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平安好太王碑”,风雨剥蚀不去的历史记忆。见证了那片土地上纠缠不清的一段往事。

吉林集安市东 4公里太王乡大碑街,其西约 200米处为好太王陵。

好太王是高句丽第19代王,名安,《三国史记》作谈德, 391年即位,号永乐太王,逝于 412年,谥号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此碑是其子长寿王于 414年建立的。

碑由一方柱形角砾凝灰岩巨石略加修琢而成,石质粗砺,碑面不平。高6.39米,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1.6米,第3面最宽处可达2米。

整个碑体矗立在一块花岗岩石板上。碑的四面均凿有天地格,而后再施竖栏。

碑文镌刻在竖栏内,四面环刻,共44行,每行足字41字,原刻总计1775字,其中 141字已脱落无法辨识。碑文字体为隶书,少波磔,大小一般为14厘米见方,书法方严端庄、朴茂古拙,备受书家赏识。

碑文内容分 3部分:第一部分记述高句丽建国的神话传说,并简述好太王的行状;第二部分记述好太王征碑丽、伐百济、救新罗、败倭寇、征东夫余过程中攻城略地并掠得生口等史实;第三部分根据好太王遗教,对好太王墓守墓人烟户来源和家数作了详细记载,并刻记不得转卖守墓人的法令。

碑铭是研究高句丽历史的珍贵资料,由于内容涉及朝鲜半岛和当年日本列岛倭人的活动,所以自光绪初年发现以来,备受中外史家关注。

由于碑体严重风化,碑文剥蚀不清,加之传世拓本多是经拓工用石灰在碑面上作了修补之后制成的,致使对此碑的释读分歧很大。80年代初,中国学者经过深入调查,新识读89字,认定各家有争议的字62个,查明过去认为是脱文而实际无字29个,共解决了 180字,从而使好太王碑的研究有了巨大突破。

为了保护此碑,1928年曾建筑过木质碑亭。1965年,对碑作了化学封护。1977年,在碑座四周修筑大型加固的石坛,同时对碑体作了再次封护。

1982年,扩大保护区,重建大面积围墙,修筑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大型永久性碑亭,并设有专人进行保护管理。

碑身为角砾凝灰岩粗凿而成,方柱形,高6.39米,幅宽不等,底部宽1.34~1.97米,顶部宽1.00~1.60米,第三面最宽处达2米。四面环刻汉字,隶书。自右至左竖刻,共44行,满行41字,共l 775字,东南面为第一面。

碑文涉及高句丽建国传说,好太王功绩及当时东北、朝鲜半岛与日本列岛倭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外学者所珍视。1961年,该碑连同洞沟古墓群一起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面环刻碑文。

“高句(gōu)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史书中也写作“高句骊”,简称“句丽”“句骊”,现又叫“高氏高丽”) 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朝鲜,韩国,双方都声称高句丽是属于他们本国的原始领土。

高句丽王族姓高氏,有多种说法。《晋书》载“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三国遗事》载“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为姓”;李朝李承休《帝王韵记》载“朱蒙初诞,举国高之,故姓高氏”。

高丽(고려),简称丽,是亚洲中世纪时一个位于东亚朝鲜半岛的王国(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1287年起高丽王兼任征东行省达鲁花赤,成为元朝属国,1356年恭愍王回复独立。13世纪至14世纪时曾向元朝称臣,被元朝划为行省之一,全称为“征东行中书省”,直到元朝灭亡为止。为免与高句丽混淆,在中国大陆又称之为王氏高丽。

918年后高句丽国弓裔王的部将王建被部将拥立为王,推翻弓裔,定都于迁都至自己的家乡松岳,并改称为开京(即今朝鲜开城),改国号为高丽。935年灭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建立高丽王朝。

高丽王朝成立后,采用了中土国家的皇室制度,直到1275年向元朝称臣为止。这与后来朝鲜王朝采用比中国低一级的名称的诸侯制度区别很大。

例如:首都的皇宫被称为“皇城”;国王的命令称为“诏”;国王的继任人被称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国王的母亲被称为“太后”,而不是朝鲜王朝的“大妃”。官制与中原相同,尚书省、中书省、六部、枢密院等。

王氏高丽立国于高句丽灭亡250多年之后的公元918年,935年取代了朝鲜半岛的另一个政权新罗,翌年又灭亡了后百济国,统一了半岛中南部大部地区。至公元1392年,王氏高丽的大臣李成桂废王自立,并在1393年以“朝鲜、和宁等国号奏请”明朝,明赐李成桂为朝鲜王,王氏高丽遂改号朝鲜,学界一般称之为李氏朝鲜或简称李朝。此即中国明清时期的朝鲜国。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个名为高丽的政权。一是立国于公元前37年,在中国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境内出现的名为“高句丽”的地方政权,中国史书也称之为“高丽”。另一个立国于公元918年,在朝鲜半岛,也名为“高丽”。

为将其区分,学界一般以“高氏高丽”称呼前者,因为其统治者姓高;以“王氏高丽”称呼后者,因为其统治者姓王。因为两个政权都名为高丽,后人或以为二者有前后相继的关系,或将其混为一体,致使人们对高句丽历史的认识产生极度混乱,而实际上二者是两个性质截然不同的政权。

Hash:c1ad2c44c403a28c5a3909dfdce90106e0c337ff

声明:此文由 墨客人文书画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