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来春风慰忠魂——在冠县“六十二烈士墓”前的追思

华百网讯(左明刚 尚焕焕) 齐鲁大地埋忠骨,苍松翠柏慰英魂。1月18日,深冬的鲁西大地不时飘过阵阵寒风,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和该县发展与改革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东古城镇政府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来到位于冠县东古城镇后田庄村东南100米处的“六十二烈士墓”前,他们面色凝重,缅怀英烈,勘察场地,为纪念馆的建设积极做着前期工作。

先烈有知应笑慰。81年前,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一团三营十连连长王德林、营教导员孙树声和60名指战员与日寇恶战而壮烈牺牲,长眠于此,正是他们及无数中华儿女的牺牲换来了如今的山河无恙、物阜民丰。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让我们静静追思,用最崇高的敬意去祭奠先烈。

悲壮的战斗

时间回到日寇铁蹄恣意践踏中华大地的1940年初,反动军队及日伪掀起反共高潮,在反击敌人的进攻中,八路军一二九师先遣纵队、筑先纵队将国民党顽军石友三第39集团军残部追击到邯郸邱县以南地区。此时,日军步骑兵3000余人由邯郸出发,从后面向我军偷袭。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先遣纵队一团800余人与敌人激战,歼敌400余人后分散游击。

2月19日夜,先遣纵队一团由侯村向北转移至临西县下堡镇,遭遇数千敌人合击。一团三营十连为掩护整个部队突围,在馆陶赵官寨向敌人猛烈出击。十连的前身为“长迩支队”,是1938年由村党支部支持创建的1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诞生地即现在的东古城镇后田庄。2月21日拂晓,十连指战员在营教导员孙树声、连长王德林率领下,经过一番激烈战斗,把来自馆陶方向刚刚进入赵官寨的敌人打了回去。这时,周围的敌人听见枪声,以为我主力部队在此突围,便一股脑向赵官寨扑来,瞬间整个村寨被围得水泄不通。从清晨到傍晚,英勇的我军战士坚守在一个土楼里,打退了敌人无数次进攻,共毙伤日伪军500多人。

望着久攻不下的土楼,气急败坏的日伪军采取了惨无人道的手段,在土楼四周堆起麦秸和木头,浇上汽油纵火。此时,连长王德林身中数弹,英勇牺牲。孙树声率领大家继续战斗,留下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战士们纷纷砸坏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共产党万岁”口号,纵身火海殉国。在敌人纵火前,62位勇士中有5名小战士因重伤转移到土楼地下室,他们是刘振山、程万里、张思俊、王凤云、小乔。被发现后,敌人惊喜若狂。伪军宪兵队长李东先和程万里是表兄弟,他假装殷勤地摇晃着已经昏迷的程万里,说只要投降就放了你们,程万里睁开眼,扇了他两记耳光。绝望的敌人恼羞成怒,日军军官把手一挥,5位小战士即刻被杀害。

烈士殉难后,冀南军区司令员宋任穷来到赵官寨,满怀悲愤地指挥乡亲们把烈士的忠骨从灰烬中扒出来,可是再也分不清他们谁是谁了,只好把遗骸一起葬埋在赵官寨村前的同一个墓坑内。对于这62位烈士的英雄壮举,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高度赞扬,《新华日报》发表了歌颂文章。

永远的纪念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六十二烈士墓由馆陶赵官寨迁葬到十连前身“长迩支队”的诞生地、连长王德林的故乡——冠县后田庄,竖立墓碑,永久纪念。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时任先遣纵队一团团长于笑虹含泪撰写了2200字的碑文,泣述了这次战斗的始末,留给世人永远的清晰记忆。

后田庄六十二烈士墓为圆丘形,旁边建有烈士纪念碑楼,四周翠柏环绕。碑楼内石碑通高3余米,碑冠中间刻有“民族英雄”四字,碑文为阴刻楷书,内容正是由冀南军区七分区政治部主任于笑虹撰写的战斗始末,碑阴面题六十二烈士的英名。六十二烈士的壮举是鲁西人民抗击日寇、保家卫国艰辛历程的缩影,展现了鲁西儿女为争取民族独立做出的伟大牺牲。1992年4月,六十二烈士墓被冠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4月,被聊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聊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23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传承红色文化既是尊重革命前辈、再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迫切需要,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六十二烈士墓是革命先辈给冠县留下的‘红色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我们计划对六十二烈士墓改扩建,让冠县红色信仰的力量更加激昻。”冠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张贤昌由衷地表示。

大地无言,松柏呜咽,62位英灵安息,浩气长存!

Hash:4440528da7f60921a71ba3fed98d395b823581de

声明:此文由 华百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