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仓街,昔日的二座清代豪门大院,不知是谁家先祖的宅第

仓街南出干将东路东端(原狮子口),北至娄门横街。长1286米,宽4~5米。

仓街以清代苏州所辖的长洲、元和两县官仓所在地而得名。

仓街体量太大,我分几段来说。今天说说仓街上的古迹。

仓街大新桥巷东口的通济桥。仿佛是座颇有仙气的桥梁,以桥为界,将一条仓街分成了二种风格。

通济桥

通济桥向南:以前,匆忙而紧张,工厂里人和车辆进进出出,路口的监狱虽然不闹猛,但是不是一般的严肃;现在,如同装修前的豪宅,其乱相比平民小房还不堪,房产项目都在准备着登场;将来,这儿可能是古城区内体量最大的的高档住宅区。

通济桥往北:以前和现在,都是姑苏人家的街景;将来仍旧如此,为什么?因为耦园在,耦园在平江路历史街区内有着镇街之宝的地位,也就决定了通济桥以北的仓街,不能跟“南边”学样,得从容、淡定继续苏州小巷的状态。

站在通济桥上,看着南、北风格的分明的街景,漫步其中,“饿煞仓街”毕竟是个古街,细细寻找古迹还真不少。

仓街上的古桥。

通济桥。

通济桥,明万历间(1573-1619)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1974年重修,1989年又进行修复,2010年重建,桥长6米,宽6米,钢筋混凝土单孔平桥

通济桥的看点,桥栏、桥杆是古桥的遗物,桥栏是用整块武康石做成横条石拼接而成的,桥柱也是武康石的。

南开明桥,大柳枝巷东口。宋代始建,明万历十六年(1588)龚勋重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重建,1974年重建为钢筋混凝土平桥,宽6.9米,长9.5米。

北开明桥,胡厢使巷口。元延祐初建,明万历三十年(1602)重建,乾隆四十二年(1777)毁后由里人募修,道光九年(1829)又由里人募修,1974年重建,为石拱桥。1984年3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拱桥。宽8米,长8.1米。

徐鲤鱼桥,在北仓街上。始建于宋,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春重建。民国33年顾、俞两家出资重建,将石级平桥改为石板平桥。1964年扩建,1985年改建,1992年修复。为石板平桥,花岗石栏杆。宽3.6米,长6。95米。

仓街上的老井。

元邑义井,在传芳巷8号门前。“元邑”也就是元和县。元邑官井是光绪戊子年(1888年),周急局(民间慈善机构)出资对当时城内的一大批公用水井进行了疏浚维修,统一更换了井圈。

洙泗泉,邾长巷的巷口,六角井圈有五面有题刻,分别为“洙泗泉”,“光绪戊申”,“自治局官井”。“洙泗”是古代“儒学”的代称,传说读书人饮用此井之水,有助于科举考试中进士,在苏州方言里,“井水”与“进士”的读音相近。

留龙义井 ,在仓街136号门口,井圈上刻有“沈惺叔 民国二十三年”字样。沈惺叔因老来得子,发愿行善,在苏城捐建了18口义井。

百龄泉井,小新桥巷口,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苏州振亚丝织厂的经理陆季皋、娄仲明,俩人年龄相加刚好百岁,捐资开凿了这口双眼井,并命名“百龄泉”。

仓街上遗存的古建筑

仓街116号——花厅。

花厅是旧时大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从116号残存的花厅与宅南大门前的新桥河距离来推测,此地原本的宅院至少有四进。从花厅棹木上精美的雕饰上来分析,大隐在此地的这户人家,一定不是寻常人家。目前就是无法得知这儿是谁家。

花厅旧照

2020年12月,姑苏区区政府发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决定,仓街116号一进将纳入征收范围。此宅将得到修缮、修复。

仓街一经堂张宅。

经堂张宅,是座清代建筑。但是,历史的烟雨已是模糊了宅主的情况了。至今未见官方资料,因此不作推测。

仓街一经堂张宅

遗存的“太和翔洽”砖雕门楼,虽然有许多不可逆的破损,但繁复的砖雕还是相当精美的,也能看出来此宅当年的大气和讲究。

仓街140号——民国建筑。

仓街140号

从建筑的外立面判断,是座民国建筑。但是,缺少翔实的史料佐证。现为私人住宅,不宜探访。

至于门口有铭牌“三凤堂薛府”,不予置评。

Hash:663db066503a039b54360e93acaa5c3beb5a6b7c

声明:此文由 小渔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