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马自然保护区又出现濒危野生动物,网友纷纷表示我都没见过!

3只原麝在灌树丛中嬉闹追逐;母驼鹿与幼崽林间上演舔犊深情;4只猞猁在森林里散步;濒临灭绝的白头鹤在湿地里悠闲觅食;乌林鸮妈妈捉老鼠喂两只乌林鸮宝宝......这不是美丽的童话故事,这是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清摄像头下一幕幕真实的画面.....

自8月8日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新闻直播间栏目相继6次播出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稀有的鸟类、兽类的珍贵影像,集中展示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建设的成绩。

美丽富饶、瑰丽雄奇的内蒙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重点国有林区,人们盛赞林区是“绿色的立体宝库”,更有“地球两大肺叶”的美誉。特别是在生态文明新时代,林区以生态保护建设为己任,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现代化美丽林区建设的核心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努力形成全覆盖的生态保护建设体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实现生态保护建设科学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林区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汗马保护区是其中之一。

汗马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具有原始性、典型性、健康性、稀有性,为野生动物的生活与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在这广袤的寒温带针叶林中有293种野生动物。汗马虽然气候寒冷,但是地形平缓,土层薄且透气性好,分布的野生高等植物多达62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9种、内蒙古自治区省级珍稀植物11种、野生经济植物441种。

近年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丛林中放置了120台红外相机,每隔1年对相机做采集数据和记录工作,监测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性,通过影像出现的频次和出现信息获取野生动物的分布状况。

森林公安小贴士

驼 鹿

驼鹿,二级保护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它又称堪达罕(满语)、犴达罕(满语)、犴。驼鹿的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能够在积雪60厘米深的地上自由活动,可以以55公里的时速一口气接连跑上几个小时;它还是一种会跳高的鹿,能够拖动千斤重的身躯一跃而起去取食高处的树枝树叶,一次可以游泳20多公里以致不少人见过驼鹿横渡海峡,还能潜到5-6米深的水下去觅食水草。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驼鹿也叫“辟水金睛兽”。在中国境内,只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北部有少量分布。

貂 熊

貂熊,一级保护动物,身形介于貂与熊之间,体长80~100厘米,尾长18厘米左右,重达8~25千克,为体型最大的陆生鼬科动物,雄性远大于雌性。毛被棕褐色,体侧向后沿臀周有一淡黄色半环状宽带纹,状似“月牙”。善长途奔走、游泳和攀爬,可在密林中自由跳窜,有“飞熊”之称。分布于北极边缘及亚北极地区,中国仅见于东北大兴安岭(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阿尔泰山区。大兴安岭地区仅见貂熊200余头。

猞 猁

猞猁,二级保护动物,外形似猫,但比猫大得多,属于中型的猛兽。体重15-30千克左右,体长80-130厘米,尾长16 -23厘米。身体粗壮,四肢较长,尾极短粗,是分布得最北的一种猫科动物。白天,它可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为了避风雨静静地躲在大树下。它既可以在数公顷的地域里孤身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十几千米而不停歇。擅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

黑嘴松鸡

黑嘴松鸡,一级保护动物,体长47-95厘米,体重1750-4000克。体结实,喙短,呈圆锥形,适于啄食植物种子;翼短圆,不善飞;脚强健,具锐爪,善于行走和掘地寻食;鼻孔和脚均有被羽,可适应严寒。在中国小兴安岭地区,黑嘴松鸡已濒临灭绝,仅在大兴安岭地区有少量分布。

驼鹿、貂熊、猞猁、黑嘴松鸡、白头鹤.......一种种濒危灭绝的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大兴安岭林区重新出现,振奋人心,令人备受鼓舞。65年来,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尝试和努力。仅在今年,就开展了百日会战、飓风1号、春雷2018、打击毁林开垦、保护激流河等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和惩处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那绿色的森林和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对森林公安贡献的肯定。

受伤苍鹭(二级保护动物)

水上巡逻

涉水拆除渔网

林间工作

救助受伤雕鸮

火场勘查

耐寒冬训

GPS定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坚决听党指挥、不辱使命、勇于担当,守护好大兴安岭这片绿水青山,筑牢北疆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公安局

Hash:0e529461e75095fe7fe0573f0426678a0b7fb208

声明:此文由 图里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