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塘遗址出土“不起眼”陶片,专家说:它是新石器时代难得的文物

长沙的三兴村大塘组,我文物专家发现了一个6900年前的新石器遗址,可是在发掘遗址的时候,却出土了一件让人想不到的文物。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我们都知道,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已经学会了制作陶器,但他们能烧制的陶器,无非就是黑陶、灰陶和白陶,到最后,烧出的最漂亮的陶瓷制品也就是红陶,可是我文物工作者却在这里发现了一种几乎不能出现的“高级陶”,您想要知道事情背后的真相,那就让小编给您从头揭秘吧:

在揭秘之前,还是老规矩,先说一说长沙市在1985年底举行的文物大普查。为什么要进行这次文物普查?道理简单不复杂,因为新建长沙市博物馆项目就要启动了。

随着文物普查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长沙各地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都被征集了上来,这天中午,长沙博物馆主管文物普查工作的陈馆长的电话就被打响了,给他打电话是暮云镇的镇长,这个镇长说,在暮云镇的大塘,老乡们取土的时候,经常会有被打磨的石器出现,他怀疑那地方埋藏着文物。

陈馆长觉得这位镇长提供的消息非常重要,当天下午,他就领着三位文物工作者,携带着野外考古设备,坐在单位的吉普车上,一路飞驰,来到位于湘江边上的大塘。

陈馆长来大塘之前,本以为还要进行必要的发掘,可是到地方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主观性的错误,很多附近的老百姓都会到这里来取土,不少经过打磨的石斧,石镰和磨棒等物,被挖掘出来后,就随手丢在了路边,经过陈馆长的初步判断,这里几千年前,绝对是一处重要的原始人生活遗址。

陈馆长将丢弃在地表和路边的文物收拾了一下,然后装进车里,吉普车开回博物馆后,陈馆长就开了一个动员会,会议一结束,他就组织了一批精干人马,开始了对大塘遗址的发掘工作。

大塘遗址位于湘江之畔,总面积为一万多平方米,在1.5米厚的文化堆积层里,不仅出土了斧、锛、凿、刀等石质工具,而且还出土了数量不少的陶器,这些陶器大多是红陶和灰陶,只有少量的黑陶和白陶,陈馆长考古经验丰富,根据经验,他判断大塘遗址的年份,距今应该是7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而新石器时代的原始人,已经学会了烧制陶器。故此,出土这些红、灰、黑和白陶等陶器,也就不奇怪了。

经过几个月的发掘,大塘遗址的清理工作基本完成,陈馆长这天领着几个经验丰富的考古人员,正在做扫尾工作,就听身边有个用探铲铲土的研究员“咦”了一声,他凑过去一看,当时就愣住了,只见这个研究员用探铲在泥土中,挖出了一个陶器的残件,这件陶器的残件不小,应该是一件罐状器的罐口部位,只不过这个罐口,目前剩下不到一半了。

陶瓷罐子不少见,剩下一半的罐口也不出奇,真正惊住了陈馆长的是,这个残陶的颜色。它的质地为白陶,上面却呈现出一片褐色的彩绘格纹,那彩绘的格纹,不仅包含有舞蹈人物,还有高冠凤鸟,最让人啧啧称奇的就是陶罐上还刻画着“太阳”的图案。

这件彩绘的残陶被送回了文物管理部门,随后省内的文物专家,就对其进行了鉴定,这片残陶之上,不仅有上述的图形,还有流水纹,龙田纹,甚至还有南方干栏式房屋的图形……这块残陶,真的是太珍贵了,它不仅被命名为大塘文化褐彩双耳陶罐,而且它还是新石器时期,最精美的彩瓷之一,说它是大塘文化的代表,长沙博物馆中瓷器的第一,绝对是名至实归的!

Hash:83ead0dab459bc9872358f78fa6eda15607f9691

声明:此文由 历史解密坊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