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国史

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 朱自清《南京》

1912年1月1日,随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时政府大总统,民国建筑历史由此拉开序幕。南京的民国建筑一枝独秀,无与伦比,富有典型性、独创性和代表性,堪称是民国建筑的大本营。

拿起相机,跟我们一起感受不一样的南京民国风情。

中央银行在大马路66号西端,静静地矗立着一座西式三层洋楼。这栋建筑是白下路23号的姊妹建筑,民国时期,是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下关办事处。小楼始建于1923年,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是西方古典样式在南京的早期实例。

海军总司令部位于中山北路346号,南京船舶雷达海军研究所所在地,是原国民政府海军司令部旧址,也是曾经的江南水师学堂。这是一组占地六千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72幢461间的建筑群。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颐和路公馆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江苏路、宁海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之间,这里的每一栋楼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只需一小会儿,你也许就从蒋府走到了汪府。这里也是当年党国按照首都计划统一精心设计的高尚生活区。

中央饭店位于中山东路237号,原设计为七层大楼,因其位于国府路(今长江路)的正南方,建于20年代末,占地面积56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57平方米,设备应有尽有。除了可供住宿外,还设有中西菜社、弹子房、理发馆等,以西餐著名,是三四十年代首都南京最负盛名的饭店之一,1930年1月正式开业。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旧址位于建康路 145号(原209号),建康路与太平南路 的交叉口东北侧。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于1917年在南京下关设立办事处,1921年7月成立南京分行,1933年4月迁至该处营业,兼营储蓄、信托和仓库等业务。因抗战爆发,1937年11月至1945年12月一度内迁,1952年10月歇业。建筑原高三层(约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此基础上加建一层),局部五层,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早期现代派建筑风格。

江苏邮政管理局位于下关大马路62号。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三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4545平方米,正面外墙写有“1918”字样。平面呈矩形,立面为外廊式。立柱厚檐,平屋顶。楼顶建有一座圆顶的两层塔楼。建筑物的柱侧、檐口、腰线及门楣等处都塑有水涮石浮雕,图案精美。建筑物拐角、底层柱面为普通水泥斩假石粉刷,墙面为水涮石,局部侧面为普通水泥砂浆粉刷。该建筑的外部粉刷成为后来南京各类西式建筑水木作的样板。

国民大会堂旧址国民大会堂,位于长江路264号,现为人民大会堂。是民国时期规模最大、设施最为先进的会堂。造型属于西方近代剧院风格,建筑立面采用了西方近代建筑常用的勒脚、墙身、檐部三段划分的方法,简洁明快;但在澹口、门厅、雨篷等处,都巧妙地运用了民族风格的装饰。

国民政府最高法院位于中山北路101号。由过养默建筑师设计,东南建筑公司施工,1933年5月落成。院门面朝中山北路,门楼高大,中通一个拱形门洞;主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703.19平方丈,共有276间办公用房,属于西方现代派风格,主楼无论正视还是俯视均呈“山”字墙,寓意执法如山。在大门与主楼之间,设有一座平面呈圆形的喷水塔,塔顶形似蘑菇和雨伞

金陵机器制造局位于应天大街288号,现为南京1865创意产业园,诞生于同治四年(1865),李鸿章由江苏巡抚升任代理两江总督,在到南京就任时将其先前在苏州创办的西洋炮局迁至南京,并在聚宝门(今中华门)外扫帚巷东首西天寺的废墟上兴建厂房,开办金陵机器制造局。

Hash:d58b20eb47deeff5ba73c999a163a18d87320698

声明:此文由 1865凡德艺术街区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