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出曾国藩、左宗棠,比牛津大学早300年的四大书院之一,竟然这么有故事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也必不可少。而岳麓书院就是长沙的文化高地,它之于长沙,就如同清华和北大之于北京

岳麓书院坐落在文化名山岳麓山清风峡口,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创建,比法国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牛津大学早300年。历经宋、元、明、清,至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如果放到当下,岳麓书院一定是个“网红学校”。它刚创立的时候,就以培育人才和传播学术闻名于世。北宋时期,真宗召见山长周式,颁书赐额。南宋时期,理学家张栻掌教书院,儒学集大成者朱熹千里来打卡,后留下了“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明代的阳明心学、清代的考据学等都曾在此传播和交流,从岳麓书院走出的学子不乏像王夫之、魏源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这样留名青史的巨擘之才,对中国往后的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这也能看出,岳麓书院的“千年学府”美称,可谓名副其实。

除了历史悠久、人才济济之外,岳麓书院的建筑设计也颇具特色。

在空间布局上,岳麓书院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说到讲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湘水校经堂,这个讲堂的布局和摆设没什么特别,容易让人忽略。但我却认为,它才是书院的精髓所在。这与一个人有关,他叫欧阳厚均。

欧阳厚均早年也是岳麓书院的学生,师从罗典。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方面表现优异,于是在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任山长,掌教27年。

在他掌教期间,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将湘水校经堂移建于书院内,并在里边授课,培养出了一大批大神级的门生,如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等,可谓桃李满天下。

岳麓书院不仅是教书育人的学府,里边还有不少文物。尤其是四块匾额——“岳麓书院”匾额及讲堂内的三块匾额,都是稀世珍宝。

“岳麓书院”匾额悬挂于岳麓书院的大门之上,是宋真宗赏的御匾。而这个大门也大有来头,它始建于宋,现存大门则建于明代正德四年。

讲堂里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两块匾额,分别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御赐之物。

讲堂里的另外一个牌匾写的是“实事求是”,虽然年代没有前两块久远,是1916年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所撰,并以此为校训。但“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却贯穿了中国文化之脉,推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奋勇前行。

留心细看,我发现讲堂的中间有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那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放有两张椅子,与现在学校的讲台摆放一张椅子有所不同,这与前面提到的“朱张会讲”有关——两把椅子是专为纪念张栻和朱熹两位大师而设的,也是传递一种后人对老师的缅怀和敬意之情。

从北宋到当下,从岳麓书院到湖南大学,这座千年学府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见证了长沙的古朴和新意。

HI,我是韦宇教,专注于旅行摄影、写作,出版散文集《愿无岁月可回头》。本文图片和文字所有权归作者所有,如有其它需求请与作者联系。欢迎关注和评论,带你发现不一样的有趣、有料的旅程。人生即遍路,你的故事讲到了哪?

Hash:ac8bd6cf327e498036012e2d35c8a4e9b59e4d66

声明:此文由 韦宇教的行摄江湖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