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攻略(47)-新疆旅游景区景点-新疆草原石人及岩刻岩画

一、新疆草原石人遗址

草原石人是以石材为主雕刻的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像。是新疆草原上的一大历史人文景观,它主要分布在阿勒泰草原和伊犁昭苏草原上。它与墓地有关。它们或随葬于墓中,或者守护在墓前,面向东方——那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可以重新唤起生命意识和力量的地方。

1、昭苏小洪纳海草原石人

小洪纳海石人在新疆昭苏县城东南5公里草原上,系隋唐时突厥游牧民族的的墓前石人,高230厘米,头宽35厘米,宽身50厘米,面东而立,双手抱置胸前,右手似执有硫、盏之类东西,头发多辫,分技在身后,腰间刻有古代民族文字。最有名的是小洪纳海的女石人,婷婷玉立,造型优美。有多条长发辫披垂在身后,下部还刻有文字。石人是新疆草原上古代游牧民族创造的一种文化艺术,多名突厥时代的墓葬附属物之一。

2、温泉阿尔夏提草原石人

博尔塔拉温泉县境内阿尔夏提草原内上发现的阿尔夏提石人,就是用一整块白沙石雕凿而成的。其头部雕凿出一个宽圆的脸庞,一双突起的细长眼睛和高高的颧骨,上唇有两撤八字胡须。身上雕凿出翻 领大袷袢,腰部束一根宽腰带, 右手拿一只杯子举在胸前,左手按着一把垂挂在腰际的长剑。脚部刻画出一双皮靴子。石人的脸部表情严肃, 仿佛是威武的将士在保卫和巡视着周围的草原。

3、青河县萨木尔特草原石人

青河县萨木特石人,在通往三道海子的路旁,阿尕什敖包乡境内,有一个保存完好的萨木特墓葬及石人。据考证,它属于青铜器时代的石堆墓。墓葬中部是石板构造的墓体,长2.4米,宽1.6米,石棺的石板厚20厘米左右。在石棺的外围可以清晰的看到微微隆起的陪土,高在50至60厘米之间。在墓葬的东面竖立的这尊石人,露出地面高60厘米,直径60厘米,石质是黑色闪光岩砾。这尊石人只在石体偏上的部位雕刻了人的圆形面部轮廓,从线条上测量石人面部高是31厘米,宽33厘米,雕刻方法是凸刻,里面浮雕了深目,高颧骨,高鼻梁、大嘴,显示出粗犷古朴的游牧民族的特征。

4、清河三道海子鹿石

在青河县三道海子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几十通鹿石。这些鹿石是从哪里运来的?寓意是什么?散落在三道海子周边的鹿石与巨型石堆、麦田圈、太阳墓到底有什么关联?这一切人们不得而知。所谓“鹿石”,是指一些琢平的四面体的或圆形的石柱或石板,上面凿有各种动物图形。阿尔泰鹿石,主要集中在阿勒泰地区的东部——富蕴、青河两地。由于年代久远,有相当数量的鹿石已被人力、自然力所破坏,保存较完整的青河县三道海子鹿石已极为罕见。到目前,青河共发现鹿石39通,占到新疆鹿石总数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三道海子高山夏牧场的牧道或牧区,在较大的石堆墓旁边都能见到鹿石。鹿石是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原始巫术感应的产物,还是部落的地望标记,专家、学者众说不一。

5、布尔津阿贡盖提草原石人

阿贡盖提草原上的石雕人像,都是选用整块岩石雕凿而成。从外表来看,生动逼真,线条明快。有的佩戴的饰物件件可数,造型细腻。这里石人像最高的有三米多,最矮的也有六七十厘米。有一尊石人,脸和眼部都是圆形,方直鼻,小嘴,胸前饰三角纹。还有一尊是武士石人,左手握刀,右手作托杯状,雕刻精细。

6、阿勒泰切木尔切克石人及石棺墓群

切木尔切克石人大都立于墓葬的东面,面朝东,而又被称为墓地石人或草原石雕人像。对于墓地石人的解释,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一般学者认为,早期墓地上立的石人,首先应该反映的是祖先崇拜,或者说具有人形神的崇拜,具有灵魂保护的意义;晚期的石人是军事长官,以此来代替祖先或英雄,并认为石人逐渐趋向于肖像化,表现出具体的个体。

7、额敏县165团草原石人

8、特克斯草原石人

“草原石人”就是草原上的石雕人像,是欧亚草原文化的代表。多为墓顶碑石,选用整块石头雕凿而成,面东而立,有高有矮,或为浮雕,或为石像,造型生动,形态不一。由于面东而立,牧民常做方向标识。特克斯已发现草原石人89尊,约占全疆总量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中国草原石人第一县。

二、新疆裸露岩画岩刻遗址

1、阿勒泰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

墩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这是新疆目前发现的内容最为丰富、保存最集中的一处洞穴岩画群。其中一处岩画上,出现“脚踏雪板”的人物形象,众多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距今八千到一万年前,人类最早滑雪狩猎的景象。

2、阿勒泰滑雪岩画

3、巴里坤岩画

巴里坤岩画在三山基本都有,其中在水源丰富地较为集中,如兰州湾子古遗址群内的岩画,东黑沟古遗址区内的岩画都集中分布在水源丰富地,而八墙子山顶岩画却在山顶上。到目前为止,八墙子岩画区还没有发现人类生存的遗址痕迹。巴里坤岩画之丰富,敲击和凿刻技法之娴熟,是难得的岩画珍品,其内容之广在新疆区域内也很少见。

