥哥郭阿昌送去了派出所自首。

一场因大提琴引发的血案,就这样以两败俱伤的结果收场。

郭家和杜家也因此结下了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疙瘩。

你看,虽然是一部定位跑偏的时代剧。

其实实际观感还是不错的,剧情煽情注水的地方很少、不拖沓不磨叽,就是随着故事发展顺其自然的娓娓道来。

这样的节奏让观众看着既不累,又不会不耐烦。

这部剧的主线一直围绕杜家四兄妹展开,再穿插着邻里间各自的亲情、爱情、友情同时进行。

在父亲没有去世前,杜心生曾经有一个非常幸福温暖的家。

爸爸风趣幽默,妈妈温柔贤惠,三个弟弟妹妹懂事机灵。

一家人对内父慈子孝其乐融融,对外灵敏机智化争端于无形。

在那个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的动荡的年代,全家人凭着杜爸爸又红又专的无产阶级身份,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如果不是因为那把大提琴,他们全家幸福平静的日子一定能继续下去。

可惜这世上并没有如果。

双重暴击猝不及防的压垮了被丈夫呵护了半辈子的杜家妈妈。

作为家里老大,懂事的心生责无旁贷的顶替父亲,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

长兄如父。

未来的日子,为了家人,心生放弃了望眼欲穿的高考

放弃了和恋人团聚的机会。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幸福。

始终不离不弃的守护在家人身边。

因《那年花开月正圆》转型成功的俞灏明,质朴沧桑的面孔加上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把剧中这个老实忠厚有担当的杜心生诠释得恰到好处。

将涅槃重生的努力通过角色传递给观众,才是无声胜有声的力量。

杜家老二心芳,响应号召(也是为了让哥哥心生留在上海)主动申请去了偏远的北大荒

和心芳一起的,还有一条胡同的邻居阿大。

阿大是老虎灶爷爷捡来的孙子,一直深爱着心芳。

按照政策,阿大本来可以留在上海。

但是为了不和心芳分开,阿大想也没想的就报名去了北大荒。

在那片苦寒交迫的黑土地上,阿大尽其所能的呵护着心芳。

白天干农活,晚上加班帮人砍柴,只为给她换口吃的。

为她顶罪,心甘情愿被罚去狼群出没的山上做守林工。

可惜最终,怀孕后回到上海待产的心芳并没有等到阿大回来娶她的那一天---

(阿大在回上海的前一天在护林过程中意外中弹身亡)。

祸不单行,得知真相后悲痛欲绝的心芳最后也因难产撒手人寰,只留下一出生就成为孤儿的安安。

心芳和阿大在整部剧中算不上是主角,但这两个人物却意外的被刻画得非常动人。

她们因朝夕相处自然而然滋生出来的爱情,没有作天作地,没有挣扎纠结,就是最简单最纯粹的“你幸福我就幸福”的那种淳朴美好。

特意表扬下扮演心芳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这么好的演技竟然不红,可惜了。

杜家老三杜心美(吴谨如),在心芳还没去北大荒插队时就是姐姐缝衣服的小帮手。

心芳走后,小小年纪的心美就接手了姐姐留下的缝纫机,开始为周围邻居做衣服贴补家用。

心美的好朋友曼桢,是邻居胖嫂家的女儿,两人从小到大形影不离情同姐妹。

随着慢慢长大,时尚叛逆的曼桢喜欢上了同一弄堂的阿昌(郭阿盛的哥哥),而阿昌,又偏偏一直打心底喜欢着心灵手巧的心美。

因为陈年旧事自知和阿昌不可能有结果的心美,知道好姐妹曼桢的心思后,对阿昌更是口是心非的敬而远之。

到底是情比金坚还是塑料姐妹?

这三人的感情走向也是剧中一大看点。

关于吴谨如这个演员的争议有很多,但单从目前开播的剧情来看,其扮演的杜家小妹灵动跳脱,还是基本上hold了剧中的人物设定。

除了主线人物,剧组一众黄金配角值得特意拿出来爆吹。

观众熟悉的牛犇,在剧中扮演人敬人爱的老虎灶爷爷。

“老虎灶”这个名词在剧中多次出现,但实物在镜头中基本上都是一闪而过。

就为了这么个不起眼的道具,80多岁的牛犇老师还在这部剧开拍前,专门坐车去松江看了老虎灶实物,回来后再画示意图让剧组照着做了一个。

灶头和尾巴分别冲哪个方向,挑水打水用什么工具,人工烧火的三口锅里开水、热水、温水的顺序怎样排,据说都有讲究。

老人家的演技不必说,光是这份认真和执着,就值得所有人敬佩和学习。

杜家妈妈的扮演者是百花影后陈瑾。

影后就是影后。

无论是被丈夫宠溺着的妻子。

还是遭受重创隐忍坚强的妈妈。

或者为了儿子棒打鸳鸯的平凡母亲。

演员始终随着角色转换自然而然层次分明。

看陈瑾的表演突然就明白了某节目中某导师说曾过的:“好演员一直是在戏里的”。

确实如此。

除此还有全剧颜值担当、敢爱敢喊的苗招娣(陈洁),前期面对喜欢着别人的心生,一直不离不弃默默守候。

年复一年,最终守得云开见月明,得到了心生以及女儿安安的认可和喜爱。

演员颜值很高,演技也还不错。

以及演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张芝华,在剧中扮演爱管闲事的胖嫂。

这个演员听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熟,但一看见她,估计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她!

最后,还有人记得在《情深深雨蒙蒙》中惊鸿一瞥的安娜(马睿)吗?当年真的是美翻了啊,没想到再次在屏幕上见到就成了隔壁周阿姨

岁月从不败美人,周阿姨还是好看的。

就是这么一帮看似不起眼的黄金配角,把一部原本压抑的时代剧衬托点缀得鲜活又接地气。

这种一边在灶披间煮饭一边家长里短斗嘴的情形,勾起了多少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

年代剧跑偏拍成偶像剧确实是这部剧不可否认的槽点。

但如果撕掉这个标签,仅作为一部伦理剧来看的话,《外滩钟声》的总体质量还是处于及格以上的,起码足够下饭。

Hash:6245b6ddb62ad2ab224841c803d0608fee4d8978

声明:此文由 电影番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