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文化遗址简介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四十三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居世界第一。

一、良渚文化古城遗址概况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杭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流域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平原地带。世界遗产申报范围包括14.3平方公里的遗产区和99.8平方公里的缓冲区,其中遗产区由瑶山片区、城址片区、谷口高坝片区和平原低坝-山前长堤片区四部分组成;遗产构成要素包括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300年的城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工程和分等级同时期的墓地(含祭坛)等,同时一系列以象征其信仰体系的玉器为代表的出土文物也为其内涵及价值提供了有力佐证。

二、良渚文化古城发掘过程

良渚古城遗址因最早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发现而得名。1936年,施昕更先生在良渚镇进行首次发掘。此后,考古学家对良渚古城遗址不断研究并证实:距今5300—4300年期间,在中国南方的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良渚文明。

经由数十年考古发掘,良渚古城遗址逐步显露惊人面貌:面积631公顷的城址,由宫殿区、内城与外城组成,规模宏大;库容量4600万立方米的外围水利系统,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的11条人工坝体,以及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堤坝系统之一;保存良好、具有代表性的墓地有瑶山、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和卞家山5处。

三、良渚文化古城遗址主要特征

玉器文明是良渚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种类丰富,许多还雕有精细的纹饰,达到中国史前治玉水平的高峰。反山遗址出土器物包括玉、石、陶、象牙等珍贵文物1200余件(组),玉器占90%以上,瑶山遗址出土随葬品754件(组),其中共出土玉器678件(组)。

良渚古城遗址时间久远,打破了以往人们对于文化起源的认知。良渚古城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国家文明阶段,如果放在世界的框架上来看,良渚把中国国家社会的起源推到了跟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文明同样的程度,几乎是同时的。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成果改写了中国历史,也改写了世界历史,全国统编中学历史教科书已将良渚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以上就是跟良渚文化遗址相关的主要内容,正在备考的同学一定要及时关注。

Hash:fd82a5add3819fcd37ebd92415c7e3d3902e1544

声明:此文由 辽宁医招人才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