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兵学校被迫北迁,因祸得福漫山遍野捡武器,火炮数量增加20倍

▲抗战时期的八路军炮兵

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期间,国共双方领导人开始就抗战后的和平建国等事宜展开协商,一度剑拔弩张的内战局面也逐渐出现缓和,但由于蒋介石宣布双方停战区域不包括东北地区,因此,担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的杜聿明依然率领20余万美械精锐部队,炮声隆隆的向北面开进。

炮校师生到北满后,漫山遍野收集日军火炮

1946年3月,国民党军继续向沈阳以北大规模进犯,东北民主联军的重要后方基地——通化受到严重威胁,从延安刚刚迁至此处半年的炮兵学校只能再度登上火车,一路躲避着敌人飞机的空袭,转移到了北满地区的宁安,后来又迁移到了牡丹江。由于北满地区曾是苏军和日本关东军激战的主要战场,因此随处可见日寇遗弃的装备,包括坦克、大炮和汽车等重装备。

炮校师生们随即被漫山遍野地分散出去,在地方政府和群众配合下到处“捡洋落”,大规模收集武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凡是日本关东军曾经驻守过的地方,无论是人烟稀少的山沟密林,还是冰天雪地的荒郊野外,甚至土匪出没的险山恶岭,都留下了炮校师生们的足迹。一首《收集武器之歌》也迅速在各地传唱起来:“我们去收集武器,自己来装备自己。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搞到大炮决不回去!同志们见人就问,见影就追!追,追,追!追到深山,追到森林,追到旧有的工事里,追到可疑的地区……”

半年间,东北我军火炮数量增长20倍

截止1946年8月,炮校师生们从深山老林、深沟险壑中共搜集到800多门火炮、60余万发炮弹、18辆坦克和32辆汽车。当然,这些从战场上捡来的大炮和坦克绝大多数都是“缺胳膊少腿”,有许多只能拆卸后当零件用,几门炮才能拼装成一门炮。为此,炮校专门在牡丹江建起了简陋工厂,靠着仅有的几台旧机床、3间破房和请来的十几名技术工人,先是试着修复了几门山炮,不断积累经验、壮大队伍,到了第二年年底,这个每月仅能修复6门火炮的修理所,已经发展成600多名工人、几十台机床的炮兵修械厂,先后修理好668门火炮、复装了十几万发炮弹。

随着收集和修好的大炮越来越多,东北炮兵部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加上炮校培训出数百名炮兵干部,如天女散花一般分派到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各军区、各纵队及总部炮兵旅等单位,帮助建立军区和纵队直属的炮兵队伍。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时,东北我军共组建炮兵6个乙种团(辖2个营),4个丙种团(辖3至4个连),6个独立炮兵营(辖2至3个连)及22个炮兵连,总计80个炮兵连,部队数量比半年前增长10倍,而火炮数量则增长了20倍!

到了辽沈战役前夕,兵强马壮的东北野战军已经建立起了以炮兵和坦克部队为主力的特种兵纵队,全军上下共装备16个炮兵团、2个高炮团和几十个师属山炮营,拥有各种火炮4千余门,其中大口径火炮超过600门,其中还包括20余门当时最先进的96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和92式105毫米加农炮,东北野战军的火力得到迅猛和全面地提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读万卷书破万仞浪

Hash:3eea9f198aa4177e7dfb163a3d6b1f19acbb9bfe

声明:此文由 爱殇历史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