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盛京 | 古城遗珍之教堂,大东门外“西风东渐”

版权所有:沈阳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

里巷情·倾诉古城旧事

邻居们搬走了,建筑也变了模样,但是路仍是那条连着熟悉的地方。城市中的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从巷子里散,又在巷子里聚。盛京百年,存于瓦舍勾栏市井里巷的友善气息从未散去,绵延至今,依旧是情真意浓。

穿行其中,不经意的瞬间,或许在身旁就有城市独有的印记。身在城市,孤独的人不再孤独,求助的手会被很快握住。

傍晚浑河旁微风惊起的涟漪,小南教堂下的喃喃祷告,无声电影下的似水流年,茶园大门内的婉转歌喉……泛黄岁月,沧海桑田,遗忘与更新并存着。

自然、生活、技艺、文化,融于城市变为组成城市的色彩。而城市也在人们的不断探寻中,从深处诞生出情感。

走进城市的字里行间,采撷往昔旧事,唤起久违的记忆,便成为生活中的幸事。

古城遗珍4-1

教堂,大东门外“西风东渐”

在沈阳大东门外,东关教堂深处正传来唱诗班的歌声,深沉、浑厚,透着肃穆安详的气氛。

南乐郊路,远远即可看到小南天主教堂直插蓝天的哥特式尖顶,将视线引向苍穹。瞻仰之际,心中顿生震撼和庄严崇高感,同时又增添了对异域文明的好奇和神秘感——它们什么时候建成,为什么会耸立在这里?让我们穿越时空,寻根溯源。

清同治十一年(1872),时年30岁的英国牧师罗约翰刚刚新婚,他受到苏格兰长老会的差派,便携妻子远渡重洋,经烟台抵达当时商埠牛庄(今营口地区)购地筑室,开始宣教工作。他用一年时间学习汉语,并将福音对象重点放在中国的知识阶层,就这样一批先进的中国人首先受洗入教。清光绪二年(1876),他在中国传道人的帮助下,在奉天省城小北关租房设堂讲道。第二年,迁至西华门,不久又迁四平街(今中街一带),创建了最初的东关教会。

清光绪十四年(1888),他们在大东门外购地(即今天所在位置),并开始筹建教堂的大礼拜堂,当时峻峭巍峨的大礼拜堂,足能容纳八百个座位,教堂于1889年的10月22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这在当时的东北是最大的基督教堂,取名为“东关教会”(沈阳基督教东关教会),原名为基督教长老奉天基督教会。当时由于它建在东门外,又被叫做“东门教会”。

现在的东关教会位于沈阳市大东区顺城街三自巷八号,占地面积4301平方米,建筑面积2830平方米,有信徒约30000人,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古老、人数最多的新教教堂。1907年,在义和团运动后东关教会得以重建,现今所保留的大礼拜堂主体为复建后的西式青砖建筑。

教堂内部的窗花是嵌在玻璃内侧的;房屋的内外墙均用木构架,构架之间填以砖或灰泥;屋顶为陡峭的双面坡顶,顶部有都铎式的梯形木质房梁结构。其建筑体形复杂起状,尚存有雉堞、塔楼。这种都铎式风格因流行于英国都铎王朝得名,混杂着传统的哥特式和文艺复兴风格,整栋建筑别具一格。

1958年,全国教会实行联合礼拜,沈阳的信徒大多在东关教堂。后来,教堂又经过修筑与建设,于1990年修建后偏堂一处,1992年扩建了西礼拜堂,1998年在原礼拜堂后院建成了四层附属礼拜堂。

东关教堂的建筑风格,是英国都铎风格与盛京工匠运用传统材料的完美融合,整体建筑庄严肃穆。

最早把哥特式教堂带到沈阳的,是另一位神父——来自法国的方若望。

1861年,法国神父方若望(1805—1878)从营口来沈阳传教。他的这一举动,推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他没有想到,他的这次传教也将最早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带入了沈阳,这座建筑便是小南天主教堂。

沈阳小南天主教堂,可称沈阳天主教堂,亦称沈阳南关教堂、南关天主教堂,位于沈阳市沈河区小南街南乐郊路60号。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整体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其规模之大,在全国屈指可数。

小南天主教堂的正面顶部有两个突出的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有堂字120楹。教堂前面是三扇拱门,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中央部位是大玫瑰窗,两侧有成排的小窗,内有24根石柱支撑,穹窿镶嵌着巨大的花纹。教堂整体建筑围廓在东西80米长,南北112米宽的青砖院墙内,房屋占地面积3213平方米,总面积9264平方米。

小南天主教堂光绪元年(1875)开始兴建,光绪四年(1878)完成,附设有育婴堂和学堂。教堂的西侧有一座四层楼房,是1926年建筑的主教府,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房屋近百间。

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同当时众多的教堂命运一样,小南天主教堂被拆毁。幸运的是,在1912年南满教区来自法国苏悲理斯主教让它重获新生。这一年,苏悲理斯利用《辛丑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在小南天主教堂的原址上重建竣工,重新建造的小南天主教堂整体格局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等,这种青砖堆砌构建的哥特式建筑极具异域风情,更显得有一种灰色调的古朴和典雅。

而后,小南天主教堂留存至今,在经历北伐、抗战和各样的大革命后,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以它独树一帜的欧式风格矗立于沈阳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她惯看秋月春风,默默无语,又似乎总是在告诉人们:“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引自《圣经》)

Hash:4a01cb3df2676a95d36622136de9c3779fc4b1b4

声明:此文由 沈阳市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