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根”陈光甫和江西中路上海大楼

“望野眼”是个吴语词,北方话读起来会有点拗口。常有朋友问我“望野眼”到底什么意思,我一般用“开小差”或者“打岔”来解释。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说到“望野眼”,我认王右军是开山鼻祖,“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俯仰”很重要。要抬头看天,也要低头看路。那天我走过江西中路宁波路,抬头望了记野眼,被我看到一处独特所在。

古典主义框架、装饰艺术特征的上海大楼,顶部竟有一座重檐歇山的中国传统建筑

江西中路宁波路口西北角是“上海大楼”,名字听上去霸气。但在外滩建筑群之中,并不十分显眼。但顶上有了这么一幢中式建筑,就显出其独特来了。既然来到这里,不妨左右看看,原来这幢房子,是号称“中国的摩根”陈光甫先生创办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旧址呢!

江西中路宁波路口的“上海大楼”,原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

陈光甫的本名叫陈辉德,字光甫,镇江人,出生于1881年,家里兄弟姐妹八人,他排行老四。“陈老四”据说智商非但不高,而且还有点“木”,到七八岁了,连话都说不好。陈光甫的父亲经商失败,但有一技之长:能说英语,所以进了报关行工作,生计尚不成问题。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中国话说不利索的陈光甫,说得一口好英语,由此也进了报关行。一边学业务一边学语言,陈光甫早年苦得不得了,后来他在回忆录中用文言文写了一段话,我翻译如下:

“鄙人年幼时也是学徒,凡是添饭斟茶、早晚装卸排门板等工作都是我来做。在煤栈当学徒时还要负责打包,晚上睡地板,夏天露宿晒台,饭吃不饱。如果和厨子搞不好关系,饿肚子的时候向厨子要点饭吃都要不到。”

陈光甫(1881-1976)

对陈光甫这个人,老上海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人说他是商业天才,也有人说他生性滑头。我想大凡在工商领域的成功者,“滑头”可能是必须的。陈光甫17岁进入汉口邮政,1904年以中国代表团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在那次博览会上,陈光甫第一次表现出他的“滑头”,或者说是超强的投机能力,他结识了孙中山,当场捐了笔钱。

参加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代表团

到了美国之后陈光甫没有马上回来,他取得官费在美国留学,先在衣阿华州俄亥俄州读了两个学校,1906年进入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财经商业学院专攻经济学,1910年拿到学位回国。回国以后他又一次看准了时机,辞去了清政府里的官职,给江苏巡抚程德全当了幕僚。第二年辛亥革命,程德全摇身一变成了江苏都督,陈光甫一下子成了江苏财政司司长,接着又当上了江苏银行经理。

上海商业银行1915年成立,原址在宁波路9号

陈光甫虽然很滑头,但他非常讲信用。担任江苏银行经理期间,北洋政府想从他这里获得客户资料,以掌握革命党的财政信息,陈光甫没有答应,又一次辞掉“国企高管”的职务,于1915年正式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的银行在当时的上海滩被称为“小小银行”,因为他的资本非常小,名义上的注册资金是十万元,其实东拼西凑只有七万元。而当时租界里最小的银行中华商业储蓄银行都有25万元,最大的盐业银行有195万元。可就是这样一家小银行,被陈光甫越做越大,究其原因,陈光甫总结了十六个字:“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

“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

陈光甫的银行储蓄存款1元钱就可以开户,他还特意做了许多储蓄盒子送给顾客,鼓励人们把铜元、角子存起来,凑足1元钱来开户。这种方针吸引了大量底层民众,也使同行感到压力。有一次同行拿了100块大洋来,要求开100张一元的存折,明显是来挑衅,有点鲁智深让镇关西切肉的意思,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光火,但陈光甫叮嘱柜台营业员热情接待,愣是开了100张存折。此事等于给陈光甫做了免费广告,由此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普通劳动者心中成了“自己的银行”,生意一下子做开了。

美国商业大亨摩根被称为“世界的债主”,靠的就是抓住商机。陈光甫被称为“中国的摩根”,其商业头脑由此可见一斑

1923年陈光甫在银行内部办起旅行社,这是国人自办旅行社的开始。

1927年以后,陈光甫和蒋介石及国民政府打了多年交道,他的“滑头”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蒋介石上台以后他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蒋介石请他出任财政部次长、财政厅长、政治委员等职务,他一律辞而不就。当国民政府以“官股”的形式控制金融,逐渐形成官僚垄断资本时,他一头主动拉拢孔祥熙,一头打通和欧美银行的联系。原来的口号是“抵制国际经济侵略”,后来成了“促进国际贸易”,说来说去,都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产业。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大楼

1949年之后,陈光甫把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香港分行改名为上海商业银行,在香港注册、独立经营,1954年又在台北设立上海银行总行。1976年7月1日,95岁的陈光甫病故于台北。

当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营业大厅

当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地下金库

当年正在营业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除了

如今的江西中路宁波路,只有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旧址”了!在老黄浦众多的大楼中,它并不起眼,因为陈光甫一向崇尚节俭,因此他的大楼和一般银行大楼不一样,没有那么豪华,二楼以上只是清水红砖,装饰也少。

江西中路宁波路口原来银行大门的位置,现在是浦发银行的ATM机

楼上是一家著名的连锁低价酒店

大楼在宁波路的背面,可以看到裸露的墙根,隔壁已经拆了,正在大兴土木

江西中路上的地下室通风口

满是尘埃的旧窗台

一抬头,看到两床晒着的被子

楼顶上的中式建筑到底怎么回事,我还没有搞清楚。不知有没有哪位朋友能带我上去参观一下呢?

进门处的“上海大楼”四个字几乎都剥落了,只剩下“海”字的两个点

这两“点”,还能保持多久?

欢迎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Hash:002f9a51fe05bc89fe9d56c5cda3376e1e45787a

声明:此文由 老周望野眼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