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隧道 领略古今不同

雅瑶镇隔朗村位于江沙公路旁,陆氏于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迁到此地开村,至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

前天,在鹤山市雅瑶镇文体服务中心科员李力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隔朗村进行探访。隔朗村委会主任陆子江热情接待了记者,并给记者讲述了该村古建筑的历史。据介绍,目前,隔朗村保存较完好的古建筑约有4处,分别为隔朗文阁德明祖祠、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和隔朗6座民居。

据了解,除了德明祖祠为明代建筑外,隔朗村的其他3处古建筑都是清代建筑。其中,隔朗文阁于1993年被列为鹤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3处古建筑则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文/图江门日报记者邓少军(署名除外)

a

相传植亭陆公祠

仿照故宫风格而建

陆子江带着记者从隔朗村委会所在地出发,前往参观村里的古建筑,不一会儿,便来到了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及隔朗6座民居。

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有什么来历?陆子江告诉记者,根据陆氏后人的说法,这座祠堂的历史已超过180年。相传有一年隔朗村的村民包括陆植亭在内种了很多生姜,但是不好卖,很多人亏了本。可是,到了第二年,生姜的价格见涨,陆公卖生姜赚了钱,他的后代便出门做生意。他的一个儿子在京城卖玉器,因缘际会,娶了慈禧太后的一位婢女做老婆。发财后,他便回乡建了祠堂。据说,这个祠堂还是仿照故宫的建筑风格而建的。

记者看到,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建筑大气,它由3座建筑构成,一个主体建筑,两侧有两个子建筑。屋顶有精美、呈对称性的雕刻,铺上了青瓦和红瓦以及琉璃瓦,走廊上则有两个对称的石柱,石柱与离得近的墙之间,各有一类似横梁的石梁,上面雕刻了精美的人物图案和花纹等。祠堂的大门已不见了,换上了新的大门,大门门槛左右,各有狮子石雕。祠堂两侧建筑则对称而建,同一个模样,各有一扇拱形小门。植亭陆公祠几个大字,也已经消失不见了。

据有关资料记载,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和它旁边的隔朗6座民居均是清代中叶之后的建筑,建于清朝道光年间。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以中轴线对称布局,主座面阔3间,两边有青云巷和厢房,通宽25米,深为3进夹2天井,通深48米,面积1200平方米。该祠堂为青砖墙,抬梁式木构架,硬山顶;露天处铺了花岗岩,室内铺了方砖……以石雕砖雕木雕、灰雕等装饰。该祠堂设计别具一格,门厅和正殿是本地传统的宗祠模样,后进位双层是楼房建筑;正殿与楼房之间隔着一个庭院,砌有3个花池,用来种植花草;门厅和正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前厢房有阁楼,前后厢房之间,有天井。

从隔朗慎思堂(植亭陆公祠)往左走出10来米,就来到了6座古民居前。由于房屋屋主上锁外出,记者只能在外围外看个大概。房子也是青砖结构,有水井,墙上雕刻精美,有奇花异草、历史人物等。李力文说,如果早10年来这里,当时的“风景”比现在更加精美。

b

村委会计划修缮

600多岁德明祖祠

沿着一条石板路,记者与李力文、陆子江继续往村子里走去,不一会儿,便来到了德明祖祠的面前。陆子江指着脚下的石板路说,这条石板路长1公里,由长一两米的花岗岩石板铺设而成。

然后,由于年代久远,德明祖祠内部已经有些坍塌,门已上锁,记者无法进入祠堂内部。“德明祖祠”四个大字,用金色的楷书所写,不知是不是后世重新上色。陆子江说,这座祠堂距离现在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隔朗村委会正准备筹资将它重新修缮。

“德明祖祠是明代建筑,为了纪念隔朗村的开村祖先陆德明而建。当年,因为改朝换代,在宋代做官的陆氏族人不做官了,举家搬迁,从珠玑巷迁到了新会冈州一带。后来,他们的子孙到处开枝散叶,第四代子孙,也就是四世祖迁来了隔朗村……为了纪念他,就修建了这座祠堂。”陆子江说。

据考究,德明祖祠位于隔朗村的村中心,梁架结构简洁古朴,但木雕美轮美奂,墙壁的结构很特别,厚达0.6米,人们风趣地称这种结构为“金包皮”,现在已经很少见到。这种墙,内部是泥砖或夯土,外表镶了火砖;德明祖祠墙体坚固、架构合理,通风良好,历经数百年而不倒。它的门前是一个浅黄色的晒台,用三合土夯筑,已有数百年历史,地面仍旧光滑,坚硬度不输水泥。

c

文阁寄托村民“文人辈出”心愿

根据鹤山文史资料记载,隔朗村是古老的侨村,村落分为北、中、南三段。靠近拱北门的一段,称为北社,约占全村面积的三分之一。当年陆氏德显、德明兄弟迁到这里开村,后来德明的后裔分居南社,德显的后裔则留居北社。因此,记者在村中看到,隔朗村还有不少未知名的村居,也都是青砖结构,但是究竟是哪一年所建,已无从考究,然而,沿着石板路往隔朗文阁(离明阁)走,仿佛走进了过去的世界。

隔朗文阁(离明阁)是什么建筑?据李力文提供的雅瑶相关文史资料记载,离明阁是鹤山市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砖塔,位于隔朗村左侧的纱帽岗下。塔为平面六角形状,有3层楼阁,塔高15米,塔身每边长2.54米,门宽0.97米、高2.36米。

记者看到,隔朗文阁(离明阁)的第二层墙面上,刻有“离明阁”3个字,东西两面,则各有花窗一个;塔的3层墙面上,均有圆形的拱窗;顶层墙面上则刻有“奎光”二字……李力文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座塔,有关部门曾投入40多万元,对其进行修护,并将塔底下的泥土地面浇筑成了水泥广场,清理了塔下的垃圾、杂物以及民众乱搭乱建的建筑,并做好周边绿化工作。如今,远远望去,离明阁与它身旁的一棵古树,俨然构成了一幅风景画。

陆子江说,离明阁距离现在有300多年历史。根据《鹤山县志》记载,离明阁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修,光绪六年(1880年)增建。当时的村民又叫它“文笔塔”,寄托村民祈求村里文人辈出之意,因此,又称为文阁。

雅瑶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志球告诉记者,瑶镇每年都会投入一些资金,用来保护和维修这些古建筑。今年,雅瑶镇已将隔朗村古建筑纳入申报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的计划,希望用它们吸引市民前往参观,为雅瑶镇乡村游发展出力的同时,也能够将这些古建筑文化传播出去。

Hash:9880aac82b186c0b59e68ad2aa43a0c1b6390125

声明:此文由 光明网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