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尚好的百年古民居—— 鳌江东河大屋

五开间厢房,“四水归堂”的滴水檐。

平阳鳌江东河村有一幢建于清道光初年的王氏四合大院,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至今已近200年。主人为清贡生,鳌江横河村人。

此屋门前平坦开阔,两对旗杆夹矗立,门面阔七间,有大天井,七间正屋左右各有三间耳房,房前有小天井和花坛。大天井左右有花墙,墙内各有五间厢房。正屋与耳房、厢房、前屋有檐廊和回廊相连,回廊有美人靠椅供人栖憩。下雨天路过,可以四周走遍而滴水不沾,办百席酒宴不成问题。屋宇四周还有两道围墙,全用花岗岩石砌成。屋前还有两条大河,屋后亦有一条大河,河阔数丈,是道天然城壕,屋宇前后,一马平川,视野开阔,欲进其屋,只能从一座四块石板铺成的小桥而过。据说当年海盗猖獗,为此主人选此地形建屋,具有相当高的防卫意识。

王家大屋建成之后,王贡生为其子娶苍南金乡首富、“殷大同”商号的殷家之女为媳。殷、王两家为了比富,竟暗中争斗,殷家有意戏弄王家,事先派人将王家门台丈量好,然后做了一顶比王家门台还高大的花轿,结婚那天花轿抬到王家大门口时,抬不进去,请新娘子下轿走进去,新娘子当然不肯,新郎和家人急得团团转。王老贡生不慌不忙笑呵呵走出来说:“把家里的铜钿仓打开,用铜钿堆一条铜钿岭,让花轿从铜钿岭上抬进来!”王老贡生此招不仅显赫了自己的财富,反而也为难殷家人,花轿要从滑溜隆起的铜钿岭上抬上抬下,不小心就有翻倒的危险。此故事至今还在鳌江、金乡两地老人中流传着。但好景不长,随着王家败落,整幢房屋先后分别卖于陈姓、毛姓、梅姓、林姓等人家。

王家主屋共有二十八间,除四间中堂和六间耳房之外,其余十八间铺着地板,铜钿仓就建在这十八间的地板下和顶层天花板上。抗日期间,住在该屋的梅姓人家为了躲避日寇,准备把一些细软之物藏在屋顶,拆下一块顶层板时,突然从顶层板里滚下一大堆铜钿。

“天人合一”的大天井。

王氏四合大院高大恢宏,左右对称,比例匀称,花窗梁柱,雕刻精美。据说当年建屋要使用木材,为此门前百多米长的大河里塞满了“树球”(将十几棵大树段捆在一起叫“树球”)。砖瓦全部定制,屋脊瓦大如马鞍。走进其屋就有一种庄严安适之感,又富有美感与稳固感。

如今其七间正屋、五间头进屋、五间右厢房、三间右耳房和厨房、柴房,所有大小天井、部分花坛和七间门面的大门台等基本完好无损。此屋是鳌江镇区现今唯一一座保存尚好的百年以上的清代古民居。不仅如此,此屋还是多位名人居住过。

我国当代著名解剖学家张鋆就是鳌江东河人,少年时就曾与母亲居住在此屋的偏房中,其母以浆洗为业,养家糊口,张鋆则寒窗苦读,打下学业根基。由于天资聪慧又勤奋,被鳌江小学校长陈仲耘慧眼所识,16岁时,在陈仲耘的鼎力资助下,赴日留学,学成回国,后从事医教和科研工作,其关于人脑沟回学说等理论震动世界医界,对人类医学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历任多地医学院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兼第三研究所所长、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1994年版《辞海》收有介绍他的条目。数年前,其在美国的后人,曾特来鳌江东河村寻根访祖,深有感触。

著名父子侨领梅仲微和梅旭华,亦是从此屋走出,到荷兰创业生活,由于热爱祖国,先后被侨民公推为荷兰侨领,其子还被荷兰女皇亲授皇家爵士的荣誉。此外,还有获道德模范称号,千里贵州献血救人命的优秀女青年毛陈兵,也是从此屋走出的模范人物。可以说,此屋不乏名人。

在当今钢筋水泥楼群包围之中,能保存着这样一幢古香古色,别具风格,而且还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古民居,是一处亮丽的风景点,对提高鳌江城市的文化品位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雕塑家协会主席、清华大学教授、鳌江人曾成钢看过此屋后曾表示,我们有责任将此文物保护好。2001年,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温州民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一百多位国内外专家惊叹温州这种四合院是国内古民居中极为罕见的“天人合一”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呼吁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其价值,呵护这些不可再生的瑰宝。

可惜如今鳌江东河村大屋既不是文保单位,也不是文物保护点,未被列入文保名录,作为传统建筑物,又是出过名人的古民居,笔者认为,这是被遗漏的文物,应补入保护之例,保护好这些乡土遗产。

郑昌余/摄

Hash:2e43201c61971424143a49dc3debfc8251b0cb93

声明:此文由 瓯越文体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