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牵动众人心 “恢复北塘大街”呼声

  在众人的建议中,恢复北塘大街的呼声很高。无锡文保专家夏刚草为此呼吁了多年,这也是以富耀南为代表的无锡古运河研究会专家们多年来最关注的事。

  网友追忆北塘往事

  北塘大街从莲蓉桥处转弯,即大桥下竹场巷至三里桥这一段古运河畔的老街,全长1.5公里。今年2月份,无锡市档案史志馆的微信号“无锡史志”上曾发布了一篇《北塘老街》旧文,阅读量至今已突破3.6万,引发众多网友追忆北塘往事。7月31日晚,本报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无锡要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消息,网友们对恢复北塘大街的呼声很高。“这个呼吁点,可以说是强烈甚至火爆,一点也不夸张。”市档案史志馆秘书处副处长周建军负责“无锡史志”微信号更新,他对于广大网友的呼声并不意外,因为他早已被网友们对北塘大街的深厚情怀所感动。

  网友李叔炎的父辈都生活在北塘,大伯父在前蔡家弄,二伯父在张成弄,父亲排行老三,在长安桥酱园弄。李叔炎青少年以前的活动轨迹基本就在北塘范围,他说他的乡愁在北塘。网友金琦英小时候常听母亲说要去老北门一趟!每次去总会买些布料和日用品。如果布买得多,还会送把尺子和剪刀之类的小商品,可见那时的老板多么会做生意。网友华维明说,“老法头”的北塘大街是最繁华的一条街,没有之一。她住在祝栈弄附近的西泰祥油麻店,泡开水就在祝栈弄里的老虎灶。冬天洗澡也在那里解决,一到年关,满是排队洗澡的人。在网友哈哈心目中,北塘大街在无锡犹如上海南京路、北京王府井,旧时两边的商店各行各业都有,运河边停了许多船,人们拿着木棒在河边汰衣服……

  期待再现老街风貌

  热心读者黄树鑫给本报发来建议,认为无锡运河风貌要体现深厚的工商文化历史底蕴,而非绿化和公园。黄树鑫已近百岁的父母都生长在北塘运河边,是“老北塘”。他请父母回忆了北塘及三里桥一路的店行商号,整理成图作为留存。他希望仅存的北塘大街、三里桥、民主街地块不要再割裂开来,而要统一起来连成片。他建议恢复北塘大街沿街商铺,体现中式裙板房风格,沿河修复步道,以过街棚作顶,临河而建,修复蓉湖楼茶楼,展示无锡米市场景。黄树鑫还表示,应鼓励原住民和老字号、百年店、非遗项目等无锡传统工商文化在北塘生存、发展。北塘也会成为水上旅游项目颇具看点的一站。

  无锡北门塘上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黄金水域,运河畔的一颗明珠。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文史专家,在大家眼中,无锡之所以被誉为“小上海”,北塘一带功不可没。“无锡曾是闻名的布米丝钱四大码头。米、豆、粮油加工和繁华的商业金融都集中在北塘。”此次无锡要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富耀南呼吁不能少了北塘大街。他介绍,旧时的北塘大街有北塘东街、西街之分,是平行的两条街——一条是店面对店面的正街,即东街;其西后背面对古运河还有一条搭有过街瓦河棚的沿河街,即西街。正街东侧有祝栈弄、财神弄、小泗房弄、张成弄、混堂弄、煤栈弄、接官亭弄、小三里桥街等八九条小里弄,形成特色的“梳篦状”商业街市。

  老街内涵有待开发

  北塘一带还是反映封建社会官场礼仪的重要场所,历来商贾云集,为无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文历史的积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也留下了锡金钱丝两业公所旧址、纸业公会旧址等市级文保单位。老照片上的北塘大街,房屋鳞次栉比,为高低错落、灰瓦白墙的典型江南民居。富耀南说,清末民初的北塘老街古建筑已不复存在。1937年11月,昔日繁华的北塘商业区被日本侵略军投下的燃烧弹烧成废墟。老人们记忆中的北塘老街大多是抗战期间和抗战胜利后陆续重建起来的。目前,文化部门主持修复了蔡家弄两处文保点,力求原汁原味再现老房风貌,为今后修复提供样板。这让富耀南等人看到了希望。

  据了解,光绪十四年(1888)至1948年间,在北塘三里桥一带开设的粮行有145家,小型布厂2家,小纱厂2家,面粉厂2家,纱、布、面粉、油饼厂等办事处12家,绸布店38家,陆佑丰等酱酒糟坊4家,面粉商号50家,银行4家,山地货行14家,南北货行9家,百货店13家,桐油苧蔴店20家,船上铁链铁锚用品店15家……北塘三里桥运河沿岸的班船,每天有69班,北塘市面的繁华可见一斑。富耀南提到,这条千年古街巷弄里,还走出了国民政府工商部商业司司长张轶欧,中共福建南平工委妇女部长蔡翔云,教育家陶晶孙,粮食部工程师李风哕,画家张光宇、曹涵美、张正宇、蔡光甫等人。这些都应成为无锡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亮点。

购房资讯轻松享,快来关注乐居网】

文章来源:江南晚报

Hash:d63b037d1891b32f86eba39d420a8438f1ed48af

声明:此文由 乐居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