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之胜、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游览晋祠就看这一篇

晋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母后邑姜后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典宗祠园林建筑群,现存有三百年以上的建筑98座、塑像110尊、碑刻300块、铸造艺术品37尊,是集庄严壮观与清雅秀丽,宗祠祭祀建筑与自然山水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初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叔虞被封到古唐国去做诸侯,叔虞封到古唐国后勤政治国,国泰民安。其子继位后改国号“唐”为“晋”,建立祠堂有“晋王祠”一称,简称“晋祠”。

红墙折绕的唐叔虞祠进入山门迎面为享堂,里面陈列一组元代乐伎像,14位乐伎分两边排列,各持不同乐器,如此完备的乐队在元代壁画中偶见,而实物全国仅此独有,十分珍贵。

昊天神祠由关帝祠、三清洞、玉皇阁组成,是晋祠内最大的一组道教院落。因祠内原以供玉皇大帝为主,而玉皇大帝全称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而称为昊天神祠。现存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扩建而成。

昊天神祠分前后两院,前院便是关帝祠。正殿所悬“如天之平”匾额立于1861年,意为与天同高,赞扬关公的伟大。

殿内供奉关帝塑像,别处的关公都是红脸此处的关公像是黄白脸,那是因为早年关公打抱不平,为躲避捉拿打破自己的鼻子,把鼻血涂了满脸变成面如重枣的红脸关公。但家乡人自然知道关羽的本来面相,所以给他塑了这尊并非红脸的关公像。

两壁是关羽故事的连环彩绘,为明代作品,是我国早期连环画的雏形。

出了关帝祠迎面一座名为“钧天乐台”的戏台,是给关帝演戏专用的。“钧天”取自于《列子•周穆王传》“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前部为三面开敞的元宝箍头顶建筑,后部为单檐歇山顶,结构简练,雕绘精细,清乾隆年间建,为祠内清代建筑代表作。

奉圣寺全称为“十方奉圣禅寺”,又名“释迦殿”,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原为唐朝开国功臣尉迟恭的别墅。两进院落,由弥勒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大雄宝殿组成。寺内雕塑神像繁多,壁画精美,皆为重要的文化传承。

舍利生生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因为塔下面有“舍利”,所以叫做舍利塔。它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到乾隆年间重修此塔时发现舍利子不只一粒,而是有成百上千粒,莫非是“佛门有灵,生生不竭”?因此改名为“舍利生生塔”。此塔是中国清代砖塔中的佳作。

晋溪书院原名“晋溪园”,是王琼的别墅,王琼去世后,他的长子将“晋溪园”改成了“晋溪书院”,并在后院辟建了太原王氏始祖“子乔祠”,是太原王氏后裔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殿祠前南北配殿均为七间,陈列着王氏历代名人画像,王氏后人捐赠的王氏族谱,以及历届世界王氏联谊大会召开的图版展览等。

朝阳洞是晋祠景区中最高处的一组建筑,因为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最先照入洞内,故称“朝阳洞”。这里是道家的道观,称“七十二福地”。

朝阳洞北侧是云陶洞,傅山曾在此出家做过道士,自号“朱衣道人”。

善利泉亭是北齐天保年间创建,明正德初废毁,到嘉靖时才又重建。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命名“善利”的喻义。很不巧的是我们来的时候难老泉亭因为维修被围起来看不到,难老泉亭的建造年代、形式、结构,完全与善利泉亭相同,只能通过善利泉亭来想象它的样子。

尽管没有江南水乡园林那样婀娜多姿,晋祠仍以自己独有的韵味为太原增添了几许柔美的色彩。

Hash:2430b7d9713d7d24f6477e7b65ea8e2142ffca41

声明:此文由 亮点的旅行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