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水利看江西(十)」治水兴邦 赣鄱流芳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

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一定意义上也是与水旱灾害持续不断的斗争史。在百年历史伟业中,中国共产党人更是深谙治水与兴国安邦的关系,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主动探索人与自然相处之道,除水害、兴水利的脚步从未停歇,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基础,江西更是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年11月19日-22日,“行走赣鄱水脉 见证治水宏图——百年水利看江西”沉浸式观察采访活动举办。刘占昆 摄

早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高度重视水利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土地人民委员部专门下设山林水利局,成为中国共产党治水机构的发源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1934年1月,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这一重要论断。在中央苏区随后三年多的伟大实践里,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军民,修筑塘坝、开挖水井、保护土壤,掀起兴修水利的热潮,全面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坚实巩固。

中国共产党人的治水智慧与重要实践,在江西红土地得到充分运用和展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红井——人们至今耳熟能详,兴国“走沙山”治理——开创水土保持工作的先河,瑞金东华陂——成为苏区修建的第一座农田灌溉工程,“堤高4尺、底宽7尺、顶宽3尺”——是最早的河堤修筑标准……

数十年过去,这些实践不光印刻在我们脑海里,更永远留存在江西土地上。苏区治水思路与成果,也在一代代江西水利人的接续奋斗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它们跨越历史、超越时代的新篇章。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水患肆虐。解决大江大河严重洪涝灾害威胁,保证粮食生产,是保证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首要而紧迫任务。

作为农业大省,水旱灾害也成为江西发展生产最大障碍。防洪和灌溉,成为最迫切的安全需求,也是最鲜明的水利主题。江西水利人连续多年进行大规模堵口复堤和联圩工程建设,修复扩建原有塘坝等小型工程,兴建机电灌溉站。到1957年,江西水利状况已恢复和超过建国前的最好水平。

武宁县东山村是一个水库移民村,2017年成为柘林湖畔实现共同富裕的“滨湖第一村”。江西省水利厅供图

我国“一五”时期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上犹江水电站,就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这座由我国自行勘测、设计、施工,前苏联援建的水电站,是当年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站,也是江西第一座大型水库,被誉为“江西水电之母”“华中水电一枝花”和“新中国水电摇篮”。

1958年到1978年,江西水利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先后掀起水轮泵站、小水电和基本农田建设等两轮大规模的水利建设群众运动高潮。

一方面,高度重视农业保供水,建成以灌溉为主的大型水利枢纽——赣抚平原水利工程,有效保障赣抚平原灌区供水安全,造就江南最大粮仓。另一方面,建设重点向山丘区转移,以修建水库为主,充分发挥其灌溉、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效益。

高安上游水库、玉山七一水库、万安水库、丰城紫云山水库宜春飞剑潭水库、乐平共产主义水库、鄱阳滨田水库、泰和老营盘水库、大余油罗口水库、鄱阳军民水库、宁都团结水库……一大批水利工程破土而出。

二十年间,江西水利人克服技术力量不足、物资器材匮乏、施工设备落后等重重困难,创造了水利建设史上一个个奇迹。

特别是九江柘林水库,1958年秋始建、1975年末建成,跨度十七年,建成当时亚洲第一土坝。今天,仍是全国已建成土坝中库容最大的水库,在修河、鄱阳湖长江发生超历史洪水时,为减轻下游防洪压力,保障重要堤防、重点城镇和铁路干线安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拦洪蓄洪和削峰错峰作用,作出直接或间接的重大贡献。

沐浴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春风,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事业摆到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首位,可持续水利、民生水利得到重视和发展,江西水利的体制机制和治水思路也发生重大变革,水利事业发展进入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加快转变、工作重点由建设转入管理的重要时期,走向依法治水、管水的新阶段。

图为景德镇市依托河长制打造昌江百里风光带。江西省水利厅供图

抗御水旱灾害的斗争从未停止。历史不会忘记,1998年夏天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广大军民干群齐心协力投入抗洪抢险战斗,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更为江西水利人敲响警钟!

