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 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文化

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八月的骄阳阻挡不了青年们学习红色文化的步伐

他们走进惠州惠东县高潭镇

探寻革命烈士曾走过的路

走进中洞革命区与历史来一场文化的“邂逅”

百祥楼&湖山书舍

(百祥楼&湖山书舍 陈文双/摄)

百祥楼是红军军需处、后方留守处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戴姓民居,始建于清末,建筑面积450平方米,属东江典型客家民居。1928年3月,百祥楼遭受到国民党军队焚毁。新中国成立后,戴姓居民在原址重建。1982年,惠东县人民政府重修百祥楼。1984年,被惠东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惠州市、惠东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

湖山书舍是中共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位于高潭镇中洞村委先锋村白洋湖,原为戴姓私塾,始建于清末,名曰“湖山书舍”。1927年9月,东江第二次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后主要印刷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的文件、布告、传单。出版《布尔什维克》、《红旗》、《海陆惠紫暴动简报》等刊物,还印制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纸质党证,为宣传东江革命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革命烈士纪念碑

(向革命烈士致敬 郭慧琪/摄)

在历次革命战争中,高潭人民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艰难曲折而辉煌壮丽的革命篇章,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78年,惠东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牺牲的400多位高潭英雄儿女,在高潭镇下圩埔址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碑”。

红军磨房

(红军磨房 徐颂憬/摄)

1927年10月12日,由董朗率领的南昌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余部1200多人到达高潭镇中洞后。当时的粮食供给,成为部队建设、迅速恢复形成战斗力的急时之需。为方便部队供粮,中洞军民在此搭起了一排土坯瓦房,安装上磨谷的陇磨、臼对,把稻谷加工成大米,解决了部队大米供应的实际问题。红军走后,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亲人,将这磨房称之为“红军磨房”。

江干部学院

(东江干部学院 陈文双/摄)

东江干部学院立足于高潭及东江流域革命历史,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充分利用了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党为国培养一支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力军。

这次旅程,我们来到了中洞革命老区,通过先辈们留下的一个又一个的红色脚印,在碑上刻下的一字一句,深刻明白了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愿吾辈以先烈为榜样,不负韶华。

通讯员:黄伟薪)

Hash:8fafa55ac4969e9c5a3d07d3cb3353175ca35472

声明:此文由 智慧北极star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