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驻向阳寺

“话说理塘

甲洼是理塘县的一个镇。全镇四面环山,平均海拔3646米,夏秋季节雨水丰沛,因天空常见彩虹,故名甲洼。甲洼(འཇའ ་བ)是藏语的译音,即“彩虹之乡”之意。这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被人们誉为世界高城理塘的后花园

地处甲洼镇的向阳寺,始建于1403年,(ཞྭ་མོ་དགོན།,向阳,藏语中即帽子之意),传说有位叫卓鲁喇嘛洛绒西绕的高僧骑马至此,帽子被风吹落,风旋帽至今寺院所在地。高僧认为此地风水很好,故将向阳寺搬迁到了这里。

向阳寺属格鲁教派(即黄教)。该寺距理塘县城30公里,是从稻城前往新龙,继而前往甘孜的必经之地。

罗炳辉部到达木拉、甲洼一带后,我红二、六军团已渡过金沙江,到了川、滇交界的云南中甸一带休整,红三十二军实无必要继续南下。红四方面军总部5月6日电令“勿再前进,速筹粮欢迎”。

罗炳辉部接到电令后,即停止南下,驻扎在理塘县境内的木拉、甲洼沿线,开展迎接红二、六军团的谁备工作。

说起红军在向阳贡巴(喇嘛寺)的事,甲洼乡俄曲村的阿格亚批老爷爷,还清楚地记得他父亲给他讲述的那些往事。

那一天,红军队伍来到了甲洼村。当时向阳贡巴的喇嘛和一些老百姓由于惧怕红军,都跑到山上去躲避,向阳寺的管家就安排洛绒向巴、拿卡吉村和尼玛几个年轻人帮助看守寺院。

红军来到甲洼后,首先颁发了《总政治部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绝对不准对少数民族群众有任何的骚扰,绝对遵从少数民族群众的宗教的风俗的习惯。

在甲洼,红军战士们严格遵守训令,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擅自入喇嘛寺,对寺院秋毫无犯,他们待人和善,还热情地帮老乡们做事,并不象国民党汉官说的那样。老乡们渐渐打消了对红军的疑虑,就悄悄地下了山。红军赢得了当地藏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藏族老乡和红军很快就建立了信任,很多老乡还热心为红军做事。

这一天,王大成和陈文达二人,带着翻译尼玛泽仁,来到向阳寺门外,很客气地招呼留守寺院的洛绒向巴和拿卡吉村,与他们交谈商量,可否让红军入住。

“老乡,老乡。”王大成热情地地叫着门。

洛绒向巴便打开寺院大门,左手按襟,右手前摊,口中念道:“嘎司亚、嘎司亚。”

尼玛泽仁说:“他说对红军表示欢迎!”

王大成他们这才进入寺院。

“老乡,我们是红军,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队伍,我们路过这里,你看能不能让我们借住一下?”陈文达和颜悦色地向两个僧人争求意见。

尼玛泽仁将意思讲给了洛绒向巴他们。

洛绒向巴和拿卡吉村同时点头:“可以,可以,当然可以”。

王大成说:“这可太好了,藏族老乡也是很通情达礼的啊,我们也可以做到军民一家亲呀。”

就这样,红军的部队就住进了向阳寺。

王大成把罗炳辉和何长工介绍给洛绒向巴,说:“这两位是我们红军的领导。”

洛绒向巴立马向罗炳辉等致意道:“班波嘎列(领导辛苦),班波嘎列切特。”随即将罗炳辉等人安排在二楼经堂的会客厅里。并说:“你们是红军的“班波”(领导),这里要宽敞些。”尼玛泽仁则在旁边翻译着。

罗炳辉走进房间,环顾了一下屋内:四周都装了板壁,还铺有木地板,房间中间是一排藏式矮桌,中间桌子镶有一个火盆,周围一转是藏床,白天当櫈子坐,夜里当床睡觉,东面和南面是两扇窗户,阳光照射进来,屋里暖洋洋地,北面是一排壁柜,上面摆放着一些木盆、木碗和装糌粑的木盒子,另外还有两个土陶罆、两个汉阳锅和一把铜茶壶。说道:“这条件不错嘛,一路上还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呢。”

何长工也称赞道:“满好的,满好的。等萧克他们来了,我们也能住得下。”

“就是哈,到时候大家开个会,商量个事情什么的,也挺方便。”罗炳辉回答道。

洛绒向巴和拿卡吉村看到穿着破烂,严重缺粮的红军部队,就把寺院的青稞磨成糌粑送给红军,还把自己的衣服拿来剪成条,送给红军战士们用来打绑腿。

——理塘驻温江干休点:庞川

编辑:洛布降措 审核:叶强平

【特别欢迎你的来稿和有意思的新闻线索,等你哟.......】

如果你对今天的内容有话要说,请往下拉,发条评论谈谈你的高见。

目前22436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Hash:34aec220b5987605385a6d70c601c06ea088a879

声明:此文由 葵花唠嗑看尽世间事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