4、拜城县东汉刘平国刻石

5、布尔津县库须根岩画

库须根岩画是布尔津县规模较大的一处岩画,集中分布在距新疆阿勒泰布尔津县城至喀纳斯湖的公路较近的冲乎尔乡境内。岩画内容多与游牧民族生活有关,有山羊、狐狸、狗、马等动植物造型。游人观赏湖光山色时,可顺路探访,饱览古代草原文化的遗存。

6、布尔津县吐鲁克岩画(喀纳斯景区内)

岩画地理位置优越,迎面俯视湖面,背后依傍着优美壮丽的夏牧场。现岩画共分为两处。第一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磨光的刻石槽内,岩画面大部模糊不清,只有少许图案可见刺猬、野猪、山羊、雪鸡等动物造型;第二处岩画在羊背石背面的小陡坎上,图案多清晰可见,分上下两排,上排8个图案,下排9个图案,内容是以马、羊、狼、狗、鹿、雪鸡等动物为主,最大的一幅为梅花鹿图案,其鹿角向上,眼睛俯视前方,悠闲自得。整个岩画雕刻手法细腻、朴素,造型优美,是游牧民族生活的真实写照。

7、富蕴县唐巴勒塔斯的彩绘岩画

8、哈密市伊州区东汉、唐焕彩沟石刻

9、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3A景区

新疆康家石门子岩画,古代居民进行生殖崇拜巫术的岩刻遗址。位于天山北麓呼图壁县西南康家石门子。岩刻画面雕凿在一处形若古堡琼楼的赭色山峰之底部,左右溪谷环绕,山前草木茂盛。与《大戴礼记》所载“丘陵为牡、溪谷为牝”的自然崇拜观念十分契合。是一幅国内及世界上罕见的生殖崇拜岩画。

10、尉犁县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岩画

兴地岩画 位于库鲁克塔格山兴地峡谷中,是新疆发现较早的也是较大的岩画,岩画长约15米,高约6米,有大小图像300余个,内容涉及动物、古牧民狩猎、放牧、驮运、宗教、婚嫁、舞蹈杂技、征战、斗殴、建筑等,还有各种符号,是中国北方原始游牧民族留下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史学家认为,兴地岩画是匈奴人在西域活动期间开始创作的。匈奴势力在公元前2世纪到达塔里木盆地,兴地岩画应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以后。

11、皮山县桑株岩画

桑株岩画刻在皮山县桑株乡乌尔其村的一块岩石上,画面正对着河滩。画面上的形象有各类人像:有人作弯弓射箭状;有人跟随于马后作行走状;有人骑马而行状;有兽形,多为头上有双角的动物,类似大角羊。还有人手形和不明其义简单线条等。画面左上方还有像文字一样的符号,系用硬物在岩石上敲击勾刻而成的。人像和动物都很形象,线条古朴,风格原始。一般人认为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作品,可能是反映远古时代畜牧和狩猎的生活。

12、青河岩画

13、特克斯县阿克塔斯岩画

在乌孙山下特克斯县的阿克塔斯山,有一处保存完好的洞窟彩绘岩画,据专家考证系原始社会(旧石器晚期或新石器早期)产物,距今至少已有5000年以上,这是伊犁地区发现的第一处原始人类的彩绘岩画。

15、乌苏四棵树河流域哈拉加要坡岩画

16、新源县则克台镇古岩画或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

新疆新源县则克台镇古岩画或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该岩画位于镇区北面五公里处的深山之中,是新源几处岩画群中较大的一处,距今约3500年的历史。岩画高约十三米,宽约七米,在平滑的石面上刻有近千只牛、驼、马、羊和各种野兽的形象,猎人狩猎的战斗场面和猎后的欢乐场面,形象古朴传神,内容丰富多彩。岩画凿刻于悬崖陡峭之上,岩石表面光滑,有自然形成的裂纹。则克台克孜勒塔斯套岩画是伊犁河谷迄今发现的分布面积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岩画群。

17、裕民巴尔达库岩画群

巴尔达库岩画群:为古代突厥族先民的遗迹,内容表现了先民对生殖的崇拜及对生殖的大胆描述,反映了古代当地居民生殖崇拜,期盼部族人丁兴旺的愿望。形象地演示了当时自给自足的原始牧业社会生活景象。展示草原先民在这里的生活印迹,昭示历史的久远的见证。

18、昭苏科布尔特岩画

昭苏“科布尔特岩画”。岩画中大量的动物图案、释迦牟尼像、花草植物以及无法解读的文字等内容,生动地反映了先人崇尚自然生活、信仰宗教文化等场景。由于世人很少涉足且保存较好,国内外考古专家至今无法定论雕刻时间。

19、巩留铁力木图岩文

铁力木图岩文:位于塔斯托别乡铁力木图沟内。铁力木图为蒙古语,系磨坊之意,传说该地曾建有磨坊。进主沟8公里沿右支沟行500米,右坡之上有两块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块,相距约5米,其上刻有数行文字,竖行排列,状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图形部分字迹因风雨侵蚀,已不清晰,其余保存尚好。

Hash:afc7a6a2d87c04d2969879fb14526329ba8dc6fd

声明:此文由 新疆定制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