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图腾之:经幢

关注“ 隐竺 ”关注品质生活

白云峰下,灵隐寺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存在着。

凡与杭州有关的人,大都知晓灵隐寺,却有极少的人清楚它的底细。禅意飘渺的气质使其自古以来成为知识分子的“避难所”。除僧人外,艺术家、隐士、思想家、作家——他们都喜欢来这里与世俗尘嚣做暂时的绝缘。

道地“老货”

姜Sir对下天竺再熟悉不过。因工作需要,早年他勘测考察过这里所有的古迹。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直奔大雄宝殿前的石质经幢前。

对游人来说,两座石幢并不陌生,破败、粗陋,爬满了青苔。人们绕幢而过,忙着进殿拜佛烧香。他们认为殿内那些看似沧桑的佛像历史悠久,才够灵验。

“今天灵隐寺真正的老东西已经很少了。大殿在1949年十月坍塌,于50年代重建,里面除了基座,全是新东西。”

在姜Sir眼里,门口破损的石幢才是独绝而超然的作品,反映出千年以前吴越文化的某些特征。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吴越国王钱镠在钱氏家庙奉先寺门口建造了四个十二层经幢,八面形,下部三层须弥座,幢身上刻“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和“大佛顶陀罗尼”经文。后吴越国被灭,四个经幢全被搬进了寺庙

“你看那禅师的人物,典型的五代时造型,条纹自然优美,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倒是在尼泊尔印度能够看到类似的佛像。”

海上仙山

在悠扬的钟声中,停留在灵隐寺的每一分钟都带有如梦似幻的特质。

我们围着经幢看个不停,久久不愿离去。

从佛像造型上看,五代时期我国的佛教信仰还停留在密宗阶段。佛两旁的护法分别手持摩羯钺,这在之后年代的佛像中都很少见。斧钺笨重不堪,只有胡人才会用。后来摩羯钺结合了金刚钺的造型,渐渐成了法器。江南人个头不大,不可能在实战中使用这类兵器。

石幢上的壸门铆钉为“六七比”,反映出钱镠王的级别尚未达“天子”之位。

“经幢细节雕塑非常好。基座是最早的海水江崖纹,代表地位与级别。后来,海水江崖纹在中国迅速普及,最常见的地方是瓷器与官员的蟒袍。”

海水江崖纹下部是波涛水脚,上部是山峦,点缀有祥云,代表“海上仙山”。

杭州最早的龙

在寺庙大门处的另两座经幢基座上,能够见到杭州最早的龙纹。与人们熟知的五爪金龙相比,这条龙身姿矫健、苍劲有力,与赵州桥上的龙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经幢基座一直被土埋着,没人知道这里还有龙,直到2001年以后才被挖了出来。其实唐、隋时朝的龙造型都是这样的,浑身凸显着力量,后来才慢慢地变成了盘龙的形象。”

经幢是多段幢身结构,分别雕刻好再建成整体,建成时间比六和塔还要早一年。经幢高约十米,姜Sir喜欢在光线好的时候用望远镜端详上端的佛像,对他而言,那是一种曼妙的陶醉。

“你看那一层层的莲花托台和流云的形象,多么美丽,这是别的地方都看不到的。”

随着我们的探讨,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围观,不少人听后默默点头。

木心说: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生活太快,快得我们不得不对身边的事物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当我们想要对别人诉说自己的故事时,往往找不到特有的图腾。

对亲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夕阳下经幢的剪影很优美,一千多年前的佛像仿佛透过时光在与我们对话。

那实在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End

长按二维码 轻松关注

Hash:565dd51f27597863f3f451654e27e230fd1b5e51

声明:此文由 隐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