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工地挖出罕见东周古墓,墓主人身份成谜,专家:这是第一次

今天笔者来跟大家说一下东周墓葬。这一时期的墓室仍保持商的形制,战国从春秋晚期开始,中国东周墓葬进入了铁器时代。大约在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这种变化在墓葬制度上也有反映。春秋晚期和战国时期,许多统治阶级的墓在地面上筑有坟丘。坟丘一般用夯土筑成,有的呈方锥状,有的形状欠明,现存最高的达十余米。

话说,之前在湖北黄梅东山附近的一处工地上,工人在打夯时意外发现了一座古代墓葬。就在当天下午两点,工人们在打地基的时候突然挖出了一件硬物。从挖掘工具上传来的触感可以感受到,这件硬物并不是土和石头,而是一条巨大的木桩。工人们随即将六七米长的木桩全部挖出,有经验的老工人立即指出,地下有可能埋藏着一座古代墓葬。

于是,工人们立即封锁了现场,并请来了当地考古人员,对这处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振奋人心的是,该地的墓葬竟是一处罕见的东周古墓。不同于其他墓葬群形式的东周墓,这座古墓是独立存在的。不久,抢救性发掘已全部结束,现场的墓穴已进行了封存。后来,考古人员已将全部精力放在发掘出的文物上。

在离开现场之前,考古学家将出土的文物全部用特定的容器封装,然后集体运输到当地博物馆。为了研究这座墓穴的结构,考古人员还将填装在墓室中的巨木一并取出,并运往研究所。据黄梅县博物馆馆长童志军所言,在这次的发掘工作中,考古人员总共从墓中整理出了数十件青铜器。其中,有许多剑、矛一类的兵器,也有一些青铜鼎等祭祀器物。

但遗憾的是,这座墓葬中并未出现竹简或石雕之类的文字记载,所以目前对墓主人身份的判断还停留在猜测阶段。考古人员根据随葬品的种类,推测墓主人可能是东周时期的一位武职人员,且官阶较高。童志军称,在此之前黄梅县从未发现过周朝的古墓,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而且,这座墓葬是完全独立的,这一点难能可贵。

众所周知,东周墓葬大多是以墓葬群的形式出现的,目前考古界发掘的绝大多数东周墓都是非独立的。

在这座墓葬中,存在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例如,东周时期的墓葬大多设有显示着墓主人身份的陪葬坑,其中以兵马坑居多。不过,这座将军墓中却并未设置陪葬坑。不过,墓主人却能够以高规格的青铜器陪葬,显然墓主人的身份是比较尊贵的。这一矛盾之处令考古人员十分费解,目前仍无人能解释这种现象的成因。

之后,黄梅古墓的发掘引起了湖北省文物专家的重视,专家亲临现场后再次研究了这处东周墓葬。湖北省考古学家黄凤春表示,通常来说东周时期的贵族在下葬时,其墓葬不会是独立墓。由于这座墓葬中出现了大量青铜器,已足以证明墓主人的身份比较尊贵。所以,或许在勘探地点不远处会存在其他墓穴。毕竟,一个地位尊贵的将军,其墓地的范围是非常广的。

据悉,这座将军墓的长度和宽度均为十米,在东周墓中这种规模比较罕见。除此之外,被考古人员带回研究所的木桩也都是比较珍贵的木材。虽然这些木材被埋在土中数千年,但这些木材依旧保存完好。从这些木桩的直径来看,每根木桩均是由三人合抱的树干做成的。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虽然这处墓葬的规模非常大,但它距离地表的距离却非常近。我们知道,在一些大型墓葬的考古现场中,墓室距离地面是有一定高度的,通常考古人员需在地表向下挖掘十几米甚至几十米才能抵达墓室。

难道,这座将军墓已被盗墓贼光顾了吗?

考古人员称,这座东周墓保存相对完好,墓室各处均无被盗掘的迹象。倘若有盗墓贼洗劫了这座古墓,墓室的结构肯定会被破坏,墓中的随葬品也会被洗劫一空。至于墓室为何距离地面的距离如此之近,想必是因为墓室之上的地貌发生了变化。这座墓上原本是一座高耸的大山,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地貌变迁,大山逐渐被移平了。

据当地的社区主任石峰所言,他从小便生活在这里,所以对当地的地貌有一定了解。将军墓在修建过程中,肯定是埋在大山之下的,随着沧海桑田的变迁,墓室上的大山消失了,所以它才几乎露出地表。在石峰的童年时期,当地有许多座高山,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山大多变成了平地。

那么,这座将军冢的墓主人究竟是谁呢?这位墓主人是否在史料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个还有待考古人员在出土文物中找到线索,为我们揭开更多真相。

参考资料:

【《东周墓葬》、《湖北黄梅县东山古墓》】

Hash:c30e0c6e359b141a7679196e13afc76f78bb1237

声明:此文由 江山社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