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江阴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出生地,旅行者朝圣处——江阴徐霞客故居

司徒博行 百代旅行网 百代旅行网

2016-07-12

旅行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他,用尽三分之二的人生在路上,死后被奉为“游圣”。他是旅行者心中的圣人,也是旅行写作的先驱。“亘古以来,一人而已”。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1607年3月29日,20岁的他从家乡江阴马镇南岐村的胜水桥头出发,这是他第一次出游,走的不远,只是畅游无锡惠山,然后泛舟于太湖

那次旅行一定很愉快,但是当时的他一定想不到,这趟不长的行程开启了通往新世界的一扇门,从此他不知疲倦,穷尽生命的最后三十四年,走遍了中国四川之外的两京十二省,为世间留下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1613年5月19日,是徐霞客的旅行从兴趣升华为考察的转折点,这是他第一次正式旅行,《徐霞客游记》即始于这天。“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江阴和宁海,这两个与徐霞客的“第一次”相关联的地方,由此成为纪念地,全国只有两条“徐霞客大道”,就位于这两座小城。3月29日和5月19日,也分别被江阴与宁海用来争夺“中国旅游日”,虽然最终宁海胜出,但是江阴仍然有其独一无二的地方,这里有实体文物——徐霞客故居和晴山堂石刻

徐霞客故居位于江苏江阴市徐霞客镇南岐村。徐霞客去世后不久,时逢乱世,故居毁于兵火,清顺治年间由其侄孙徐君铨重建。后屡遭损毁,直至1984年,仅有七间瓦房幸存。1985年政府拨款大修,增建其余部分,恢复完整形制。

今徐霞客故居景区由徐霞客故居、仰圣园、晴山堂石刻、徐霞客墓和胜水桥组成。故居三进十七间,占地二亩,内部设有展厅,展出徐霞客生平介绍、旅行路线图、沿途照片及岩溶标本等,院内还有一株徐霞客亲手移栽的罗汉松。故居南侧是仰圣园,建于2001年徐霞客逝世360周年之际,内有碑廊。

仰圣园西南角即为晴山堂,堂内墙壁上嵌有76块明代石刻,时间跨度从明代洪武三年至崇祯五年,均为当时社会名流为徐霞客所撰写的纪念文章如传、序、记、铭等。徐霞客墓位于晴山堂后院,为异地迁建而来,可供游客凭吊。胜水桥位于徐霞客故居东侧的枕塘河上,重修于1985年,据说是当年徐霞客出游停泊船只之处,亦有相当重要的纪念意义。2001年,徐霞客故居及晴山堂石刻入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

徐霞客故居现有三进。大门悬陆定一所题“徐霞客故居”匾额,下面是对徐霞客一生的总结:“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背面为门楼,题有“绳其祖武”四字。院中有一口古井,为当年徐霞客所用。

穿过庭院为二进大厅,内设展览室介绍徐霞客生平,还陈列有旅行线路图、后人研究资料及各版本《徐霞客游记》等。展品中还有一部手抄本《徐霞客游记》,作者徐澄是徐霞客的第九代孙,历时十年抄写完成,2006年捐给故居收藏。

继续向前是二进院落,前为崇礼堂,这是唯一可追溯到清初的原构,内部除做正厅陈设外,还对徐霞客卧室进行了复原。

回首可见“承前裕后”砖雕门楼,庭院西侧还栽有一株罗汉松,旁边立“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牌子。作为植物而入选文保,这是非常罕见的做法,体现了这株罗汉松所承载的纪念意义。

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徐霞客的父亲由京城带回的一株盆松,徐母为鼓励儿子出行考察,便叫他将移栽进庭院中。过崇礼堂是后院,房中一组雕塑名为“游子见慈母”。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徐霞客便是对“必有方”的注解,他作为孝子,能够体谅母亲劳作的辛苦,另一方面,徐母也能理解徐霞客的事业,默默的作他的后盾。从这个角度来讲,徐霞客的伟大,也有徐母不可或缺的功劳。

仰圣园

仰圣园位于故居和晴山堂之间,占地20亩,建于2001年,时年正值徐霞客逝世360周年。仰圣园内除了湖泊小品建筑,更有徐霞客游记碑廊,碑廊刻有《徐霞客游记》中的名段佳句,全长250米,共计132个条目135块碑刻。

晴山堂

从文物角度来说,这座重修于清朝的故居更多是纪念性质,明代石刻才是国保的精髓。晴山堂始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取“晴转南山”之意,是徐霞客在母亲病愈后为母养老所建。

徐霞客将为晴山堂及《秋圃晨机图》求人所作的赋引诗文,连同先祖徐麒留下的名家墨迹共85人94篇,镌刻于石。其中有元代倪瓒,明代宋濂、董其昌、米万钟、李东阳、文征明、祝允明、黄道周、顾鼎臣、高攀龙、倪岳、吴宽等名重海内的书画家、文学家及士大夫的手迹,共计76块。崇帧十七年(1644),晴山堂毁于战乱,幸存的石刻移放于徐氏宗祠墙上。现在看到的晴山堂为1978年为安放石刻而重建,坐西朝东,面阔三间,占地538平方米。堂内正中悬朱穆之所书“晴山堂”匾额,下置徐霞客母子塑像,石刻76块及《晴山堂帖叙略》木刻2块及嵌于南、西、北三面壁间。

徐霞客墓

徐霞客墓本不在此处,早年已毁,1985年按《徐氏宗谱》 所附墓制图重建于晴山堂后院。晴山堂大门处嵌有一块五十年代立的“徐霞客墓”省保碑,但是由于原墓毁坏重建,保护级别相应下调,故墓前文保碑显示为县保。墓坐西朝东,占地面积754平方米,墓圈青石砌就,高1.50米,墓围7.93米。墓碑为清初原物,高1.2米,宽0.4米,碑顶横书阴刻“十七世”三字,中间直书阳文“明高士霞客徐公之墓”。墓前有徐霞客塑像,两侧各有立卧式纪念碑一方,其中一碑有李先念题词“热爱祖国,献身科学,尊重实践”。

胜水桥

胜水桥在故居东侧徐霞客文化博览园内,始建于明,重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1985年重修。桥为单孔石板,南北走向,长19.40米,宽2.5米,高3.20米。桥墩两侧刻有桥联“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和“胜境重新,舟驶人行通海宇;水影依旧,清流激湍映天然”。胜水桥是徐霞客旅行的起点,据说每次乘船出游,徐母都要到此送行。这是一处纪念意义为主的古桥,也是徐霞客旅游博览园内唯一的文物。

Hash:95e45aa3d5728beccf20eb88f0e86d9c23abae84

声明:此文由 zms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