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山西拥有这五处!太原晋阳古城遗址

全国“十四五”大遗址保护,山西拥有这五处!太原晋阳古城遗址

2021年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同时公布了“十四五”时期纳入保护的大遗址名单,全国150处,其中,山西省5处:陶寺遗址侯马晋国遗址曲村—天马遗址、晋阳古城遗址、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

晋阳古城特色独具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我国大遗址考古研究,形成了以150处大遗址为支撑的保护格局。

五代时期二号建筑基址群。

晋阳古城遗址,是太原建城2500多年的历史见证。遗址位于晋源区,是春秋至唐、五代的一处大型城市文化遗址,由城池遗址、宗教寺观遗址和墓葬埋藏遗址三部分组成,总面积约200平方公里。

阳城,自公元前497年赵简子筑城,到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淹毁灭,历经近1500年,城址几乎没有移动,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2001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阳古城西部城墙遗址

2002年,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承担起晋阳古城遗址的考古调查与发掘。201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晋源区文物旅游局联合组队,成立晋阳古城考古工作队。

晋阳古城遗址考古进行到现在,已探明西城城垣四至;发现晋阳城肇建之初、春秋战国时期的城墙遗迹,并发现城墙两次大营建及历代改建、扩建、修补过程;首次发现宋初火烧晋阳城的遗迹,与《续资治通鉴长编》等文献记载相吻合;初步建立遗址地球物理探测参数;编制完成《晋阳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纲要》;清晰揭示晋阳古城自东周至明清时期的地层埋藏规律。

二号建筑基址出土镌刻“晋阳宫”文字残碑

新发现五代时期大型建筑基址——二号建筑基址,建筑基址群体量大、出土遗物丰富、建筑结构布局清晰,是晋阳古城历年来的首次发现,对研究中国唐晚期建筑形制意义重大。

遗址发掘影响深远

“庭院整齐,连廊通透,屋前有散水,前后错落。”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对公众开放,新发掘的晚唐寺庙遗存面世。

晋阳古城是太原故城,始建于春秋,焚毁于北宋。历史上晋阳城军政地位特殊,曾作为赵国初都、汉晋干城、东魏霸府、北齐别都、盛唐北京而享誉江河南北。晋阳古城面积大致约20平方公里。晋阳古城从建城到废弃,连续使用1500年,是城市格局保存完整、文化遗存埋藏丰富的古代城市遗址,特别是唐五代时期的都城遗址,在中国都城遗址中独具特色。

2011年,晋阳古城遗址考古工作正式展开。新发现晚唐时期大型建筑基址二号建筑基址初步确定城內宮殿埋藏区的大致位置。整组建筑由左右两側房屋组成一个封闭的多进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二号建筑基址目前正在发掘,已揭露出山门,两座庭院、两座三开间殿堂遗址。专家通过分析,判断该寺庙建筑修建年代为晚唐,唐武宗时期受到破坏,五代时期仍在使用,最终毁灭于宋朝初期。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

晋阳古城的价值是在从北朝开始,一直到五代时期,是这个时期中北方城市,最为重要的都城之一,它保存得相对完整,从完整性来看,在我们国家城市考古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

这次的考古发现,是发掘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寺庙遗址,能够清晰地看到晚唐五代时期,中国寺庙的一个布局,对于晚唐时期的建筑(研究)有重要的价值。我们的发掘面积有7000多平方米,出土了相当多的遗物,有大魏兴和二年和大魏天宝元年的空心砖,还有北朝时期的脊头瓦,还有大量的陶瓷器,以及建筑构件。

据介绍,晋阳古城遗址建筑基址的发掘,揭示了不同时代同一区域的不同类型建筑,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的布局与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晚唐大型寺庙建筑,完整和清晰的建筑平面结构,在隋唐佛寺考古中较为少见。该遗址出土的文物资料,为进一步了解晋阳城不同时代的布局奠定了重要基础。

来源:太原发布 中国新闻网

Hash:e58a6d9c10e7d759b5e4f7b0d815691259806459

声明:此文由 锦绣太原城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