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沈阳最小的庙,也是沈阳的正中心

沈阳故宫北角,有一块向内凹进的宫墙,墙内,是“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往昔的繁华,墙外,便是明清沈阳古城中央座标点——沈阳中心庙

中心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与明中卫城属同期建筑,因位于明中卫城内的东西、南北十字大街的中心而得名。清建都沈阳之初,虽然将十字街改为井字街,但中心庙依旧是整座城市的正中心。它占地不到半亩,但由于它所处的位置在沈阳故宫大政殿北面,恰恰是明、清沈阳古城的中心,所以中心庙成为沈阳古城中心的标志,地位十分重要。

【关于庙名的传说】

从清代以来,沈阳城老百姓有很多关于这座庙的传说,流传较广的是有关中心庙中关公为皇帝护驾的传说。

这座庙开始叫“忠义千秋庙”。后来挂匾时,由于挂匾的地方太小,写不下“忠义千秋庙”五个字,就简单地写成“忠庙”二字匾。由于庙名匾是竖着写,有的人把“忠”字念成了“中心”两个字,却正好应了它所处的位置——沈阳城的中心,后来人们也就管这座关帝庙叫“中心庙”了。庙内供奉的武财神关公有求必应,使得中心庙的香火一天比一天盛,名气也越来越大,老沈阳更形成了一句俗语:不到中心庙,沈阳没走到。

清代最后一次修缮沈阳中心庙是道光元年1820年。1938年,奉天省商会因此庙年久失修,残乱不堪,便召集各主要商号集资修葺此庙,工程结束时树碑石一方,以志各家功德及修建始末。1966年此庙改为民宅。1995年沈阳市政府修建大型商场“东亚广场”,把中心庙周围的明代十字街道改为广场,这座中心庙则在有关专家的呼吁下得以幸存。1998年,沈阳市局已将其列入申报沈阳市第三批市级保护单位名录,经沈阳市文物管理部门批准将其重新翻修,才有了如今的景象。

而来到中心庙后,很多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尽管这座庙离故宫很近,但北面的宫墙到这里还是特意拐了个弯,在大政殿后红墙外给庙门留出了一块空地。传说,这是皇帝建故宫时,不仅没有拆掉这座距皇宫近在咫尺的小庙,还出于对庙中神灵的敬重,传下圣旨,对庙里供的关公、土地、山神、城隍、财神“各敬三尺”,合起来就是一丈五尺,加上庙前边原有的街道,就形成了现在的空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心庙虽小,却以自己悠久的历史见证了沈阳的变迁。过去供人顶礼膜拜的“神”庙,如今向世人展示着沈阳的城韵与故事。

文章转自乐游沈阳,仅作分享之用,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沈阳市旅游委员会

Hash:a9220c595977f54722b2e10472b67038cf39b7c7

声明:此文由 沈阳市旅游局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