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沈阳 | 首善之城之探秘中国唯一的坤道院

版权所有:沈阳旅游委员会 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转载使用

首善之城

探秘中国唯一的坤道院

从热闹路热闹非凡的关岳庙,到南塔公园旁东北地区唯一一处坤元道场,蓬瀛宫若隐若现的屋檐,描绘着着沈阳独特的色彩。

蓬瀛宫坤道院原址位于沈河区热闹路(现五爱西区西北),旧称“坤道院”,前身是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创建的“关岳庙”。清崇德八年(1643),关岳庙因毁于战火而荒废,直到康熙十一年(1672)重新修建,并于光绪元年(1875)再次扩建。清人尚武,因此有清一代修建众多关帝庙、关岳庙,沈阳城内至今也保留多处庙宇。

1910年,已经在沈阳颇具势力的张作霖太清宫方丈葛月潭计划投巨资35万银元修复扩建关岳庙、太清宫、三义堂和观泉寺等庙宇,同年10月关岳庙开始扩建。1916年,张作霖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奉天都军兼巡按使”,同年祭拜关岳庙,见关岳庙仍不如人意,遂拨银两加以修缮。此后,每年正月开始一直到四月十八关岳庙门前都举办大型庙会,祭奠隆重。每年六月间依古礼祭祀,浩大隆重,官方、士绅、商贾代表人物届时前来参加祭祀典礼,热闹非凡,沈河区“热闹路”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1925年张作霖再一次修复了关岳庙,此时关岳庙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是东北著名道场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当天,关岳庙被日本关东军武装占领,关东军在庙中大肆烧杀抢掠,不仅屠杀道士,还奸淫道姑数十位,犯下了无法原谅的罪行。此后关岳庙终止了祭祀活动,在连年战乱中,民不聊生,关岳庙也香火稀少,庙舍野草丛生。

据老沈阳人讲,关岳庙不仅在道教界很有地位,庙中还有很多珍宝,其中就包括一对纯金的神像。抗战结束后,关岳庙摆脱日本侵略者的魔掌,整体建筑尽管多年无人修缮、十分荒凉,但仍保持当年的规制,结果却没能逃脱再次被洗劫的命运。1946年某一天,沈阳市国民党教育馆官员赵麟趁着夜幕,从关岳庙后门偷偷潜入,将演正殿二楼一对纯金禅像盗走。1952年,赵麟被捕时交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但是两尊圣像已经被卖掉了,至今不知下落,成为永远的遗憾。

1950年东北道教协会接管关岳庙,将其更名为“坤道院”,修缮后为东北坤道修炼场所。1962年沈阳市文物管理所修复了坤道院,1964年沈阳市文物管理所将坤道院申报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坤道院的神像被拆除,但是主体建筑保留,变成了沈阳一所医院的病房,1968年医院撤出,坤道院旧址变成了沈阳无缝钢管厂宣传科沈河区分科办公室,1981年坤道院东西跨院全部建筑拆除,仅保留慈航宝殿。到了1984年慈航殿拆除,仅仅留下重修关岳庙碑(藏于北塔碑林博物馆)。

坤道院被拆除后,乾坤两道悉皆集居于小西门之太清宫,男道士和女道姑居住在一处修道,不仅生活有所不便,也有悖道教规范。1994年沈阳市政府拨地五亩于南塔公园西侧,南塔南侧,异地重建坤道院,1997年建成取名“蓬瀛宫”,并对外开放。重建后的蓬瀛宫为仿明清建筑风格,清幽古朴,古香古色,总占地面积6000余平方米,属全真教派。现在是国内唯一女道士常住的道院。

蓬瀛宫是东北地区唯一的一处坤道院,庙宇为仿明清歇山式建筑,殿堂雕梁画栋。

Hash:31a1cbf8743f301ceb4314b5f68a6e932246280a

声明:此文由 沈阳市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