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 涿鹿某工地挖出石碑只有碑额,谁知它的前世……

这块碑额!

它的前世?

搜鹿网讯今日下午网友爆料称,近日,在涿鹿县实验小学后面某工地挖出一块石碑碑额,上书篆文:“保安州重修城隍庙记”。挖出时,“记”字已残缺,周边雕刻有云纹图案,碑额上部已被钩机挖坏。现存放于工地附近。

小编请教有关人士得知,从被钩机挖坏的剖面看,碑额材质疑似汉白玉,应该是明代的。

有知道这块石碑详情的专家吗?

(点击看大图)

在发稿前,收到热心网友“龙飞”发来 《保安州志》中的相关记载资料和 朱光撰写的《重修城隍庙碑记》——

《保安州志》记载:

◎城隍庙。在州治坤隅。明景泰三年建,正德二年重建,嘉靖三十五年重修。国朝顺治十八年增修,康熙四十七年重修,朔望行香。

大殿三间,抱厦三间,东西司各三间,二门楼一座,大门三间,广生祠一间,土地祠一间,内外角门四座,穿廊五间,寝宫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道院六间,厨房六间,楼二间,戏楼一座。

◎重修城隍庙碑记

(清)朱光 撰

夫神道设教,古帝王所以宪兆姓之神明,而使之鼓舞不倦者也。倘民心之惕(ti4)然 【1】 动于有所感,恍然灵于有所戴,且群然竭蹶(jue2) 【2】 于有所承,则上亦显徇其趣,而阴用以寓其磨砺之权。君子所以愚民而明民者,彼乌知之!

漯(lei3)阳 【3】 郡旧有城隍庙,载在祀典。一州之吉凶祸福赖之,非他神可比。第 【4】 自明以来,迷离荒烟,为风雨所侵久矣。我州之善人耆民恻焉动念,聚族而谋曰:“神,人之主也,庙貌之弗瞻,神将焉据?神灵之弗妥,民将何依?”于是自捐若干,募化若干,乃计其栋础金碧之费,曰“可矣”。鸠工庀材,择日而起,补修大殿三楹,增添重檐三楹,大门三楹,乐楼一座。

奠宇有基,向祀有地,未已也。复度其工之巨细,捐助而募化之。圣母殿则修以保吾民也,土地祠则修以福吾民也。建钟鼓二楼,俾闻之者铿(keng1)然 【5】 其有声。修东西二司,俾观之者凛乎其可畏。中仪门一楹,倍扩大其规,为神出入之路,而利有攸往也。可以已乎?

前之善民又聚族而谋曰:“载寝载兴,人之常也,一陟一降,神之常也。譬之官长有临御而无偃息,可乎?”于是凡经营布置者,一出前仪,开以寝门,覆以重檐,护以穿廊,建左右寝房二楹、东西厢房六楹。合前后观之,丹碧沁月,拱甍(meng2) 【6】 灿霞,翠桷(jue2) 【7】 凝烟,朱廊卷雨。仰而望之,斯革斯飞 【8】 ,一雄观也。即而窥之,实实枚枚 【9】 ,一閟(bi4)宫 【10】 也。余因之有感矣。

夫人心之恶,不惕则不惧;人心之善,不触则不动。兹何以下之应也?深于教化,民之效也甚于功令。有不知其然而然,谓非神之感召不及此。吾愿人常存此心,在一州则一州治矣。常推是心在天下,则天下治矣。所谓阴用其磨砺之权者,顾不信哉。是役也,大功难泯,余为之文,以垂后世云。

大清顺治十八年辛卯。

【注】【1】惕(ti4)然:惶恐貌。【2】竭蹶(jue2):形容经济困难。【3】漯(lei3)阳:本字“ 阳”,保安州别称。【4】第:但。【5】铿(keng1)然:敲击金石之声。【6】拱甍(meng2):斗拱屋脊。【7】桷(jue2):方形的椽。【8】斯革斯飞:语出《诗经·斯干》“如鸟斯革,如翚(hui1)斯飞”。【9】实实枚枚:语出《诗经·閟宫》。【10】閟(bi4)宫:神庙。

