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长安寺为啥没有“山门”?

山门指寺院正面的楼门,寺院的一般称呼。过去的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长安寺,坐落在沈阳城里钟楼北,大北城门内靠东边的一个胡同里。早先年,凡是到过这座寺院的人,看到那宽敞的院落,巍峨的殿堂,高耸的钟鼓二楼,精巧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的塑像,没有一个不称赞这座建筑宏伟气魄的。可是,就这么一座有名的古老寺院,却没有山门。这是为什么呢?

说起长安寺“山门”的事儿,还真有一段儿传说。

相传,唐朝开国初年,李世民带领人马征辽的时候,他为了永保大唐国运昌盛,长治久安,就选定在此处修建一座寺院,还给这庙起名叫长安寺,又选派他手下得力的大将尉迟敬德,为这庙的总监,督工修建这座长安寺。尉迟敬德领了唐王之命,不敢怠慢,他常往工地去察看。

有一天,敬德又来到了工地,管工的官员,闻听说总监大人驾到,赶忙来陪同敬德巡视工程。那官员陪着笑脸,不断地向敬德报告工程进展的情况。敬德听了不住地点头,表示满意。两人走了一段,那管工的官员,又提请敬德给指点一下修建寺院山门的地方,以便山门的工程马上动工。

就在这工夫,突然有一骑快马飞驰而来,那坐骑上的人赶到敬德面前,翻身下马,拱手做礼,急忙禀报: “启禀将军,大事不好,我主唐王正在游猎之时.不知打那里冲出一哨人马,把唐王围困起来,甚是厉害,这会儿情势十分吃紧,请将军赶快去救驾!”

敬德听完来人禀报,大为吃惊,这还得了啦,他哪里还有心思去回答那官员的问话呢。他心急火燎的,赶快解开他那匹乌骓马的缰绳,拉过坐骑,飞身上马,急驰而去。

那个管修庙的官员,急着打听修建山门的事啊,他一见敬德骑马飞奔而去,他也急了,非得问个水落石出不可呀,要不然就把这工程给耽误了。他也拉过一匹马来骑上,从后边紧紧追赶。

两匹马一前一后,犹如流星赶月。敬德的马跑得快,又是先行,眼瞅着就要跑到沈水(即浑河)边上了。那官员的马跑的慢,又是后撵,不管他扬起鞭子怎么打马,他骑的那马也还是撵不上敬德那匹快马。

(尉迟敬德)

眨眼之间,敬德那匹象黑老虎似的乌骓马,已跑到了沈水边上。敬德胯下的坐骑,本是宝马良驹,敬德俯下身去,朝那马的脑门,轻轻地拍了三下,那马好像明白了主人的意思似的,只听它“咴咴”一叫,就扬起了前蹄,纵身从沈水北岸跳到沈水南岸。后边撵来的官员,他骑的是一匹平常的马,过不去河。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他只好放开嗓门,朝对岸大声吆喝:“有劳总监大人,请对修建山门的事给个回音!”

就在敬德马跳沈水,蹄落南岸的这一瞬间,他头脑里有些清醒,冷不丁的想起,那官员问的修建山门的事儿,自己还没回话呢。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到了北岸传来的喊声。可在这种紧要关头,敬德那有闲心细心地去合计那修建山门的事呢,他回过头来,对那官员顺手扬起马鞭,朝着北岸随便一指,大声回答说:“那就把山门修在这块儿吧!”还没等话声落音,他就抖动缰绳,飞驰而去。

后来,那管建庙的官员,接着敬德鞭子所指的地方,就把长安寺的山门修在沈水岸边上了。这样,到长安寺来的人,就谁也看不到达座庙的山门了。就这样,在古老的沈阳城,就留下了这段长安寺“寺在城里,城在寺里”的故事。

Hash:123792a86ec350062dde78e7f0cb105bedfc4f05

声明:此文由 刀子嘴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