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合葬着两位皇帝的陵墓,藏金银珠宝五百吨,却无人敢动

自有陵墓以来,盗墓这个行业便应运而生。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墓,绝大部分,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盗掘。唯有乾陵,千余年来被冷兵器时代的刀剑劈过,被热兵器时代的机枪、大炮轰过,仍然岿然不动,成为极少数没有被挖开的皇帝陵墓之一。

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千米的梁山梁山因位于长安城(西安)的西北方,处于五行八卦中的乾卦方向,故得名乾陵。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

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至于里面的宝贝,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文物工作者推算金银珠宝至少有五百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四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

如此丰厚的宝藏使得乾陵吸引着无数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都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没消停过。历史上就记载着三次大规模盗掘乾陵的事件。

第一次,唐朝末年发生黄巢之乱,黄巢动用40万大军打算盗掘乾陵,几乎把乾陵挖了个底朝天,在梁山主峰西侧,挖出了一条四十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的入口,只好悻然作罢。这一条深沟保留至今,被称为“黄巢沟”。黄巢盗墓的本领实在差,底下都是农民,见识比较短薄,如果有一个摸金校尉,也不至于这么大失水准。

第二次,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盗墓贼,五代时耀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盗掘了17座唐帝王陵,包括李世民陵墓在内,都在此期间被破坏。盗得大量钱财后,又命数万人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但是这一次挖掘中,突然狂风暴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如此三番。温韬以为天命作梗,便停止继续发掘乾陵。

第三次,是在盗墓成风民国时期。西北军军阀孙连仲用军事演习作幌子,带领一个师的兵力想炸开乾陵以补充军饷,当然,我们这位将军可没什么技术可言,就是一个字,给老子“炸!”结果还是在炸山的时候怪事突发,并且接连不断,其中还有几位士兵当场突发怪异而死亡,就在他为此百思不得其解之际,恰好收到上司冯玉祥的紧急电文,于是率部移驻潼关参加讨蒋的中原大战去了。

至此,从唐末到旧中国的大规模盗掘乾陵活动暂告结束。

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无字碑,它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总重量约有100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

无字碑北靠东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不愧为历代群碑之冠。武则天精心设计并树立的这块无字碑,在整个乾陵陵园的石雕中,不仅因处于显著位置而引人注目,而且以其精湛的雕刻艺术,独特的丰姿韵味,以及种种富于传奇色彩的传说故事而倍受青睐,名播八方。游客们到乾陵来,几乎都要在无字碑前驻足,或凝眸注视,或摄影留念,或指点评说。无字碑在无数游人眼中不仅是乾陵的象征,更是女皇武则天的象征。

无字碑上为何无字,史学家们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功高德大,前继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政绩斐然,彪炳千秋,功德远非文字所能表达,故立无字碑。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自知罪孽重大、荒淫无道,与其贻笑后世,不如只字不镌。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最为聪明之举,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

时至当今,乾陵已经成了中国的旅游古迹,如果你走在乾陵之上,会发现无数大大小小的盗洞,不过别担心,国家已经探测证实乾陵的地宫保存完好。

Hash:13e3adda0482a14f12ddb1ae2719a2f8408f485f

声明:此文由 探秘组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