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点 上面 “ 钟氏文化” 加入钟氏家族

钟氏文化微信公众号:zswh199

无论您在哪里,只要您姓“钟”,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 钟氏文化”,再点击“关注”,即可成功加入中华钟氏大家庭。让我们携手同行,弘扬钟氏文化,传播钟氏正能量

钟家祠堂位于高桥钟家弄74号,由高桥著名营造商钟惠山所建。

20世纪30年代初,钟惠山年事已高,继翻建祥弄故居、西街钟氏民宅和上海福建北路“毓秀坊”新居之后,着手建造钟氏家祠。他在钟家弄西南隅,购地10亩,动工兴建。祠堂为五开间四进深,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高墙围绕四周。坐北面南,南围墙正中两扇黑漆大铁门,两扇门上均塑有“钟”字,十分气派。

钟家祠堂

第一进正中为墙门间,左右各两间,墙门间两旁均设长栏凳。过天井,雕塑精美的仪门耸立在第二进围墙正中。从仪门进去是大天井,左右各两间厢房。穿过大天井,是祠堂主要建筑——大厅。大厅既高又大,是名副其实的厅堂,厅堂是青紫石铺的地坪,大厅左右各一间宽敞的厢房,厅堂后面是屏门。跨过大厅屏门后门槛,左右又是两小间,然后是第三进围墙,围墙中间是一座仪门,仪门进去又是大天井,左右各两间厢房。第三进正中是客堂,左右各一间大厢房。厢房后面各有小天井,种植桂花树。第三进围墙后面,又是天井,然后是一溜六间余屋,供看祠堂人居住。在每一进房屋间,东西各开一扇边门,便于行走。

整座建筑的东西两面,各有一条长角道。屋后围墙内是一片广阔的场地,设有元宝沟、六角亭。房屋屋面是黛瓦,铺得密不见缝,脊瓦也竖得煞齐。祠堂前是一片水泥大场地,直到串心河边,河堤是水泥砌成。整个建筑用料十分讲究,单以石料看,仪门的石库门及阶沿石,钟要求长短适度,厚薄均匀,石面光滑,不差分毫。因石匠胡关海精雕细刻,符合要求,钟十分满意,工价之外,另奖200银元。祠内角道围墙边,遍植松柏冬青,至今郁郁葱葱。桂花树、柏树树龄都在百年以上。为建祠堂,共花银元10万。

钟家祠堂大门

钟惠山出生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高桥镇海滨村祥弄人。4岁丧父,家庭十分贫困。稍长,就从师学艺做泥水匠。他从小吃苦耐劳,深受师傅喜爱,因此学得一手泥工的好技术。有一年春节前夕,老板让他回高桥过年,他回家一天后又赶在春节前回到东家处,他的真诚感动了东家的老母亲,于是让他包点小工程试试。就这样,钟惠山开始从泥工一跃成为承包者,生意越做越大。

积累了一定资金后,钟惠山便在上海七浦路386号自创“钟惠记营造厂”。时值上海开埠之际,又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钟惠山在今九江路、福州路、广东路、浙江中路以及曹家渡等处大举建造民房。有的租地造屋,有的承包建造,大都为砖木结构、二层楼的石库门住宅,如会乐里、群玉坊、真德里、惠康里、大洋里等。他又注重质量,因而做出品牌,树立了信誉。这些民宅历经百年,至今依然完好。钟堪称石库门文化的创始人。

抗战胜利后,钟家祠堂改作校舍,不收租金。先是清溪国民学校,解放后是钟家弄小学、高桥中心校。2002年1月,该祠堂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章选自《南汇老地名》

Hash:e7bf69c87ce79fe160e635e72e88b43d047333bd

声明:此文由 优选诚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