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寺汽水:曾将日货赶出市场,却被迫停产10年,如今能否重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基本上还是外国品牌居多,比如可口可乐、雀巢等。

以前的国民产品逐渐网红化,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的八大饮料厂:北京北冰洋、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沈阳八王寺重庆天府武汉二厂、广州亚洲以及上海正广和。

其中,八王寺汽水曾经是东北的饮料之王。历史十分悠久,最早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1920年,真可谓是“国产饮料的活化石”。

建造历史

沈阳八王寺原名为大法寺。因为由八王爷阿济格出资修缮,便更名为八王寺。沈阳八王寺旁有一眼清泉,泉水甘甜,是当时沈阳最好喝的泉水,乾隆还曾将其定为御用之水。此后,这眼清泉便名声大噪。

八王寺汽水的前身便是1920年由张惠霖等人创立的奉天八王寺啤酒汽水酱油股份有限公司,原因便是想借助八王寺的名声。当时的生产工人稀少,生产所用的水源也主要取自那眼泉水。公司采用最为先进的股份制经营模式。

当时,张惠霖等人并没有钱来建造厂房,于是他选择了发行股票,民众纷纷踊跃认购,很快,建厂的资金便筹措好了。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公司还贷款购进了德国的先进机器设备,并且聘请了德国的专家来帮助生产,从而使饮料成为了公司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那个时候,一般的企业还没有打广告的意识,但是八王寺不同,它们专门在报纸上宣传,很快便提升了八王寺的知名度。

当时,八王寺汽水以其优良的品质,受到了人民的追捧,极大地抵制了日本对于中国市场的侵占。为唤醒民众的意识、共同抵制日货,他们还广泛征集了商标,与日本进行竞争,并且成功地将日货赶出中国市场。

20年代的时候,政府对于国货也是十分地支持。1926年,奉天省财政厅为了抵制洋货、提倡国货,颁布了对八王寺的三年营业税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为了扩大市场,八王寺汽水还采取了薄利多销的方法。根据有关记载,在1928年,八王寺汽水的产量已经高达200多万瓶,市场也已经扩展到华北、华东等地。

八王寺工厂的胜利,不仅严重打击了日本的野心,而且为国家赢得了诸多的权利。同时,它也为民族工业做出了榜样,鼓舞了中国人民的信心。

日本收购

当时的日本觉得八王寺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式企业生存,于是在“九一八事变”侵占沈阳之后,日本强占八王寺,将其改名为“奉天八王寺酿造工业株式会社”。

在1938年,日寇又在长春建立分厂,还把八王寺生产的大部分产品都运回日本。日本侵略者占领该公司后,除了继续生产饮料和酱油之外,将啤酒改为生产清酒。

直到1945年,八王寺才重新回到了沈阳市政府手中。1947年,八王寺又重新被原来的几个股东赎回。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实行公私合营,八王寺被中共沈阳市政府接管,更名为“沈阳市八王寺汽水厂”。

但因战后物价上涨民不聊生,工厂的生产难以为继。20世纪50年代,部分生产线被并入八王寺,八王寺的生产规模得以有所扩大。

80年代,八王寺汽水进入了繁荣期。八王寺汽水越来越大众化,进入了千家万户的餐桌上。同时,企业自身也推陈出新,迎合现代人的口味,推出了大白梨、果子蜜等不同的产品,成为了东北人民的最爱。

十年停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不断连成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国外饮料选择来华布局。不少国外的著名饮料公司逐渐挤占了大部分饮料市场,八王寺汽水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美国的可乐公司以帮助中国民族饮料发展的名义,将八王寺汽水收购。至此,八王寺汽水被封存十年之久。人民喜爱的“八王寺”汽水被迫消亡。

在将八王寺汽水原有的市场和优势挤占得一点不剩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又将只剩债务的八王寺公司交给了沈阳市政府。此时的八王寺汽水已经是奄奄一息,濒临灭绝的状态。

直到千禧年之后,身处困境中的公司被沈阳一家公司全资收购。新的精英团队通过采购最新的机器设备,并保持汽水原有配方,通过艰难的努力,八王寺汽水最终得以起死回生,并且重新赢得了“金铎”和“八王寺”商标所有权。八王寺汽水成功唤起了东北人的儿时回忆,再次风靡东北。

同时,八王寺作为一家本土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弘扬民族品牌,八王寺汽水重新选址扩大了生产基地。同时,它将老厂址改建为博物馆,以实物和文献的形式向人们娓娓道来那一段峥嵘岁月,想要激发人民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对于本土企业的热情。

同时,作为一种企业文化,也有利于八王寺汽水销量的上涨。现如今,八王寺饮料已经不再局限于山海关,营销范围覆盖东北、华北、华南,个别单品已远销上海、深圳等地。八王寺饮料还荣获最受沈阳市民欢迎的食品品牌。

八王寺汽水的前世今生,是中国最艰难的那段历史的缩影。那段时光里,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拼尽全力,或是从商业,或是从科技,他们都只有一个信念。中华民族永远在最艰难的时刻,产生着最温暖的故事。

八王寺汽水的起起落落,也是中国人民对于外国探索的映射。最开始我们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只能一点点进行探索,向国外成功品牌学习,结果最后还反超了自己的“师父”。

再后来,我们在经历了外国的打击之后,也学会了转换思路,保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我们对于外国,是越来越理智而冷静。

随着消费的升级和人民对于国外产品观念的改变,我认为,中国这些百年的民族品牌,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将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也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Hash:0a11b61f2e358b1cce479c5edd2fcf5a5ecf81cd

声明:此文由 蔓延时尚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