江干堤整治,刻不容缓。2002年8月,长江加固整治工程完工,全长123公里的长江干堤和74公里的江新洲堤脱胎换骨、伏波安澜,为保护区内大批群众良田和重要基础设施,创造了安居乐业的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江西全面实施退田还湖平垸行洪移民建镇,极大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与此同时,集中力量建设防洪基础设施,一大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行,基本形成防洪、灌溉、排涝三大工程体系,主要江河抵御洪水能力大为增强。

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治水兴水作为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特别是2011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水利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里,江西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大量实践。

在防洪中,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科学防控、依法防控。2007年开始,不断创新措施,在全国率先将防汛机构延伸至乡镇,建设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立小型水库、堤防安全巡查制度,工程和非工程体系更加完善健全。

在水资源管理上,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注重水资源节约保护,全面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设立省水资源管理中心,成功打造了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乐平模式”。

在生态治理中,从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持续治水保土探索创新,创造出水土保持“赣南模式”,重点治理区普遍实现生态总体向好的历史性转变。

在水利建设中,从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注重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兴建全省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先后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特别是围绕生态鄱阳湖建设,致力于用科技创新永葆“一湖清水”,与水利部共建,相继建成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鄱阳湖水文水生态监测研究基地、江西水土保持科研创新基地“三大基地”,一批与鄱阳湖生态相关的水文情势变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方面的重大科技课题和项目,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全面协调水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科学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出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全面实行河湖长制、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等一系列战略举措。

2020年,江西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创城乡供水一体化“江西模式”,图为遂川县牛头脑水厂

江西水利人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治水思路,作为水利改革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坚持以水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特别是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五河两岸一湖一江”全流域整治和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十大行动”,建设幸福河湖,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现实需求,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水利投入持续加大,每年均突破200亿元,2020年度达281亿元。2012年起,启动五河治理防洪工程建设。2016年后,相继实施防汛抗旱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和万亩圩堤达标工程等建设。目前,已建成堤防1.3万公里、水库近1.1万座、水电站3846座、泵站近2万座、大中型灌区315处,正推进“鄱湖安澜、百姓安居”工程建设。

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从2018年试点开始,短短3年间,全省已有13049座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在2020年抗御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中经受了实战检验。同时,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动力,大力推动小水电清理整改,积极探索治砂兴水“江西实践”,打造长江最美岸线。

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开创“江西模式”,为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重要的水利支撑。

积极推进全国水土保持赣州试验区建设,建成寻乌县九曲湾、安远县官溪等一批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产业型、宜居型和观光型小流域。

严格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成绩逐步迈入全国前列,探索水权制度改革,推进水权交易试点。

特别是2015年底,全面启动实施,在全国率先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组织体系。2017年,明确提出“打造河长制升级版”,2018年又推动出台《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在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走出了“江西经验”。

如今,江西省水文监测中心围绕“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重要支撑服务,在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方面,成功亮出“水哨兵”“水管家”“水卫士”三张名片。省水利科学院已成长为集水利水电与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成果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工程质量检测、工程安全鉴定、水资源综合调控与管理、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水利信息自动化等方面创出品牌。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在工程建设之初就坚持民生至上的设计理念,抬田造地3.75万亩,减少外迁移民3万人,开创国内同类水利工程的先河,当前正以打造“安全峡江”“数字峡江”“人文峡江”“生态峡江”为抓手,深化水工程与水安全、水文化、水生态的有机融合……

江西水利人以其探索与实践,越来越清醒认识到人与水的关系。新时代治水思路日益理清,正由传统水利方式朝着生态水利发展方式阔步转变。

鄱阳湖入长江口秀美风光。江西省水利厅供图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江西水利人将始终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坚定信心、砥砺前行,以其赤诚情怀和担当勇气,更加稳步走好新时代水利长征路。

“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明显提升,水资源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河湖水生态环境稳定向好,涉水事务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江西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蓝图已然绘就。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曲曲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和谐乐章,将在赣鄱大地持续奏起,为携手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水生态文明新画卷提供不竭的动力。(郭美勤 黄颖)

Hash:fff4f7383ca57a744103212b4a6c3d60ac70cc2c

声明:此文由 香港商报江西办事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