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贡园竟在高州这个镇,省级荔枝产业园正式启动建设

01 滩底贡园的传说

滩底贡园位于高州市泗水镇滩底村,这里有着美丽的神话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滩底村久旱无雨,村里的茘枝树都奄奄一息,行将枯萎,当地老百姓愁得直掉眼泪。有一天,八仙要去为王母娘娘祝寿,腾云驾雾经过滩底村上空时,目睹村中遭遇旱灾,甚为同情。在寿宴上,八仙奏明滩底村的情况,王母娘娘让南海观世音为滩底化解旱灾。于是,南海观世音往滩底村洒下几滴露水,村子里顿时水源充足,茘枝树重新焕发生机。从此,滩底村的茘枝树每年都结果非常多,其茘果还特别清甜。“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茘枝六月熟高凉,七日飙轮达建康”“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茘枝来”。让杨贵妃笑尝的茘枝到底是哪里的呢?由于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历来有多种说法。我市很多专家学者综合史料分析推断,认为当年杨贵妃所尝茘枝很可能是出自古高凉(辖今茂名高州电白等地)。

02 滩底贡园的民间风俗(祭荔枝神)

说来,泗水镇滩底还有一个“荔枝丰收祭”的民间习俗,民间俗称“祭荔枝神”,这个习俗己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这个民间活动定在每年农历五月荔枝丰收后,就由族老或地方最有威望的人,挑选出一颗最老、最茂盛而且“子孙满堂”结果最多的荔枝树来拜祭,通过这个活动,祈祝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丰收在望。1996年香港电视翡翠台《大江南北》摄制组千里迢迢慕名前来滩底专门拍摄“荔枝丰收祭”的全过程,场面十分壮观、热烈,据不完全统计有6万多人参加了这项活动,真正体现了滩底民间民俗文化古老而久远,也体现果农们奔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生活的写照。

03 滩底贡园历史悠久的荔枝文化

说起滩底贡园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滩底贡荔在史书早有记载,在清朝光绪年间出版的《高州府志》和《茂名县志》有载:“荔枝,青花朱实,大如鸡子,《西凉杂记》:名类甚繁,本土以黑叶佳......”另外,民国年间《茂名县志稿.荔枝》也有记载:“县东南西北均产荔枝,尤以东路滩底为佳。”名不虚传的滩底,位于高州市泗水镇大联村委会,而当地民间亦流传着许多有关“贡荔”的传说,其中有话说当年唐朝高州籍重臣高力士为讨好唐明皇与杨贵妃,每年五月回家省亲,必从浮山岭下的根子贡园和泗水滩底贡园附近釆集白糖罂、黑叶、桂味、新兴、白腊等十余种荔枝,其中选择极品为贡荔,上献唐明皇与杨贵妃,因而高力士很受重用。清代乾隆年间大学士、两广总督阮元《岭南荔枝词》有云:“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这里将杨贵妃吃到高州荔枝之后,那种甜甜的笑声以及高力士回家乡高州釆荔的过程跃然诗中,甚是妙极!还有清朝光绪年间进士兼文学家樊增祥的七言律诗《石甫高州送荔至,赋此谢之》中就很直接地描述了在高州滩底贡园与根子贡园等地采荔的生动景象,诗曰:“荔枝六月熟高凉,七日飙轮达健康。拾得环妃牙后慧,拈来玉局指头香。平章色味骄樱颗,商兑温寒有蔗浆。欲报洞庭丹橘子,书题须待满林霜”。诗前头几句直接反映了滩底荔枝的色、香、味、美,堪称一绝,而其它果子都无可匹比。

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州市泗水镇己是远近闻名的“三高农业”典型镇,全镇荔枝就达十多万亩,1996年受国家农业部委托在泗水镇滩底“贡园”境内选送了一株挂满鲜果的优质荔枝品种“妃子笑”赴京展出,引起不少专家和观众的兴趣和青睐。

▲滩底贡园牌坊建设中

▲滩底贡园指示牌建设中

▲滩底贡园指示牌效果图

据小编了解到泗水镇滩底贡园被列为省级荔枝产业园之一,滩底贡园将打造一个核心的园区,把古树都保护起来。深入挖掘更多的荔枝文化,把滩底贡园荔枝历史和文化相结合,全力打造出一个旅游观光和农业相结合的一个综合体,让泗水美誉胜名的荔枝从这里走向全世界。

Hash:d53302107037d3aa6c01fee352df90052300bbac

声明:此文由 高州生活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