◎朱光。字六石,本州人。早失怙(hu4) 【1】 ,母氏抚之。从学于怀初张先生,张以其家贫,不受脩(xiu1)脯 【2】 ,督课甚力。光夜读书,母缝纫以伴,无间寒暑,学业大成。先是边士多不售 【3】 ,崇祯庚午甫颁贡举额,光首膺乡荐 【4】 ,于是郡中风气始开。初授张秋 【5】 判,迁济宁州牧,皆有贤声。后为河南怀庆府同知,捐俸葺学,多士景从 【6】 。时太行贼袁应召等啸聚山泽,光设法定乱,民得安堵,立生祠祀之。升湖广岳州知府,招集流亡,多惠政。年余,力请致仕,著有《归来草》。敦诗说礼,教子课孙。卒年六十有八,公举入乡贤,怀 【7】 亦崇祀名宦。子维熊,康熙壬子举人,历任江西广信知府。孙芾,候选知县;鹭,己卯举人,槛廪生。能世其家云。

【注】【1】失怙(hu4):失去父亲。【2】脩(xiu1)脯:旧时送给老师的酬金。【3】不售:指考试不中。【4】乡荐:指应试进士。【5】张秋:今聊城市张秋镇。【6】景从:景慕追从。【7】怀:指怀庆府。

相关链接

朱光•碑文•《保安州志》

青 杨

现在人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涿鹿志书,大概就是清康熙十一年知州宁完福亲裁定、朱光主编的《保安州志》校注版了。

这本志书是1988年涿鹿县志办重印与作注,做的一件实事。时任县委书记程照海,县长项续邦,校注李怀全、李智昌、董世明,审阅安玉山,原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世界通史》主编杨生茂与涿中著名的教师李奋起审定。又一批民族文化的传承人,共同联手做注重印了这本志书。这样的人在旧保安州今涿鹿县继往开来,出了一茬又一茬。在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保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风范,虽然表面上一直缄默着,观望着,叹息着,灵魂深处却存留着炎黄子孙血脉中的高贵品性与一等操守。他们力争文风端正,言辞严谨,是涿鹿这方人的巨大进步力量,文化与历史的中流砥柱

朱光,是保安州著名的文化传承人之一。方家沟村人。原任岳州知府,退任后回老家保安州养老,因其人品好,文化造诣深厚,在当地很有名气。凡建寺修庙或树碑立传的都请他撰文。如《郡侯李公德政碑记》、《重修黄阳山清凉寺碑记》、《重修玄天上帝庙碑记》、《重修城隍庙碑记》等。他在这些碑文里,抒发了他追慕的人生操守;“公德如天地。”“治行为天下第一。”这些虽然是对李学礼的赞颂,也是朱光的心志。“君方直之诲,请托不行,馈遗不事,交际不问。”盛赞李公的德行高洁。“以忠臣孝子之理,好善恶恶之训,垂戒将来,正教万世。”“人心之恶,不惕不惧;人心之善,不触不动。深于教化,民之效也。”用庙宇神佛中供奉的世间正直的人们来警示人们不做恶多行善,政府做这样的教化启迪,民众自会效仿。朱光对修庙的事很赞同,身体力行。

再来看朱光的文笔,生动、凝炼、精彩、大气,且独具特色,出口成章,一气哈成,如珠似玉。“其上石磷磷,鸟嘤嘤,色色花不种而生,松不植而茂;云气出没,烟霞吞吐……”“山虚我实,山智我愚,山清我浊,山醒我醉,谁谓山不灵哉?”这是写黄阳山清凉寺的景致。这些精彩的句子写绝了此山中情景,后来人没有能超越其上,一直被引用至今。

在顺治年间,朱光就有了名气。所以,他退休闲居后,就被知州宁完福请出修州志。那是康熙七年(1668年),朱光“为使到保安州寻山问水者能尽知其高深所在,探访风俗者能了解所向往思慕的先贤。征询忠孝节义则哲人善事都加以保存,条例科目也使文明盛事得到充分体现。……政风能由此而廉洁宽厚。”便不谦让,接过这份重托。宁知州给他的参阅只有一本明代留下来的旧志残本,旧志书从明永乐年间起到明隆庆年间止,之前之后都是空白。面对这么艰难的写志任务,没有畏惧,也没有推辞。为这件千秋大计的功德,他不顾自己年老,并请自己的门生杨养正做助手,在山里一清静处住着修志。为了及时商榷与请教,宁公把他二人请到知州公署里住,时常去看他二人,并与朱光聊天下大事。

朱光在《保安州志序》中说:“我大清国家声威教化深入普施。自从建朝以来,皇上就下诏十五省编修地方志。无论是穷乡僻壤,还是深山幽谷,都可通过地方志记载那里的山川风土、地理面貌、详述民情风俗、文物胜迹。”于是,深谙华夏民族史的朱光,懂得保安州古土上有黄帝蚩尤的涿鹿之野,有神农氏的八蜡神坛,有三皇五帝的庙宇,有夏、商、周三代遗风。这一切都尽心搜集网罗,分十卷写出保安州的地理、人文、山水、堡寨、城池、阁楼、庙宇、义冢、乡贤、田赋、科第、艺文、军防、灾异等。

