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笔下的天印方山

我的家乡在古都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一条百里流韵的秦淮河玉带穿流其间,是秦淮河的乳汁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这里是著名的江南鱼米之乡、历来文人墨客商贾云集的江宁方山。古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天印樵歌”就出于此处。

古人有登高的传统,特别是秋季,在飒爽秋风中登高远望,仿佛天地万物可以尽收眼底“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置身于层林尽染的秋境,感悟它的温柔静美。方山海拔约208米,占地8.6平方公里。从空中看下来它像极了一只玉壶,壶身翠玉,壶嘴倾斜。玉湖里倒出的湖水只是玉壶缺少了一边,让人联想是不是某位神仙喝酒时不小心把酒壶掉落凡间。

方山又名天印山,因孤耸绝立、山顶方正,形似印玺而得名,那是上天留下的章印。天印山脚周围是红色土壤,据说那就是粘在印底下的红印泥。

方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在漫长岁月里,这里演绎了诸多人文传说:它是南京第一个被人工改造过的山,是秦始皇凿山通淮泄王气。而传说往往是历史的影子,方山在东吴时代就被纳入水利工程之中。从三千年前泰伯、仲雍奔吴,两千年前秦始皇镇金陵王气,到六朝繁华旧事,方山凝聚了半部金陵文化史,是韵承千年的风水文脉之地。

方山还是一个宗教胜地,这里有定林寺、东霞寺、方山大庙等20余人文古迹。方山为南朝的禅宗圣地、金陵名刹、“四十八景”之一,佛教界有“南定林,北少林”之美誉,至今还保存着道家灵宝派祖师葛玄在此南山坡修道留下的洞玄观遗址

方山定林寺是玉壶肚子里的宝贝,它依山而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寺院千百年来曾屡毁屡建。定林寺院中有定林寺塔,该塔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建在流沙与乱石之上,塔高约14.50米,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黄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闪烁着人们祝福的心愿。它沐浴千年的风雨,塔身向北倾斜5.3度,超过闻名于世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堪称“世界第一斜塔”。

方山是南京地区著名的死火山之一,巍峨挺拔,山体基部坡度较缓,山顶是玄武岩构成的火山口,顶部如削,从四周的河谷平原望去,山崖壁立,四周受雨水冲刷而沟壑纵横。方山1000万年历经了二次惊天动地火山喷发,才有了如今的容颜。

方山现是国家地质公园。它由上而下,由玄武岩、砂砾岩、砂岩三层楼式结构,玄武岩层层叠叠,砖红砂岩片片椭圆,飞碟一样的化石,棱柱林立千姿百态。老石龙池,龙凤合壁,勒石为铭,别有洞天。它是大地变迁的天然档案,它向人们诉说地球科学的一段故事。

十八盘从山下龙蟠而上,不见青天,丛林贯木覆盖山坡。天印宫观景台、火山口、南天门、岳王台、祖龙广场、祖龙顶、白龙凹瀑布、石龙井石龙桥、情人树、紫雾茶园、樱花谷紫薇园、桂花树点缀其间。军事遗址随处可见,与蜿蜒的秦淮河,构筑了一条坚不可摧的防线。

方山一年四季皆是景,满眼群山叠翠,我们可零距离呼吸青山绿水的自由空气,感受云雾霞飞的惬意生活。百日菊、雏菊、格桑花、粉黛子等沿着石子路或栈道蜿蜒曲折地伸展,十里飘香。秋意正浓,高大的栾树黄花满树,有的果实紫红,为方山增添了色彩,扮靓了方山的秋天,让游客一饱眼福。雨中的方山,雾朦朦、雨朦朦,满眼葱绿沁人肺腑,山涧池水灵动欢悦,空气清新的山顶盛产紫雾茶,一片嫩绿的静谧,暗香浮动好不美哉。

站在山顶观景台,眺望江宁全景。众所周知的江宁科学园、江宁大学城就位于方山脚下,这里的名校数不胜数,中国药科、南医大、南工程、南晓庄、南邮、南广、南旅、金陵科技大学等名校呈“弯月形”包围着方山国家地质公园,现代化的发展更让这块久远的方山有着不一样传承。

名振四方的方山大鼓,久盛未衰,因为它源于生活,又深深扎根在民间庆祝丰收,几百年来,民间《麻雀蹦》鼓舞一直在江宁世代相传。方山大鼓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暮秋向晚,秋意如画。金陵四十八景历经各朝更替,总有方山一席之地。今日方山,像一位老者,旧时的繁华往事,只留在记忆的荣光里;它又像一位智者,虽饱经风霜,但已顿悟平静。

行走在方山,那一座座古建筑,一处处历史遗迹,穿越长长的时空,带着厚重的历史气息,散落在青山雾霭中,蓝天白云下,烟雨朦胧中,方山的山水尽显秀美。天印方山,彰显金陵盛世气象,让这块久远的土地,散发着神秘和吉祥。

作者

简介

吴月华,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机关作家协会会员,江宁区作家协会会员,浦口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健康报》《新华日报》《江南时报》《扬子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中国诗人》《中国诗歌》《金陵瞭望》《南京新风》《南京福彩》《老子文学》《雨花文艺》《栖霞山》《江宁文艺》《江之韵》《茶亭》等。

Hash:abfc5b5f7e2d61b47015def3eb35e16b860a28e8

声明:此文由 dinglinsi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