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灵感之旅 · 天水|朝圣派 石窟艺术宝库

10月初,我省启动全域旅游内容云建设项目,乐途旅游网灵感旅行家原创团队先后赶赴各市州,采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素材,全面完整展示各地旅游特色主题体验、视觉体验、灵感特辑、精品线路等。

为扩大宣传渠道与传播效果,“微游甘肃”公众号推出“甘肃灵感之旅”栏目,为您展示甘肃各市州的魅力风采!

甘肃灵感之旅 · 天水

朝圣派 石窟艺术宝库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

建造于悬崖上的凌空栈道

麦积山山如其名——一座142米高的孤峰拔地而起,山形酷似麦垛,山崖陡峭,如刀砍斧削,200多座洞窟和1万余身泥塑石雕和上千平米的壁画就被雕刻塑造于这绝壁之上。游人想一睹这被称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的真容,必须沿着于悬崖上的栈道拾级而上,栈道层叠相交,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麦积山的栈道赶蜀道也是不遑多让了。登至高处,视野极度开阔,石窟周围的群峰云雾缭绕,层林尽染。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与白云齐”,唐代王仁裕的这首《题麦积山天堂》将步于绝壁间凌空栈道的险峻之感呈现得淋漓尽致。

东方的微笑

时光追溯至1500多年前,南北朝时,来自北方的拓跋鲜卑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庞大的北魏帝国,而汉朝时传入国内的佛教也正在这一时期大行其道。四大石窟中的三座——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开凿于北魏时期,而历史更为悠久的莫高窟,也在北魏时期非常兴盛。

四大石窟中,龙门云冈石窟都是以石窟为主,而分别位于甘肃一东一西的麦积山石窟和莫高窟却都是以泥塑造像作为核心。麦积山石窟的开凿与建造其实是个漫长的过程——始于后秦,兴盛于北魏,后来在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也都在不断开凿扩建。

麦积山石窟的泥塑造像一直都是以精美著称——不管是高达16米雕刻于悬崖之上的大型佛像,还是小仅有10多厘米高的小型佛像,无一不是栩栩如生、神情各异,显示出高超的雕塑手法。

人说西方一直都骄傲于其古希腊罗马以及文艺复兴时期那些闻名遐迩的人物雕塑作品,其实在东方,这麦积山石窟里“东方的微笑”,也完全可以与之媲美。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万佛堂等处的洞窟,都有非常值得称道的造像。

麦积山石窟的洞窟基本都分布在东西两面崖壁上,西崖有140多个,而东崖则有50 多窟。最引人注目的东崖峭壁上三尊巨大的一佛二菩萨造像,妙相庄穆,体相丰润,密如蜂房布于其四周,确为奇观。

据说以前东西崖并无道路相通,要到另一边得腰间绑上铁链,像空中飞人一样荡向另一边——怎么看都像是现在游乐场中才有会有的“勇敢者游戏”。不过现在大可不必如周折,东西崖之间已开凿有一个小小的“平等洞”相连——洞的名字由来概因佛教讲求众生平等,也因过此洞之人,无论地位高低,都得弯腰低头才能通过。

千佛廊——258尊佛像层层排列,表情肃然,面向远方,静静观之,就如同在与神明对话。

历经千年风霜,这座艺术宝库依然保留下来了这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造像——它们也是中国西北大地千百年来光阴变迁的见证。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在石窟中。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紫陌

拉梢寺

拉梢寺位于天水市武山县城东25公里处的鲁班峡响河沟北岸,这里是典型的第五季丹霞地貌,一座座山峰似盛开的莲花,砂烁岩构造下赤色的山体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红色的光芒,由于远离市区,山路崎岖,由此成为了一片净土。但是1400年前,这里可是方圆百里的佛教圣地,受众信徒达几十万之多,拉梢寺也因此诞生。

航拍拉梢寺鲁班峡谷/摄影@官子旅行

拉稍寺创建于北周,寺内现保存了大量北周至元代的石窟艺术作品。崖面险陡,高60余米。其上有巨大的石雕泥塑一佛二菩萨像。大佛结跏趺坐,高42.3米,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眉宽眼大,鼻阔唇厚,颈短肩方。如此高大的摩崖浮雕造像,世上少有,堪称世界最大。

拉梢寺东邻麦积山,西接炳灵寺,其造像风格虽一脉相承,但又独具特色。这种把浮雕、窟龛、悬塑、壁画相结合,集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佛教文化于一体的露天石窟寺在全国仅此一例。这里有开有合的亭台楼阁,有的小巧玲珑,有的雄伟气派,为这片丹霞景观也增添了色彩。

佛崖上部现存有浮雕一佛二菩萨,中间佛为释迦牟尼佛,高约42.3米,占崖面2/3,距地面高20米,趺坐于莲台之上。一足外露,足正中有一佛冠的线雕。从坐势看显得十分柔顺随意,飘然间呈升腾之状。两边是胁侍菩萨,身高50余米,头部略低于佛头,身肢贯通于上下两部,手持莲花,缨络垂珠,赤脚站立,满面笑容,仿佛在为远道而来的香客祈祷,祝福他们在西行的路上平安吉祥。

