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之源丨岭南古镇——佗城

佗城,这座历史古镇,从两千多年前一个叫赵佗的人来到这里开始,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这里有着“岭南客家之源,中华姓氏之最,赵佗兴王之地,科举文化之窗”的盛誉。

佗城,现位于广东河源龙川县内,原称龙川城,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

平定南越后设县治所所在地。为纪念首任县令后为“南越王”的赵佗,故称为佗城。佗城是“岭南第一古镇”,也是客家人引以为豪的“客家第一城”。

走进佗城,围龙屋、走马楼、四角楼等属于客家文化的独特建筑不断地映入眼帘。走在大街小巷,传入耳朵的都是本地客家话。在路边小店,还可以品尝到诸如酿豆腐客家美食。如果逢上重大节日,在这里还可以欣赏到杂技、木偶戏、山歌等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古邑佗城,就这样把它那特有的现实中的生活气息都毫不保留地呈现给了人们。

当然,佗城的风情并不止于此,历史古迹、文化遗址是佗城千百年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些古迹遗址给人们诉说着佗城曾经的辉煌。

历史古迹

佗城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称,境内古迹众多。这里是赵佗的“兴王之地”。

很多古迹与南越王赵佗息息相关。佗城内筑有赵佗故居、赵佗台、赵佗弩营处,城郊有赵佗训练军队的马箭岗等,遗址至今尚存。

南越王像

在佗城中山街一处,南越王庙正坐落在这里。庙门石额镌的“南越王庙”为清朝知县胡一鸿所题。庙里的那尊赵佗铜像,巍然端坐,凝神前望。

想当年,在佗城身为县令的赵佗,亦曾这般雄视周边,直至后来成为一代令人仰慕的南越王,何其壮哉!继续往前走,就是越王井了。

越王井

这是赵佗任龙川县令时开掘的汲水井,因赵佗后为南越王,故叫“越王井”。唐代时,邑贤韦昌明作有井记,勒之于石。这是一座有着2220多年历史的古井,在全国都极为罕见。

这口井一直为佗城人民使用至今。

赵佗之后,古镇一直繁荣不断,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古城墙、明代的城隍庙、清代的学宫及考棚等文物古迹都是这座古镇鲜明的历史和文化印记。

百岁街

从历史古迹中走出来,接着来到了百岁街。百岁街是古城目前最繁华的街区。“这里有两多,一是百岁老人多,二是姓氏多。”

“仅有四万人口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其中二千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是全国罕见的。”同行的朋友说道。

在百岁街,最引人注目的是宗族祠堂。这条不足500米的百岁街,走几步,就可见一个祠堂,上面有的还挂有花灯,这些祠堂都保存的很完整。在横街和中山街皆是如此。

中华姓氏之最

据历史记载,佗城的姓氏古祠堂89间,现仍存48间,誉为“中华姓氏古祠堂博物馆”。

当初,跟随着赵佗平定岭南的数十万大军与后来南迁的数万青年女子在南越落地扎根,成为客家人的先祖,同时使佗城成为不同姓氏的汇聚地。

龙川学宫

有学者指出:“耕田读书,是客家人的两件事。”佗城还是全国至今罕有完整保存古代学宫与考棚之地,是全国学宫与考棚共存的四个地方之一。

龙川学宫位于佗城小东门,古时用以修研经书、培养学者之所,也是历朝祭孔的庙宇和管理儒学的机关,亦称孔庙。

如今,这里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和尊经阁。在学宫外不远处有一棵拥有300多年历史的木棉树,“在佗城人的心目中它是一棵“神树”。

相传,一摸‘神童树’,子孙人才辈出,前程无量;二摸‘神童树’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三摸‘神童树’世代财丁两旺,繁荣昌盛。”同行的朋友饶有兴趣地说道。

学宫、考棚等古迹展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也是人们认识古代“科举文化之窗”。

此文来源:龙川发布丨广东电视台

商务合作 丨 广告宣传

电话:152 2006 2522《深圳全球通》

QQ:2508278833《注:商务合作》

微信:xinmaceo 《注:商务合作》

新闻爆料:爆料河源范围内的即时事件信息

爆料采纳后送大红包一个。内容需图文并茂

点击即可进入农产品商城选购

Hash:5945f721a9898bc5520de82a4e3453edca555bd2

声明:此文由 廻龙论坛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