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为洪武皇帝撰文立碑,筑成四方城!

到了南京,必去紫金山明孝陵中山陵都在这一片。如果您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旅者,想迅速读解老南京,围着紫金山转上一圈,必定大有收获。

地图上俯瞰,南京城的核心繁华地带靠着紫金山,它就像一枚南京的绿色徽章,上面记录着这个城市过去的重重辉煌。择一个温暖的秋日,漫步紫金山,轻易找回一段老时光。

乘坐地铁2号线,从苜蓿园站出来,顺着步道拐入陵园路,走进法桐的世界。遮天蔽日的法桐是紫金山的外衣,树冠使劲向天空伸展,光滑的的树干好似纤细的手臂,一簇簇交叉合拢成千手观音。随着季节变化,法桐树叶五彩斑斓,太阳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过交织出缕缕光幕洒在步道上,为路人增添情趣。

方城掩映在浓密的树丛中古朴而宁静,难得没有圈在景区之内,从这里穿过的路人都会去摸赑屃的头,求福报。赑屃背上的神功圣德碑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为父亲洪武皇帝朱元璋亲撰的碑记,共2746字,详述太祖一生功德。

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下;其六铭刻朱氏贵族百人。

紫金山漫步,第一站——四方城,展现一位伟大的皇帝对另一位伟大的皇帝的追思,并以此来作为对后面明孝陵的解释再恰当不过。

两位了不起的皇帝

按照西方人对历史界限的划分,明朝已经跨入到近代,《马可波罗游记》轰动欧洲,引发西方对东方强烈好奇,西方大航海时代开启了地理大发现的热潮。与此同时,永乐大帝也挥师北上,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稳定了北方,强盛的大明帝国在东方崛起。

朱元璋和朱棣同是强势且雄才大略的皇帝,朱元璋推翻蒙元统治,恢复民族平等,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朱棣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收复安南,五征漠北,招抚女真;在政治上,他迁都顺天府北京),立下了“天子守国门”的传统,开创永乐盛世。

然而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并没有将皇位传给朱棣四皇子,而是选择了长子朱标。朱标在太子位上病故,继而他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被朱元璋扶上了皇帝的位子。朱棣作为燕王,在朱元璋死后发动了靖难,从侄子建文帝那里夺来了皇位。所以,在这之后朱棣的皇帝无论当得多么成功,但兄弟叔侄间自残这种事是父亲朱元璋无论如何也不愿看到的。想必朱棣在写这张神功圣德碑的时候,心情充满了复杂纠结矛盾!

两个首都

自从永乐皇帝迁都顺天府之后,明朝保持着两个中枢,应天京(南京)留有一套政治班底。仕事明朝的江南士大夫们都是一帮硬骨头,他们站在道义的台子上不肯屈服朱棣,导致新皇帝不得不在顺天府(北京)新组建了另一套执政体系。于是,应天府在明朝成了第二首都。

到了明崇祯帝,天下大乱,国事、家事内忧外患,公元1644年,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从河北攻进顺天府,崇祯皇帝本有机会逃回应天府,但是他却选择了在煤山上吊,这直接导致大明群龙无首,先后出现了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的乱哄哄局面。

崇祯帝殉国后,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抵抗清兵。福王朱由崧监国于南京,后继皇帝位,改元弘光。随后清军迅速南下,围攻扬州,扬州城破,不久应天府(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

1659年(清顺治16年),郑成功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同时联合西南大明残部,驱使着战船从海上崇明出发进入长江,向江宁城(南京)发起攻击,却久攻不克,损失惨重,最后兵败退守台湾。大明的帝国时代随着这场江宁之战的失败画上了句号。

大明失去了南京,等同失去了江山,这是朱元璋去世后第261年。

以上这一段即是神功圣德碑的“续”,两位开疆拓土的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应天府会以这样的方式谢幕。在这之后,清廷改“应天府”为“江宁府”,到了太平天国又改称“天京”,自辛亥革命以后,又改称“南京”,一直沿用至今。

Hash:9b20851ac7ee73409f332b916ad171c81bfef58f

声明:此文由 尼玛次仁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