大佛造像刚健淳厚,和炳灵寺169窟(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的造像风格略同,是研究我国早期石窟的重要资料。浮雕、线雕等手法结合一体,自由、凝练,既发挥了雕刻的艺术美,又保持了岩石的自然美。其形象逼真,活跃崖上,为国内石窟所罕见。

在大佛莲座下可见三尊较小的泥塑佛像,风格与其上面的北周岩壁佛造像完全不同,如果不仔细瞧,真的很容易被忽视。

除了一佛二菩萨的造像外还有多处泥塑佛像、佛龛,均为典型的宋朝风格,它们采用木箍泥塑和石胎泥塑两种技法,因为年代久远,木头因虫蛀、腐朽已有很多的损坏,壁画也因为风吹雨蚀而大部分脱落。

中间主佛,当地称为燃灯佛,面目庄严肃穆,口紧闭,头上肉髻大部分已脱落。三尊原塑中,只有一尊较完整的立塑,就是右侧菩萨塑像。造型阔大简洁,面部方圆丰硕,头挽高髻,戴花蔓宝冠,胸佩项圈,身披袈裟,衣纹洗练流畅,宛如绘画中的线描。透过湿衣折型袈裟显示出优美自然的女性身段,呈现出宋代以来佛像清秀雍容的世俗化特征。

位于大佛左边的菩萨塑像造像丰满,面带微笑,双目慈祥,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从她的微笑中我认为她是“东方的蒙娜丽莎”。它已历经千年的风雨沧桑,彩色虽已脱落,但面部依然给人以温润之感,秀美而不失庄重,温情的微笑,凝视远方,神态淡然自若,这一抹微笑,从宋代开始,在拉梢寺笑了千年。

这是定格了一千余年的微笑,它展露了东方人内心所向,善良,福佑,安宁,是人们千古不变的美好愿望,它的微笑比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还要早了500多年,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微笑。

在甘肃现存的石窟中,拉梢寺以其独特的艺术品格逐渐被人们所尊重,以其规模巨大、简练概括的造像,技法多样、布局统一的壁画,装饰精美的佛座,融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于一体的艺术特征,对研究丝绸之路佛教美术丝路文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在大佛像左下角有一块不起眼的摩崖石刻,透过600mm长焦镜头依稀可以看到“大周明皇年三......”等内容,这是拉梢寺保存的北周明帝三年(公元559年)宇文毓阴刻楷书题记,说明了大佛崖的创建年代,同时也证明:北周(公元557—581)这个历史较短的王朝,开启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的先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官子

大像山

大像山,坐落在天水市甘谷县,这里原本名为“大象山”后因山顶雕塑的巨大佛像而得名“大像山”。大像山,是古丝绸之路上甘肃东南部融石窟古建为一体的重要文化遗存之一。

甘谷县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截点,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成为这座小城最深厚的历史积淀。而这里也是中华大地郡县制的始兴之地,素有“中华第一郡县”的称呼。

放眼整座大像山,山势蜿蜒曲折,远远望去,沿着山顶修建的登山道路,像一条玉带般与山势缠绕在一起。大像山广泛分布着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左右的红色砂砾岩,而且丹霞地貌十分丰富,使整座山仿佛披上了红色的外衣般。而这种独特的地貌也为石窟的开凿提供了条件。

大像山的植被保护得极好。山上苍松翠柏,植被丰富。当古建与树木相间,互相映衬,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栋画廊绿树掩映。

大像山,是古建与石窟文化并存的典范。除了十几座古建之外,山上还保留有石窟22处,都是近似平顶方形且带有禅窟的洞窟。据专家考证,这种造型的洞窟放眼全国也是较为罕见的开凿方式。而大像山塑佛造像可远溯北魏,先后共经历了四个朝代,三百多年,方才有了如今的规模。

大佛殿位于海拔1516米,距离地面的垂直高处有200米。石窟内是依山开凿的唐代石胎泥塑大佛,佛高23.3米,肩宽9.5米。由于这里独特的丹霞地貌,所以佛像多为石胎泥塑。

大佛高达20余米,脚下供人瞻仰的地域原来只有一米余地,但站在脚下如何变换位置从不同角度观看,都到合乎比例,表情和蔼可亲。

如今的大像已经是甘谷县的一个大型市民广场。宽阔的广场,清澈的人工湖,将这里打扮的十分美丽,人们会在闲暇时光里来这里休闲娱乐。

站在大佛山顶,俯瞰甘谷县城。远处的群山,发展中的小城还有山下的广场,都是风景

站在山下,仰望大佛像,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动;感动于千百年前匠人们精湛的工艺和对于美的不懈追求;感动于历经千载岁月悠悠,大佛不变的美丽与光辉;感动于当地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珍视和保护。

无论是被“大象山”或是“大像山”,它的美都是那么令人难忘,置身其中,你都会沉醉在它美丽的风景之中。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财迷婆婆

Hash:98d419e3c92b7c2118549eb40d97112114867342

声明:此文由 微游甘肃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