朱光师出张崇德,张崇德在明崇祯年间任福建宁州同知,学行俱优,教母尊师,安贫守志。退休后收教学生。上高县知县、乡贤侯璧与朱光都是他的学生。朱光自己也有门生。这本志书中,有不少赋文皆为杨养正撰,杨养正,字圣功,从小失去父母,跟祖母相依为命,朱光见他好学上进,就收他为门生,资助他学业有成。杨养正不负老师的教养,博学经史,尤善古文辞,著有《心仙集》。他的《龙门十奇赋》、《文昌阁序》、《龙门叠翠记》等至今被人传颂,反复引用,被誉为“自有郡以来,为文章种子第一人”。

朱光的儿子朱维熊,康熙壬子科举人。孙子朱芾、朱鹭都是本州有名的学者。三代人共学相长,写了不少诗文,歌颂本州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朱维熊的《清凉寺喜雨》中有:“农事多春兴,僧雏带雨犁。”画一般美。《鸡鸣晴岚》中的:“云卷天门峰滴翠,气蒸河畔涧生花。虹桥铁练浮青霭,玉洞金容曙碧霞。”写尽了鸡鸣山景致。《笔架彩霞》中的:“当年巨笔梦如椽,留得床形跽上巅。位列三台星斗并,花开五色绮云编。”是写笔架山最出神入化的诗句。朱光的长孙朱芾,官至直隶密云教喻,修补知县。朱鹭本州举人。朱芾的《清凉山》诗中的:“远市山中静,离器古寺清。路行蛇谷曲,林入鸟鸣嘤。松影随风转,秋花遍地横。浮华何足羡,独立看云行。”广为流传,倍受人们喜爱。

满腹经纶的朱光,教子有方的朱光,一腔正气的朱光,为保安州今涿鹿留下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是令后人仰慕的先贤。他的坟冢在故地方家沟村。1999年修的《涿鹿县志》中《古建筑·古墓》章记:“朱光墓,朱光,清代岳州知州,清《保巡州志》编修者。其墓在今方家沟村西一公里处。东西长180米,南北长150米,原有石山门、望柱等。现已变为耕地。”

保安州的古建筑大多没有保留下来,是社会动荡、朝代更替、文化受诛造成的,也是当地人目光短浅文化素养下降的缘由,再后来的人皆不太懂涿鹿文化史,文化人进入政界成了御用文人,没有了刘必绍那种文化视野,朱光那样的风骨。涿鹿的传统文化严重损坏、失落,由著名的“小北京”成为冷落的僻野小县,已远远比不上邻近的“全国文化名县”蔚县,蔚县的县委书记们退休后都成为学者、作家,在写志著书,研究地方史,让同样古老的蔚州文化与经济远远走在涿鹿的前面领跑。旧保安州今涿鹿县,地位下降,皆因古建残破、文化雕零,没有了古迹也就没有了殊荣,没有了风景也就没有了注目,没有了敬仰,是涿鹿人民心中永远的痛。

朱光、碑文、《保安州志》。石头的碑与山门、牌坊被无知的一代砸烂了,后来人似乎代代建设不足而破坏有余。物质没了,精神永在。朱光的功德早已闪烁在《保安州志》的字里行间,《保安州志》成为独一无二的明清史。三皇五帝在这里建立的功勋,仍然千古永在,耀世的文明的光芒,任何力量都挡不住。朱光与《保安州志》一起功不可没,是忠实的炎黄子孙遗留的一段社会发展史,一缕古风遗韵。

教育缺失导致无知的人们砸烂了城墙与石坊、石碑,砸不烂的是功德,功德的香气万世流芳。朱光,347年了,人们还在谈论他,记得他。他与共同修志书的宁完福、刘髦俊、杨养正、张师孔、管三台、陈又新、郭志祚、朱维熊、张执中等23个同志们英名永在,此生足矣。

《保安州志》,朱光的人生丰碑。

( 此文2015-05-06发布于涿鹿人民政府网)

青杨:涿鹿涿家,多年来笔耕不辍,先后公开出版散文集《五味瓶》、《三祖圣地——涿鹿》、《桑干河畔》,内部印刷《轩辕黄帝史录考》等。

喜欢就点个“在看”再走吧

Hash:f3648d7606845d705306b9cdf5f66c07578f0067

声明:此文由 微搜鹿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