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文史丨宝梵寺壁画:媲美敦煌壁画的东方“仙画”

“古寺钟灵秀,霞光霭万重。凤歇观音竹,鹤眠罗汉松。集成双活虎,圣捧九飞龙。仙笔抒妙品,丹青耀禅宗。”这首出自清代文人之手,名曰《赞宝梵仙画》的诗歌,描述的是四川蓬溪县宝梵寺及其壁画

宝梵壁画存于遂宁蓬溪宝梵寺大雄宝殿内,共87幅、近200平方米。这些壁画均以佛教故事为题材,所绘法像103人,或聆经说法,或穿针引线,或窃窃私语,各具神态,栩栩如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中国绘画史》《中国名胜建筑工艺辞典》《世苑掇英》等十余种辞书对宝梵壁画均有记载。宗教界誉此画为禅宗秀迹,绘画界赞美其有画圣吴道子笔意,文博界誉为明代壁画代表作,民众敬之为仙画。《中国绘画史》称其可与敦煌壁画相媲美。

宋英宗赵曙赐名,意为“佛中之圣,梵中之宝”。明代咸化二年,再染塑粉绘,遂成誉满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壁画笔力遒劲深厚,色彩鲜艳明丽,颇似唐著名画家吴道子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宝梵壁画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但画壁及壁画用色毫无损伤,经久不衰。

蜚声海内外的宝梵寺壁画就绘制于宝梵寺大雄殿内。据史料记载,明成化二年(1466年),僧人清澄、净元等请画工于大雄殿泥壁图画12铺,其上拱眼绘有佛像24尊,名曰《西方境》,共计104平方米。取材于唐玄奘译著《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等梵典,描述的是诸罗汉及众仙佛共赴佛会的故事,因而《西方境》又称《罗汉图》。

距今已有530多年的宝梵壁画,均采用工笔重彩、沥金挤粉等技法。虽为佛门题材,却立足人间现实——所绘法像103人,或聆经说法,或穿针引线,或窃窃私语……各具情态,栩栩如生。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超凡的艺术魅力。著名敦煌学专家、原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教授称之为“不可多得的祖国绘画艺术珍品”,著名书画家、原重庆画院院长谭学楷赞其是“四川壁画之精华”。

除大雄殿壁画外,宝梵寺还有从附近定静寺迁移的明代壁画《诸天朝贡》共4铺,计25平方米,陈列于观音殿内。此画作于明景泰二年(1451年),晚于大雄殿壁画15年,虽其品相略次于大雄殿壁画,但亦属珍贵文物

宝梵壁画究竟为何人所作,至今无考,但民间都习惯称之为“仙画”,且流传甚广,列举其要,说法有三:

其一,“明画”“唐风”说。宝梵壁画虽是明代作品,却颇具唐代风格,其格调尤似吴道子“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笔意神功,因而民间传闻为唐代画圣吴道子“显灵”宝梵所作的“仙画”。重庆市博物馆也曾在《宝梵寺壁画考察报告》中说:“大雄殿壁画浅描彩绘,笔调流畅,风格古雅朴素。所绘人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画面线条,颇似唐代著名绘画大师吴道子的笔意,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是祖国绘画艺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其二,神仙作画说。相传在重建宝梵寺时,寺中长老请来一位童颜鹤发的老人作画。这位老人整日闲游,迟迟不肯动笔。临到大雄殿佛像开光前一晚,他才向长老要了几只扫帚,并将各色颜料配兑在一只木桶中,待到夜深人静时,老人潜入殿内,蘸色挥帚,四壁狂抹。有一个好奇的小和尚前去窥视,但见扫帚过处,法像跃然,五光十色,金碧辉煌,不禁大声叫好。老人闻声弃帚,破壁飞升而去。传说中“神仙老人”所破之壁至今尚存,但无论怎样,那破壁再也不能复原。个中缘由,至今是谜。

其三,壁画神怪说。当地乡间盛传,自宝梵壁画作成之后,宝梵寺附近村民所养家禽鸡、鸭、鹅等常常莫名其妙“失踪”。某天,村民们突然发现有一只小老虎正在扑杀鸡、鸭,便呼唤邻里操起棍棒追撵。小老虎径直往寺内逃去,村民们追进寺内,四处寻找,却不见踪影,随后找进大雄殿,看见壁画上的那只侍虎正浑身冒汗,嘴角上还粘着带血的鸡毛,众人才恍然大悟,认定就是壁画上的侍虎显灵作怪。之后,又每每如此。于是,村民们在惊奇之余,便用铁钉钉住侍虎的眼睛,方才治住了灵怪。至今宝梵寺附近的村民谈及此事,仍眉飞色舞,津津乐道,把那奇异之事说得活灵活现。

本报记者:刘晓

———— / END / ————

Hash:197b9907dd1b3a935bdb4f9f0e093abcda535dea

声明:此文由 遂宁新报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