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池塘做音箱,福州独一份的水榭戏台

在没有电影电视广播,没有WIFI、4G,没有微博朋友圈的古代,如果能够听上一场戏剧就是再奢侈不过的享受了。即使在现在的一些农村,只要戏台子一搭起来,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搬着小板凳过来一看一个下午。但是在古时,如今的移动的戏台是没有的,大家听戏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去戏院,那里有常驻的戏班子进行表演,另一种则是去戏台。在那时,几乎每个城市和村庄都有戏台,而且大多建在祠堂或者神庙,毕竟许多戏剧都是与神话故事和传说有关。

但是,这样的群体活动并不适合注重隐私的富人,于是,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建一个戏台,将周边有名的戏班子请到自己家里演出,就成为了许多富豪家庭的标配。这样一来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二来也可以邀请宾朋一起来观赏,联络感情。

福州三坊七巷中,就有着这样一座全福州城仅存的一座水榭戏台。临水建筑称水榭,戏台是水榭的主题建筑。水榭戏台始建于十六世纪的明万历年间,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将豪华、典雅的戏台建在衣锦坊内最大的孙家宅院、清道光年间为郑鹏程的私家宅第内,成为古代福州城内的一大奇观。

这座水榭戏台的独特之处还不止于此。古代的戏台主要分为三面开口的伸出式戏台和开口镜框式的单面戏台,而水榭戏台就属于前者。三面透空的式样,不仅有利于更多观众的欣赏,而且在周边建筑的围挡下,也利于声音的加强,在没有音响的古代,这时非常精妙的设计。戏台下方架空于60平方米的水池上,水池内的水为地下涌泉,长年不干涸。这样既利于通风,也可以利用水面的回声使乐音更加清脆悦耳、婉转悠扬。其实,看着眼前的这座水榭戏台,让我不禁想到了扬州何园的水心亭。几乎同样的设计,几乎同样的功能,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走上戏台的过道了吧。何园的水心亭的斜前方,是有石板铺的小道直通旁边的建筑,而水榭戏台只能从侧后方进入。

或许闽南的风俗更加的开放,在水榭戏台的对面,建造了花厅,以便主人和宾客欣赏戏剧。在男女有别的古代,男宾在楼下品茶、听曲,女眷则坐在楼上看戏。而何园的水心亭,是只允许男子观赏,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坐在戏台周围的,只能通过侧方围墙上镂空的窗体进行观看。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有婚嫁喜事,主人都会盛情的邀请各路亲朋好友前来,花厅里也是人潮涌动。在悠扬的戏曲声中,族人之间的感情又进了一步,朋友间的友情也深了一层。

水榭戏台只是郑氏大院的主体建筑之一。郑氏大院为三落相邻、每落三进的大宅院。第一座为主座大院,第二座为杂院,第三座为花厅园林,也就是水榭戏台的所在。这里原为清嘉庆年间进士郑鹏程的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此后长期为孙氏子孙居住。“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徘徊在古戏台上,依稀可以听到悠扬的戏曲声,生旦净末丑,不知道多少有名的戏班曾在此演出,也不知有多少达官贵人在此嬉笑风声。只可惜,戏台今犹在,却不见望族子嗣的身影。

Hash:1e89ac846695d23187b8da264d1649405d78bfc5

声明:此文由 望秋叹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